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大型商业综合体何以持续升温?解码自贸港消费新势能
三亚大型商业综合体何以持续升温?解码自贸港消费新势能

国庆中秋假期,三亚大型商业综合体持续升温。国庆节当天,三亚湾壹号携近50家首店开业,三亚海旅免税城、天悦城、大悦城、cdf三亚国际免税城等也人气火爆。自贸港政策助力,三亚商业多点开花,以科学规划、政策创新、场景升级和供需发力为核心动因,推动区域商业升级与城市国际化。“购物休闲两不误!”游客李女士赞叹道。市民王先生感慨“生活更便利”。未来,随着更多商业项目的落地,三亚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功能能级将持续提升。

俯瞰三亚湾壹号。

滨海新地标崛起,首店经济激活消费潜能

国庆假期首日,三亚湾壹号正式启幕。这座由珠海投资控股与珠免集团联袂打造的滨海商业新地标,携近50家首店品牌亮相,涵盖多元餐饮、沉浸式娱乐及艺术体验。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是完善城市商业功能、深化文商旅融合的关键举措,也是展现自贸港建设成果的生动实践。其引入云南野生菌风味餐厅“九色云”、贵州酸汤牛肉代表品牌“王奋斗”、成都传统川味火锅“冯校长”等特色餐饮品牌,搭配潮光年家庭娱乐中心、海岛冰宫冰雪世界等室内娱乐场所,填补了三亚休闲娱乐短板。夜间经济方面,COMMUNE幻师餐酒吧通过日落放映厅、海风音乐会等主题活动,塑造滨海夜间消费新场景,推动消费时段延伸。 

来自北京的游客王韵丽赞叹:“这里的环境太棒了!白天逛高端店铺,晚上还能带孩子体验冰雪世界,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商场的印象。”她特别提到,首店品牌的集聚让购物充满新鲜感,“在岛内就能买到全球好物,性价比很高。” 

政策红利加持,商业版图加速扩张

近年来,三亚商业呈现多点开花态势。除天悦城、大悦城、三亚湾壹号之外,国药中服免税三亚店、海旅免税城、乐天城、三亚夏日站、桃源里生活广场、奥特莱斯品牌折扣店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相继开业迎客,收获了不俗的业绩与口碑。其中,2023年12月10日开业的天悦城以13.44万平方米体量打造“精致高光”空间,首日客流量达6万人次;大悦城去年10月1日亮相,现场人气火爆,取得100%出租率和100%开业率的开门红成绩单。

市商务局数据显示,自2003年开始建设三亚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三亚明珠广场起,三亚截至目前已建成18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覆盖天涯区、吉阳区、海棠区等,形成集群效应。 

政策创新是核心驱动力。《三亚市促进首发首秀首店经济发展试行办法》对首店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成功引入路易威登、迪奥等奢侈品牌及多家海南首店。政府还通过发放消费券、制定文旅消费50条措施,刺激本地消费。

“近年来,三亚商业中心逐渐呈现多点开花状态。”三亚学院副校长柴勇教授指出,自贸港建设推动下,三亚凭借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使三亚成为国内外商业巨头竞相布局的热土。 

市民林晓梅感慨:“以前买很多品牌都要去海口,现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国际大牌,还能享受免税优惠。尤其是大悦城的亲子乐园和夏日站的夜市,周末全家出动都能找到乐趣。” 

多元业态融合,重构消费生态

三亚新建商业体突破传统零售局限,打造“一站式”消费新场景。大悦城以裸眼3D巨幕成网红地标;天悦城整合超市与农贸市场,便利居民生活;乐天城夜市荟萃海南小吃与全国美食,激活夜间经济。科技助力体验革新,数字化导购提升效率,艺术展览常态化,让商业空间变身文化载体。

各项目差异化定位形成互补格局:三亚湾壹号聚焦“国际化文商旅滨海地标”,与其他侧重生活配套或年轻潮流的项目错位发展。市商务局指出,此举有效规避同质化竞争,使商业布局更立体。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商圈间相互引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释放市场潜力。

