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炉饼出 半城甜香
一炉饼出 半城甜香

月是故乡圆,饼是红沙香。

每逢中秋佳节,一股浓郁的酥香便会从吉阳区红沙社区溢出来。这条被本地人称作“月饼一条街”的红沙解放街中路,一路都浸着甜香——近日,鸿兴月饼店的玻璃柜前,老板用纸巾擦了擦额角的汗,手里的袋子刚递出去,又被新围上来的顾客喊住:“再给我装两盒椰蓉馅的,给外地工作的儿子寄去!”

在红沙一家月饼工厂内,工人正在揉制月饼。

这样的忙碌,从入秋就开始了。在李家月饼的生产车间里,烤盘换了一茬又一茬,刚出炉的月饼还冒着热气,酥皮轻轻一碰就簌簌往下掉。“中秋这几天,一天最少卖一万个月饼,高峰期可达三万个。”该店负责人黄丹介绍,“师傅们包月饼的手艺,已经坚持了很多年。”

红沙的故事,本就和“烟火气”绑在一起。早年间,它是三亚三大墟市之一,渔船上的海货、刚出炉的新米,都在这里聚了又散。南来北往的人多了,自然要找个歇脚的地方喝茶、吃点心,饼香也就成了这条老街最早的“名片”之一。

而这饼香的源头,藏着一段跨越百年的“融合史”。相传明末清初,一位苏州高姓匠人辗转来到琼州府,为了生计重操旧业做苏式月饼。听着本地食客说“皮再软点就好了”“口感能不能不那么干”,他索性把苏式月饼的酥皮技艺和广式月饼的松软口感揉到了一起——这一揉,就揉出了琼式月饼的雏形,酥而不碎,软而不塌,咬一口满是香甜。

红沙月饼的故事,到了余儒山这一代,又多了层乡愁的滋味。他的父亲余庆轩,早年远走印度尼西亚学做月饼,1954年揣着一手技艺回到海南,在红沙扎了根。上世纪70年代,余庆轩开起“华裕茶楼”,平日里卖早茶点心,一到中秋,就把茶楼的后间改成作坊,面粉、糖、椰丝堆得满满当当,烤月饼的香气能飘半条街。

如今,红沙的月饼店开了一家又一家,馅料从传统的椰丝、五仁,到添了莲蓉、蛋黄,可老辈人传下来的手艺没变——饼皮的力度有讲究、烤炉温度要守着看,连馅料里的椰丝,都得是用本地老椰子刨的,香得醇厚。

中秋前夕,来红沙买月饼的顾客络绎不绝。这些顾客,有几十年的老街坊,也有特意从市区开车来的年轻人,甚至还有慕名而来的省外游客、外国友人。红沙月饼的名气,已从三亚走向五湖四海。

如果你要问三亚人中秋节去哪里买月饼,大部分人的答案都会指向红沙。究其缘由,大概就是红沙一炉饼香里,装着老街的过往,也裹着每个人心里那点关于故乡的甜。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文 刘琪成/图

责任编辑:黄盛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10-05 09:3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05 09:3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05 06:3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05 08:3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04 06:3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04 11:28
来源:三亚新闻网
一炉饼出 半城甜香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07 04:57:35

月是故乡圆,饼是红沙香。

每逢中秋佳节,一股浓郁的酥香便会从吉阳区红沙社区溢出来。这条被本地人称作“月饼一条街”的红沙解放街中路,一路都浸着甜香——近日,鸿兴月饼店的玻璃柜前,老板用纸巾擦了擦额角的汗,手里的袋子刚递出去,又被新围上来的顾客喊住:“再给我装两盒椰蓉馅的,给外地工作的儿子寄去!”

在红沙一家月饼工厂内,工人正在揉制月饼。

这样的忙碌,从入秋就开始了。在李家月饼的生产车间里,烤盘换了一茬又一茬,刚出炉的月饼还冒着热气,酥皮轻轻一碰就簌簌往下掉。“中秋这几天,一天最少卖一万个月饼,高峰期可达三万个。”该店负责人黄丹介绍,“师傅们包月饼的手艺,已经坚持了很多年。”

红沙的故事,本就和“烟火气”绑在一起。早年间,它是三亚三大墟市之一,渔船上的海货、刚出炉的新米,都在这里聚了又散。南来北往的人多了,自然要找个歇脚的地方喝茶、吃点心,饼香也就成了这条老街最早的“名片”之一。

而这饼香的源头,藏着一段跨越百年的“融合史”。相传明末清初,一位苏州高姓匠人辗转来到琼州府,为了生计重操旧业做苏式月饼。听着本地食客说“皮再软点就好了”“口感能不能不那么干”,他索性把苏式月饼的酥皮技艺和广式月饼的松软口感揉到了一起——这一揉,就揉出了琼式月饼的雏形,酥而不碎,软而不塌,咬一口满是香甜。

红沙月饼的故事,到了余儒山这一代,又多了层乡愁的滋味。他的父亲余庆轩,早年远走印度尼西亚学做月饼,1954年揣着一手技艺回到海南,在红沙扎了根。上世纪70年代,余庆轩开起“华裕茶楼”,平日里卖早茶点心,一到中秋,就把茶楼的后间改成作坊,面粉、糖、椰丝堆得满满当当,烤月饼的香气能飘半条街。

如今,红沙的月饼店开了一家又一家,馅料从传统的椰丝、五仁,到添了莲蓉、蛋黄,可老辈人传下来的手艺没变——饼皮的力度有讲究、烤炉温度要守着看,连馅料里的椰丝,都得是用本地老椰子刨的,香得醇厚。

中秋前夕,来红沙买月饼的顾客络绎不绝。这些顾客,有几十年的老街坊,也有特意从市区开车来的年轻人,甚至还有慕名而来的省外游客、外国友人。红沙月饼的名气,已从三亚走向五湖四海。

如果你要问三亚人中秋节去哪里买月饼,大部分人的答案都会指向红沙。究其缘由,大概就是红沙一炉饼香里,装着老街的过往,也裹着每个人心里那点关于故乡的甜。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文 刘琪成/图

责任编辑:黄盛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