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低空经济如何撬动“空中黄金赛道”
三亚低空经济如何撬动“空中黄金赛道”

2025年春节,三亚低空旅游凭借其火爆的人气和独特的魅力登上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加快推进,三亚低空经济已然构建起涵盖通航旅游、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多领域的立体产业格局。根据《海南省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到2026年,海南将实现低空经济总产值超过300亿元,三亚作为核心城市也是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其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如何把握这一战略机遇,实现低空经济的二次腾飞,本文围绕七个方面进行探讨。

三亚凤凰岛海域,空中观光直升机在碧空中来往穿梭。记者 李学仕 摄

打造低空交通“最强大脑”。依托“智慧海南”建设契机,建立“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系统是关键。一要搭建空域数字孪生平台,整合北斗导航、5G通信等先进技术,确保飞行器动态感知实现全覆盖,使管理者能实时掌握飞行器的位置、状态等信息,提高管理的精准度和及时性。二要建立低空飞行服务基站网络,形成“15分钟响应圈”,能够快速响应各类飞行需求和突发情况,保障飞行安全。三要开发智能调度算法,构建空域资源动态分配模型,根据不同的飞行任务和需求,合理分配空域资源,提高空域使用效率。此外,通过与中国民航局空域技术实验室合作,探索建立具有示范意义的低空交通“三亚标准”,为全国低空交通管理提供借鉴。

架起联通世界的空中桥梁。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构建“双循环”物流体系。对内,建设环岛无人机货运网络,目标是实现市县1小时送达,满足岛内快速物流需求,促进岛内经济循环。对外,开通东南亚跨境物流专线,建立“低空版”空中丝绸之路,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建议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低空物流协议,试点“跨境低空物流特别监管区”,同步推进海关“智慧口岸”建设,实现24小时智能通关,提高跨境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解锁“无人机+”新模式。聚焦三亚海洋经济优势,打造三大融合场景。一是发展“无人机 + 深海养殖”模式,构建海上物资智能补给系统,通过无人机为深海养殖区域提供物资补给,提高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开发低空海洋观测网络,建立珊瑚礁生态数字监测体系,利用低空飞行器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创新“直升机 + 游艇”立体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丰富三亚旅游产品体系。通过设立海洋低空经济创新中心,推动西北工业大学深海装备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为海洋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打造低空经济“智力引擎”。实施“双轮驱动”人才战略。在精准引进方面,建立低空经济全球专家库,设立院士工作站,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为三亚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本土培育方面,推动本地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发“学历 + 执照”贯通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获得专业知识,又能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建议设立低空经济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投身低空经济领域学习和研究,同时建设省级公共实训基地,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绘就低碳发展“三亚样本”。制定低空经济碳达峰行动计划,助力三亚实现绿色发展目标。一是设立绿色飞行器补贴目录,鼓励企业使用电动飞行器,制定规划目标,实现电动飞行器占比不断提高,减少碳排放。二是构建“飞行碳账户”体系,开发碳排放智能监测平台,对飞行器的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三是推广无人机农业植保服务,精准施肥,逐年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同步开展红树林无人机巡护等生态保护项目,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打造低空经济“国际会客厅”。把握RCEP机遇,实施“三步走”战略。一是设立低空经济国际创新园,吸引小鹏汇天等头部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集聚创新资源,提升三亚低空经济的创新能力。二是创办博鳌低空经济论坛,建立东盟低空经济合作联盟,加强与东盟国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市场。三是推动eVTOL适航认证标准互认,建设跨境飞行测试基地,为跨境飞行提供便利条件。争取早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提升三亚在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地位。

向300亿级产业集群进发。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25年全球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3万亿美元。三亚锚定“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城市”目标,正加快健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相关规划、制度、政策,完善通航机场、停靠设施、通航飞行管制等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向300亿级产业集群进发。通过政策创新形成“空域特区”优势,依托海洋经济打造差异化竞争力,这座热带滨海城市的“向天发展”战略,不仅为全国低空经济改革提供鲜活样本,更将在全球化竞争中探索出“中国方案”的新范式。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07-28 10:2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8 08:57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8 08:5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6 07:0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5 10:1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5 09:57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4 06:41
来源:三亚新闻网
三亚低空经济如何撬动“空中黄金赛道”
来源: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2025-07-30 09:39:09

