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生物育种领域自主科学发现系统在三亚发布
我国首个生物育种领域自主科学发现系统在三亚发布

三亚新闻网7月31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7月30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精准设计与智造团队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发布我国生物育种领域的首个自主科学发现系统——“丰登·基因科学家”,这一创新成果填补了我国在生物育种领域自主科学发现系统的技术空白。

据介绍,“丰登·基因科学家”是在我国首个种业大模型“丰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研发的科学发现系统。该系统突破性地实现了分子生物学研究流程的智能化,可模拟分子生物学家自主开展作物基因功能研究,在基因挖掘、功能预测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科研能力。科研人员借助该系统,成功在主粮作物中发现并验证了数十个此前未被报道过的功能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已通过实验证实,为作物改良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的核心在于精准解析基因与性状的复杂关系。自2005年水稻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以来,全球科研机构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其基因功能研究。然而,根据“丰登”大语言模型的系统分析,目前仍有约90%的水稻基因功能尚未明确,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的未知功能基因比例更高。传统研究模式中存在的“基因—性状”知识整合难、关联预测能力弱以及实验设计高度依赖专家经验等瓶颈问题,导致基因功能研究周期长,严重制约了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进程,因此亟需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研究范式的智能化转型。

针对上述挑战,联合研发团队基于“丰登”大语言模型,开创性地研发了能够自主科学发现的科研智能体“基因科学家”。该智能体通过两大核心技术突破实现研究范式革新:首先,整合全球学术论文、专业著作和实验数据等多源信息,构建“基因—性状—环境”三维知识图谱;其次,建立全球首个作物基因功能研究推理链数据库,汇聚30万条“假设—实验—结论”标准格式的数据链条,形成可复用的“科研路径图谱”。

如今,“丰登·基因科学家”智能体具备了三项核心能力:一是智能知识整合,可自动构建基因功能关联网络,破解海量数据整合难题;二是创新预测,突破传统依赖序列同源性的推理方式,基于知识图谱对“基因—性状及基因—环境”关系进行非线性建模,实现全基因组范围的关键基因筛选;三是自主实验设计,可实现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的完整科研流程,构建高效、可扩展的基因功能发现体系。

“丰登·基因科学家”智能体的成功研发,标志着我国在智慧育种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开创性的高通量基因功能挖掘能力和智能化科研路径建构能力,不仅重构了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范式,更将为打赢种业翻身仗提供核心驱动力。

“该系统在水稻、玉米等主粮作物中的深入应用,将显著缩短新品种选育周期,提升育种精准性和效率。”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团队将持续完善“智能设计—精准预测—高效验证”的创新链条,为我国种业科技自主可控和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农业强国建设迈入新阶段。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07-30 09:39
来源: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2025-07-30 09:2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8 08:13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8 10:2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8 08:57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8 08:5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6 07:02
来源:三亚新闻网
我国首个生物育种领域自主科学发现系统在三亚发布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31 07:00:36

三亚新闻网7月31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7月30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精准设计与智造团队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发布我国生物育种领域的首个自主科学发现系统——“丰登·基因科学家”,这一创新成果填补了我国在生物育种领域自主科学发现系统的技术空白。

据介绍,“丰登·基因科学家”是在我国首个种业大模型“丰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研发的科学发现系统。该系统突破性地实现了分子生物学研究流程的智能化,可模拟分子生物学家自主开展作物基因功能研究,在基因挖掘、功能预测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科研能力。科研人员借助该系统,成功在主粮作物中发现并验证了数十个此前未被报道过的功能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已通过实验证实,为作物改良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的核心在于精准解析基因与性状的复杂关系。自2005年水稻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以来,全球科研机构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其基因功能研究。然而,根据“丰登”大语言模型的系统分析,目前仍有约90%的水稻基因功能尚未明确,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的未知功能基因比例更高。传统研究模式中存在的“基因—性状”知识整合难、关联预测能力弱以及实验设计高度依赖专家经验等瓶颈问题,导致基因功能研究周期长,严重制约了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进程,因此亟需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研究范式的智能化转型。

针对上述挑战,联合研发团队基于“丰登”大语言模型,开创性地研发了能够自主科学发现的科研智能体“基因科学家”。该智能体通过两大核心技术突破实现研究范式革新:首先,整合全球学术论文、专业著作和实验数据等多源信息,构建“基因—性状—环境”三维知识图谱;其次,建立全球首个作物基因功能研究推理链数据库,汇聚30万条“假设—实验—结论”标准格式的数据链条,形成可复用的“科研路径图谱”。

如今,“丰登·基因科学家”智能体具备了三项核心能力:一是智能知识整合,可自动构建基因功能关联网络,破解海量数据整合难题;二是创新预测,突破传统依赖序列同源性的推理方式,基于知识图谱对“基因—性状及基因—环境”关系进行非线性建模,实现全基因组范围的关键基因筛选;三是自主实验设计,可实现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的完整科研流程,构建高效、可扩展的基因功能发现体系。

“丰登·基因科学家”智能体的成功研发,标志着我国在智慧育种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开创性的高通量基因功能挖掘能力和智能化科研路径建构能力,不仅重构了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范式,更将为打赢种业翻身仗提供核心驱动力。

“该系统在水稻、玉米等主粮作物中的深入应用,将显著缩短新品种选育周期,提升育种精准性和效率。”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团队将持续完善“智能设计—精准预测—高效验证”的创新链条,为我国种业科技自主可控和粮食安全战略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农业强国建设迈入新阶段。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