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品质 厚植内涵 三亚激活“拴心留客”密码
深耕品质 厚植内涵 三亚激活“拴心留客”密码

三亚新闻网10月29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北纬18度的阳光,总爱把天涯小镇的白墙蓝窗揉进金辉里。有人赤足踏浪,任浪花漫过脚踝;有人握着咖啡倚着椰树,看云影在海面淌成碎银。

当秋风渐凉,这片海反而愈发热闹。

去年以来,多个城市在短时间内借助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又迅速跌出流量视野,网红城市换了一波又一波。

而三亚早已跳出“椰风海韵”的单一符号,在岁月里酿成一杯“全季节、多场景”的醇酒,让游人甘愿一赴再赴。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内游人如织。 冯晨阳 摄

◆山海为证:

藏在禀赋里的“留量密码”

三亚的幸运,是大自然偏爱的馈赠。它是国内唯一一个可以同时领略热带雨林和海洋风光的城市。三面青山环抱着一湾碧浪,山的沉稳与海的灵动在此相拥;三亚河携着红树林的绿意穿城而过,白鹭掠过低垂的枝丫,翅尖拂过四季常青的水面,把生态的鲜活写满河岸。

这里的海从不让人失望:澄澈的海水能映出五彩缤纷的贝壳,全年温润的水温,让“逐浪”成为不分季节的乐事。

而自贸港的东风,更给这份天赋添了底气——“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政策红利里,三亚作为自贸港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让经济脉络与文旅脉搏同频共振。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5%、2.2%、14.7%(全省第一)和2.2%;接待过夜游客1420.53万人次,过夜游客总花费518.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和7.6%。

这些数据,都是这座城市“留量变大”的注脚。

◆时光雕琢:

从“打卡”到“停留”的用心

当其他城市忙着复制“网红打卡点”时,三亚正用10余年时间修复珊瑚礁,让这片海始终保持着清澈,让“看海”这件事始终保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天涯小镇的蜕变,更是时光酿出的惊喜。400年渔村的肌理里,新的文旅生态正悄悄生长。新疆姑娘王敬的民宿里,没有千篇一律的网红装修,只有“跟着渔民凌晨拉网”的咸鲜、“在老宅院揉制虾饼”的烟火、“傍晚和着渔歌对唱”的热闹。“从前游客拍张海景就走,现在会住上一周,说要读懂大海的故事。”她的话,道破了三亚的“留客密码”——不止是滤镜下的猎奇,还有沉浸式的人文共鸣。

政府专项资金改造的街巷管网,藏着对渔家建筑风貌的珍视;专业团队挖掘的海上赛龙舟等,让民俗IP“活”在当下。昔日小渔村,如今成了游人想“慢下来”的地方。

◆烟火与诗意:

消费创新里的“三亚温度”

如果说文化是“留客密码”,那么消费场景的持续创新则是“造血引擎”。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三亚4家离岛免税店累计销售额6.7亿元,同比增长20.5%。 

这里面藏着“购物变旅行”的巧思:国药中服免税三亚店开展“国免有‘金’喜,双节购出色”主题活动,将卖场升级为集购物、休闲、健康于一体的全场景生活空间;三亚海旅免税城的“云端鲸鱼”飞行表演,让购物时抬头就能撞见诗意;中免集团集结超800家国际品牌,DIMOO“自然的形状”主题全国首展吸引大量游客合影打卡,实现购物消费与休闲娱乐互进共促;海旅免税城在一楼客服台设立离境退税系统,为境外游客提供一站式退税服务,让购物体验更便捷舒心。

更动人的是“旺丁又旺财”的改变。在三亚经营民宿10年的陈姐记得,从前游客来只是“住酒店、看海、买特产”,如今有人住半个月,单是冲浪课程、黎锦体验就流连忘返。上半年游客消费的同比增长,藏着游人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的心意转变。

◆润物无声:

服务里的“宾至如归”

三亚的服务,从来都是渗在细节里的温柔。68岁的黑龙江游客王德顺,每年冬天都来三亚。在社区“银发服务站”里,免费测血压的关怀、智能手机的教学,都是他舍不得离开的理由。

这份温度,是全域服务理念织就的网:机场的多语言指引,帮异乡人找到方向;景区的无障碍设施,让每一步都走得安心;海鲜市场的“明码标价”电子秤,把“放心”称进购物袋里。就像椰梦长廊的夕阳,不张扬,却能把温暖洒在每个游人的肩头。

夕阳西下时,三亚湾的椰梦长廊内,新人正把婚纱浸在金辉里;后海的浪尖上,冲浪者踩着浪花飞驰;黑土村的屋子里,游人跟着传承人学织黎锦,渔歌与笑声被晚风卷着,飘向远处的海平面。

当网红城市的流量密码从“猎奇”转向“品质”,三亚的突围之道已然清晰:不追逐短期的话题爆点,而是以生态为基,守护绿水青山的自然底色;以文化为魂,挖掘渔风黎韵的人文内涵;以服务为骨,筑牢宾至如归的体验保障;以消费为脉,激活全域多元的业态动能。它早已不是一座一次性打卡的城,而是一片能让人“把心留下”的山海,一座有温度、有深度、有活力的滨海城市。