2025年春节,三亚低空旅游凭借其火爆的人气和独特的魅力登上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加快推进,三亚低空经济已然构建起涵盖通航旅游、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多领域的立体产业格局。根据《海南省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到2026年,海南将实现低空经济总产值超过300亿元,三亚作为核心城市也是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其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00亿元。如何把握这一战略机遇,实现低空经济的二次腾飞,本文围绕七个方面进行探讨。

三亚凤凰岛海域,空中观光直升机在碧空中来往穿梭。记者 李学仕 摄

打造低空交通“最强大脑”。依托“智慧海南”建设契机,建立“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系统是关键。一要搭建空域数字孪生平台,整合北斗导航、5G通信等先进技术,确保飞行器动态感知实现全覆盖,使管理者能实时掌握飞行器的位置、状态等信息,提高管理的精准度和及时性。二要建立低空飞行服务基站网络,形成“15分钟响应圈”,能够快速响应各类飞行需求和突发情况,保障飞行安全。三要开发智能调度算法,构建空域资源动态分配模型,根据不同的飞行任务和需求,合理分配空域资源,提高空域使用效率。此外,通过与中国民航局空域技术实验室合作,探索建立具有示范意义的低空交通“三亚标准”,为全国低空交通管理提供借鉴。

架起联通世界的空中桥梁。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构建“双循环”物流体系。对内,建设环岛无人机货运网络,目标是实现市县1小时送达,满足岛内快速物流需求,促进岛内经济循环。对外,开通东南亚跨境物流专线,建立“低空版”空中丝绸之路,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建议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低空物流协议,试点“跨境低空物流特别监管区”,同步推进海关“智慧口岸”建设,实现24小时智能通关,提高跨境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解锁“无人机+”新模式。聚焦三亚海洋经济优势,打造三大融合场景。一是发展“无人机 + 深海养殖”模式,构建海上物资智能补给系统,通过无人机为深海养殖区域提供物资补给,提高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开发低空海洋观测网络,建立珊瑚礁生态数字监测体系,利用低空飞行器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创新“直升机 + 游艇”立体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丰富三亚旅游产品体系。通过设立海洋低空经济创新中心,推动西北工业大学深海装备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关,为海洋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打造低空经济“智力引擎”。实施“双轮驱动”人才战略。在精准引进方面,建立低空经济全球专家库,设立院士工作站,吸引国内外顶尖人才为三亚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本土培育方面,推动本地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发“学历 + 执照”贯通培养模式,使学生既能获得专业知识,又能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建议设立低空经济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投身低空经济领域学习和研究,同时建设省级公共实训基地,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绘就低碳发展“三亚样本”。制定低空经济碳达峰行动计划,助力三亚实现绿色发展目标。一是设立绿色飞行器补贴目录,鼓励企业使用电动飞行器,制定规划目标,实现电动飞行器占比不断提高,减少碳排放。二是构建“飞行碳账户”体系,开发碳排放智能监测平台,对飞行器的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三是推广无人机农业植保服务,精准施肥,逐年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同步开展红树林无人机巡护等生态保护项目,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打造低空经济“国际会客厅”。把握RCEP机遇,实施“三步走”战略。一是设立低空经济国际创新园,吸引小鹏汇天等头部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集聚创新资源,提升三亚低空经济的创新能力。二是创办博鳌低空经济论坛,建立东盟低空经济合作联盟,加强与东盟国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市场。三是推动eVTOL适航认证标准互认,建设跨境飞行测试基地,为跨境飞行提供便利条件。争取早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提升三亚在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地位。

向300亿级产业集群进发。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25年全球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3万亿美元。三亚锚定“打造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城市”目标,正加快健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相关规划、制度、政策,完善通航机场、停靠设施、通航飞行管制等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向300亿级产业集群进发。通过政策创新形成“空域特区”优势,依托海洋经济打造差异化竞争力,这座热带滨海城市的“向天发展”战略,不仅为全国低空经济改革提供鲜活样本,更将在全球化竞争中探索出“中国方案”的新范式。

责任编辑:赵世曦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