大型商业综合体融合购物、餐饮、娱乐、文化、艺术及旅游资源,形成“商旅购”三位一体模式,推动业态多样化。引入国际品牌与先进管理经验,提升国际化水平,吸引全球游客与投资者,加速城市国际化进程。

产城融合提速,迈向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

三亚正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加速迈向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三亚中央商务区围绕“4+2”产业体系,吸引夏日百货、大唐海外控股、紫金矿业等总部企业落户,形成多核驱动的商业格局。

未来,三亚海棠故事、三亚华润万象城、中免太古三期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将进一步提升能级:三亚海棠故事一期“海棠幻夜”与“海棠巷子”板块主体已全部封顶,预计2025年底全面运营;二期的“宴飨八方”和“艺术中心”计划于2026年底正式开放;三亚华润万象城投资超百亿元,融合零售、娱乐及免税体验,计划于2026年开业;中免太古三期将在2026年年底分阶段开业。

业内人士指出,三亚商业综合体的火爆是政策红利、模式创新、需求升级三者共振的结果。未来,随着更多国际级项目落地,三亚有望在消费升级浪潮中扮演更重要角色。正如三亚企业人士、市政协委员郑育锥所言:“三亚既要接住人流,也要扎根日常,让商业活力与城市温度共生共荣。”

目前,三亚大型商业综合体已创造近1.7万个就业岗位,为地方财政贡献可观税收。面对电商冲击,线下综合体依托沉浸式体验实现逆势增长。市民陈正强表示:“线上买不到的体验感,比如遛娃、观影、逛展,这里都能满足。外来巨头和本土企业的博弈,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从明珠广场到三亚湾壹号,从单一零售到文商旅融合,三亚商业综合体的迭代升级,正是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消费新势能持续释放的缩影。随着封关政策的逐步实施,这座滨海城市正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资源,书写自贸港时代的消费新篇章。

(记者 黄世烽)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09-28 09:0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8 06:3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7 06:3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7 06:3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7 06:3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7 06:3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7 09:4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6 10:2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6 10:21
来源:三亚新闻网
三亚大型商业综合体何以持续升温?解码自贸港消费新势能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10-02 08:36:01

国庆中秋假期,三亚大型商业综合体持续升温。国庆节当天,三亚湾壹号携近50家首店开业,三亚海旅免税城、天悦城、大悦城、cdf三亚国际免税城等也人气火爆。自贸港政策助力,三亚商业多点开花,以科学规划、政策创新、场景升级和供需发力为核心动因,推动区域商业升级与城市国际化。“购物休闲两不误!”游客李女士赞叹道。市民王先生感慨“生活更便利”。未来,随着更多商业项目的落地,三亚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功能能级将持续提升。

俯瞰三亚湾壹号。

滨海新地标崛起,首店经济激活消费潜能

国庆假期首日,三亚湾壹号正式启幕。这座由珠海投资控股与珠免集团联袂打造的滨海商业新地标,携近50家首店品牌亮相,涵盖多元餐饮、沉浸式娱乐及艺术体验。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是完善城市商业功能、深化文商旅融合的关键举措,也是展现自贸港建设成果的生动实践。其引入云南野生菌风味餐厅“九色云”、贵州酸汤牛肉代表品牌“王奋斗”、成都传统川味火锅“冯校长”等特色餐饮品牌,搭配潮光年家庭娱乐中心、海岛冰宫冰雪世界等室内娱乐场所,填补了三亚休闲娱乐短板。夜间经济方面,COMMUNE幻师餐酒吧通过日落放映厅、海风音乐会等主题活动,塑造滨海夜间消费新场景,推动消费时段延伸。 

来自北京的游客王韵丽赞叹:“这里的环境太棒了!白天逛高端店铺,晚上还能带孩子体验冰雪世界,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商场的印象。”她特别提到,首店品牌的集聚让购物充满新鲜感,“在岛内就能买到全球好物,性价比很高。” 