这,便是三亚穿越流量潮汐,始终展现着独特魅力的答案。

责任编辑:林祺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深耕品质 厚植内涵 三亚激活“拴心留客”密码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29 09:26:20

三亚新闻网10月29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北纬18度的阳光,总爱把天涯小镇的白墙蓝窗揉进金辉里。有人赤足踏浪,任浪花漫过脚踝;有人握着咖啡倚着椰树,看云影在海面淌成碎银。

当秋风渐凉,这片海反而愈发热闹。

去年以来,多个城市在短时间内借助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又迅速跌出流量视野,网红城市换了一波又一波。

而三亚早已跳出“椰风海韵”的单一符号,在岁月里酿成一杯“全季节、多场景”的醇酒,让游人甘愿一赴再赴。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内游人如织。 冯晨阳 摄

◆山海为证:

藏在禀赋里的“留量密码”

三亚的幸运,是大自然偏爱的馈赠。它是国内唯一一个可以同时领略热带雨林和海洋风光的城市。三面青山环抱着一湾碧浪,山的沉稳与海的灵动在此相拥;三亚河携着红树林的绿意穿城而过,白鹭掠过低垂的枝丫,翅尖拂过四季常青的水面,把生态的鲜活写满河岸。

这里的海从不让人失望:澄澈的海水能映出五彩缤纷的贝壳,全年温润的水温,让“逐浪”成为不分季节的乐事。

而自贸港的东风,更给这份天赋添了底气——“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政策红利里,三亚作为自贸港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让经济脉络与文旅脉搏同频共振。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5%、2.2%、14.7%(全省第一)和2.2%;接待过夜游客1420.53万人次,过夜游客总花费518.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和7.6%。

这些数据,都是这座城市“留量变大”的注脚。

◆时光雕琢:

从“打卡”到“停留”的用心

当其他城市忙着复制“网红打卡点”时,三亚正用10余年时间修复珊瑚礁,让这片海始终保持着清澈,让“看海”这件事始终保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天涯小镇的蜕变,更是时光酿出的惊喜。400年渔村的肌理里,新的文旅生态正悄悄生长。新疆姑娘王敬的民宿里,没有千篇一律的网红装修,只有“跟着渔民凌晨拉网”的咸鲜、“在老宅院揉制虾饼”的烟火、“傍晚和着渔歌对唱”的热闹。“从前游客拍张海景就走,现在会住上一周,说要读懂大海的故事。”她的话,道破了三亚的“留客密码”——不止是滤镜下的猎奇,还有沉浸式的人文共鸣。

政府专项资金改造的街巷管网,藏着对渔家建筑风貌的珍视;专业团队挖掘的海上赛龙舟等,让民俗IP“活”在当下。昔日小渔村,如今成了游人想“慢下来”的地方。

◆烟火与诗意:

消费创新里的“三亚温度”

如果说文化是“留客密码”,那么消费场景的持续创新则是“造血引擎”。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三亚4家离岛免税店累计销售额6.7亿元,同比增长20.5%。 

这里面藏着“购物变旅行”的巧思:国药中服免税三亚店开展“国免有‘金’喜,双节购出色”主题活动,将卖场升级为集购物、休闲、健康于一体的全场景生活空间;三亚海旅免税城的“云端鲸鱼”飞行表演,让购物时抬头就能撞见诗意;中免集团集结超800家国际品牌,DIMOO“自然的形状”主题全国首展吸引大量游客合影打卡,实现购物消费与休闲娱乐互进共促;海旅免税城在一楼客服台设立离境退税系统,为境外游客提供一站式退税服务,让购物体验更便捷舒心。

更动人的是“旺丁又旺财”的改变。在三亚经营民宿10年的陈姐记得,从前游客来只是“住酒店、看海、买特产”,如今有人住半个月,单是冲浪课程、黎锦体验就流连忘返。上半年游客消费的同比增长,藏着游人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的心意转变。

◆润物无声:

服务里的“宾至如归”

三亚的服务,从来都是渗在细节里的温柔。68岁的黑龙江游客王德顺,每年冬天都来三亚。在社区“银发服务站”里,免费测血压的关怀、智能手机的教学,都是他舍不得离开的理由。

这份温度,是全域服务理念织就的网:机场的多语言指引,帮异乡人找到方向;景区的无障碍设施,让每一步都走得安心;海鲜市场的“明码标价”电子秤,把“放心”称进购物袋里。就像椰梦长廊的夕阳,不张扬,却能把温暖洒在每个游人的肩头。

夕阳西下时,三亚湾的椰梦长廊内,新人正把婚纱浸在金辉里;后海的浪尖上,冲浪者踩着浪花飞驰;黑土村的屋子里,游人跟着传承人学织黎锦,渔歌与笑声被晚风卷着,飘向远处的海平面。

当网红城市的流量密码从“猎奇”转向“品质”,三亚的突围之道已然清晰:不追逐短期的话题爆点,而是以生态为基,守护绿水青山的自然底色;以文化为魂,挖掘渔风黎韵的人文内涵;以服务为骨,筑牢宾至如归的体验保障;以消费为脉,激活全域多元的业态动能。它早已不是一座一次性打卡的城,而是一片能让人“把心留下”的山海,一座有温度、有深度、有活力的滨海城市。

这,便是三亚穿越流量潮汐,始终展现着独特魅力的答案。

责任编辑:林祺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