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距离“2025年文旅新活力——香港青年三亚文旅行业实习计划”启动已过去一周时间。作为参与此次活动的14名香港青年之一,24岁的边艺璠已在三亚市旅游发展局会展会奖部度过了一周的实习时光。虽不是第一次来三亚,但以职场人的身份深度接触这座城市,仍是全新的体验。
7月29日,边艺璠(左)和一同实习的香港青年梁颖妤在记录三亚旅游市场实时数据信息。 记者 李学仕 摄
在会展会奖部的办公室里,边艺璠正专注地整理着国际会员项目竞选材料。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她将专业优势与实习工作巧妙结合:“整理资料不仅是简单的归档,更需要用系统性思维进行分类管理。”从学习会展策划流程到熟悉办公系统,这位职场新人正在前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会展工作的全流程。
“这里既有香港职场的高效率,又有更直接的沟通方式。”边艺璠对比道。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同事们遇到问题会立即展开讨论解决,少了预约沟通的繁琐程序。这种开放的工作氛围,让初入职场的她很快找到了归属感。
工作之外,生活的差异成了鲜活的“实践课”。起初,酸粉的酸辣让习惯粤式清淡口味的边艺璠有些不适。但一周后,清补凉已成为她每日必点的消暑佳品。“三亚的节奏比香港慢很多,下班后走路到海边散步,这种‘松弛感’太珍贵了。”她笑着说,和本地居民聊天时,听他们讲赶海、潜水的趣事,才懂得这座城市与海洋的深厚联结。
边艺璠对两地文旅差异有着敏锐观察:“香港靠‘都市观光+购物’,节奏快;三亚则是‘原生态海岛+休闲生活’,亚龙湾、蜈支洲岛的自然景观,黎族苗族文化体验,主打长线度假。”她特别点赞三亚的“智慧旅游”:扫码导览、线上预约免税城班车等服务,让游客体验更便捷。
上周参观三亚中央商务区和市规划展示厅时,通过3D立体模型,她更直观地感受到三亚“山海相连”的城市规划智慧,“窗帘拉开,摩天大楼与海天一色同框,瞬间感受到三亚的魅力”。
“海南自贸港的政策支持,让三亚文旅越来越国际化。”这次实习让她看到海南的潜力,“毕业后我或许会考虑来海南发展,或参与粤港澳与海南的文旅合作项目”。而对于想参加实习的同龄人,她建议:“要带着好奇心,不畏惧差异,多问多学;工作之余可多到附近的知名景点走走,这能让人更了解三亚的文旅魅力,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工作内容。”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次实习经历,我会选:山海之间的破界成长。”边艺璠进一步解释道,“这里的一切,都在刷新我的认知。三亚的山与海给了我全新的感受,也让我在职业认知上有了新的成长,对自我和世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