政策红利加持,商业版图加速扩张

近年来,三亚商业呈现多点开花态势。除天悦城、大悦城、三亚湾壹号之外,国药中服免税三亚店、海旅免税城、乐天城、三亚夏日站、桃源里生活广场、奥特莱斯品牌折扣店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相继开业迎客,收获了不俗的业绩与口碑。其中,2023年12月10日开业的天悦城以13.44万平方米体量打造“精致高光”空间,首日客流量达6万人次;大悦城去年10月1日亮相,现场人气火爆,取得100%出租率和100%开业率的开门红成绩单。

市商务局数据显示,自2003年开始建设三亚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三亚明珠广场起,三亚截至目前已建成18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覆盖天涯区、吉阳区、海棠区等,形成集群效应。 

政策创新是核心驱动力。《三亚市促进首发首秀首店经济发展试行办法》对首店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成功引入路易威登、迪奥等奢侈品牌及多家海南首店。政府还通过发放消费券、制定文旅消费50条措施,刺激本地消费。

“近年来,三亚商业中心逐渐呈现多点开花状态。”三亚学院副校长柴勇教授指出,自贸港建设推动下,三亚凭借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使三亚成为国内外商业巨头竞相布局的热土。 

市民林晓梅感慨:“以前买很多品牌都要去海口,现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国际大牌,还能享受免税优惠。尤其是大悦城的亲子乐园和夏日站的夜市,周末全家出动都能找到乐趣。” 

多元业态融合,重构消费生态

三亚新建商业体突破传统零售局限,打造“一站式”消费新场景。大悦城以裸眼3D巨幕成网红地标;天悦城整合超市与农贸市场,便利居民生活;乐天城夜市荟萃海南小吃与全国美食,激活夜间经济。科技助力体验革新,数字化导购提升效率,艺术展览常态化,让商业空间变身文化载体。

各项目差异化定位形成互补格局:三亚湾壹号聚焦“国际化文商旅滨海地标”,与其他侧重生活配套或年轻潮流的项目错位发展。市商务局指出,此举有效规避同质化竞争,使商业布局更立体。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商圈间相互引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释放市场潜力。

大型商业综合体融合购物、餐饮、娱乐、文化、艺术及旅游资源,形成“商旅购”三位一体模式,推动业态多样化。引入国际品牌与先进管理经验,提升国际化水平,吸引全球游客与投资者,加速城市国际化进程。

产城融合提速,迈向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

三亚正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加速迈向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三亚中央商务区围绕“4+2”产业体系,吸引夏日百货、大唐海外控股、紫金矿业等总部企业落户,形成多核驱动的商业格局。

未来,三亚海棠故事、三亚华润万象城、中免太古三期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将进一步提升能级:三亚海棠故事一期“海棠幻夜”与“海棠巷子”板块主体已全部封顶,预计2025年底全面运营;二期的“宴飨八方”和“艺术中心”计划于2026年底正式开放;三亚华润万象城投资超百亿元,融合零售、娱乐及免税体验,计划于2026年开业;中免太古三期将在2026年年底分阶段开业。

业内人士指出,三亚商业综合体的火爆是政策红利、模式创新、需求升级三者共振的结果。未来,随着更多国际级项目落地,三亚有望在消费升级浪潮中扮演更重要角色。正如三亚企业人士、市政协委员郑育锥所言:“三亚既要接住人流,也要扎根日常,让商业活力与城市温度共生共荣。”

目前,三亚大型商业综合体已创造近1.7万个就业岗位,为地方财政贡献可观税收。面对电商冲击,线下综合体依托沉浸式体验实现逆势增长。市民陈正强表示:“线上买不到的体验感,比如遛娃、观影、逛展,这里都能满足。外来巨头和本土企业的博弈,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从明珠广场到三亚湾壹号,从单一零售到文商旅融合,三亚商业综合体的迭代升级,正是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消费新势能持续释放的缩影。随着封关政策的逐步实施,这座滨海城市正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资源,书写自贸港时代的消费新篇章。

(记者 黄世烽)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