三亚新闻网11月17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黄珍)11月15日至16日,南海经济新质生产力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国际论坛在三亚学院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暨南大学、韩国崇实大学、马来西亚美兰大学、新加坡知识产权局等10多家中外高校和学术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论坛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商高标准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
本次论坛由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三亚学院、海口经济学院主办,是新成立的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南海经济专业委员会召开的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久文结合“十五五”规划相关建议,讨论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和评价标准,分析了中国海洋经济区的时空布局和协调发展,提出建设南海海洋强国示范区构想,这将开启中国21世纪海洋发展的新时代。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可云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入手,分析预测了“十五五”期间世界格局的三大变化,通过对比“十四五”和“十五五”战略任务的差异,指出了“十五五”期间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化趋势。
韩国崇实大学教授Jaephil Hahn从世界主导权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历史上美国奉行孤立主义时期的世界海洋安全合作问题,对如何构建当代亚洲海洋安全治理合作框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马来西亚美兰大学教授Sugumaran Selladurai就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问题,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加强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平行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分组对南海经济新质生产力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理论创新与实践、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重大战略协同发展等议题进行研讨。同时,围绕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来推动海南旅游高质量发展、海南自贸港与中国—东盟境外经贸合作区价值共创路径、海南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变化及障碍度诊断、生态安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韧性协调性、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海南自贸港对RCEP的协同效应等海南自贸港建设前沿问题,形成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学术共识。
原标题:
南海经济新质生产力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国际论坛在三亚召开
中外学者共探高标准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