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全力打造全球渔业集散中心
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全力打造全球渔业集散中心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冲刺阶段,三亚崖州中心渔港依托“科技+政策”双引擎,加速转型升级为现代化渔业综合体。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中心渔港,该港充分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构建起集种业科研、冷链加工、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目前,崖州中心渔港正重点推进免税燃油供应、全球海产品集散中心建设等关键项目,同时加快智慧监管系统升级,全力打造面向国际的水产品贸易枢纽。

\夯实根基\锚定渔业“向海图强”

7月29日,记者走进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内,只见生产、科研、加工的繁忙场景交织成一幅现代化渔业图景。

“我们正从传统渔港向全球渔业集散中心转型。”三亚崖州湾农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磊介绍,渔港片区已吸引陈松林院士工作站、水科院南海所、中水集团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入驻,形成“生产-科研-加工”一体化的产业生态,为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提速。

作为海南省首个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国家级中心渔港”,崖州中心渔港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2024年12月,依托该渔港的“三亚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通过中期验收,标志着海南渔港经济区的建设稳步推进和顺利实施。

渔港的“硬实力”同样亮眼:累计投入34亿元,建成码头主体工程、1号冷库、联排制冰楼、水产品交易中心等设施,形成覆盖捕捞、养殖、加工的全链条配套。地理优势显著——距凤凰机场31公里,G98环岛高速、G225国道贯穿,水路5.4公里直达南山港,为物流与贸易发展提供高效通路。

培育产业是渔港发展的“核心引擎”。2024年,崖州区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同年,4家养殖企业入驻该产业园,共投放152口HDPE网箱,2025年初收获产量达3000吨。值得关注的是,崖州湾农渔业公司投建的水产苗种产业园一期实现稳定试运行,豹纹鳃棘鲈苗(东星斑)、红九棘鲈苗(红瓜子斑)获GAP认证,并在我国首次实现红九棘鲈苗种规模化繁育。

\科技赋能\精深加工激活新动能

在渔港内的深海渔业精深加工生产基地,SC生产车间的先进设备已就位。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以海鱼加工、速冻及冷藏为核心功能:1号冷库为三层结构,一层设理鱼区、加工包装区、冻结区,日结冻能力288吨。二、三层为冷藏区,每层设8间冷藏库,冷藏能力1万余吨。

除加工外,渔港还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为渔船提供加冰、加水、维修及交易服务;为渔民提供上岸生活配套;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检查,并通过信用管理机制规范渔船锚泊、交易等行为,系统提升管理水平。

科技赋能的触角还延伸至果蔬加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采后热带保鲜应用研究实验室自2024年5月投产以来,已实现芒果、火龙果等应季水果的深加工。实验室引进美国Avure公司HPP(超高压处理)设备,通过600MPa高压常温环境杀菌灭活,在不添加防腐剂、不损害天然风味的前提下,达到制成品保鲜效果。

\聚焦封关\三大举措布局未来

赵磊介绍,崖州中心渔港正从燃油成本、全球海产品集散、非渔船舶管理秩序规范等多维度发力,为自贸港建设夯实基础。

破解燃油成本痛点——在崖州区政协的推动下,渔港正积极探索“免税油”政策,力争让海南渔民共享自贸港政策红利。

打造全球海产品集散中心——渔港已与全国知名批发市场如湖南红星等深入沟通,计划在海南设立集冷冻品、冰鲜品、活鲜品于一体的交易中心,未来2~3年投入运营。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吸引全球优质海产品以海南为“首站”,既满足本地消费,又销往内地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规范非渔船舶管理——将积极推动建立“AI大数据+预测”等智慧化监管体系,实现在港船舶100%报备,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将重点强化部门联动与智慧化手段升级。目前,智慧渔港项目已启动,针对外地渔船北斗兼容性不足、电子围栏监控效率低等问题,计划通过“船脸识别”技术实现进出港自动监管,推动无死角、规范化管理。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原标题:

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全力打造全球渔业集散中心

“政策+科技”双轮驱动 构建渔业全产业链体系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07-30 09:39
来源: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2025-07-30 09:2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8 08:13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8 10:2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8 08:57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8 08:5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26 07:02
来源:三亚新闻网
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全力打造全球渔业集散中心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31 06:57:53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冲刺阶段,三亚崖州中心渔港依托“科技+政策”双引擎,加速转型升级为现代化渔业综合体。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中心渔港,该港充分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构建起集种业科研、冷链加工、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目前,崖州中心渔港正重点推进免税燃油供应、全球海产品集散中心建设等关键项目,同时加快智慧监管系统升级,全力打造面向国际的水产品贸易枢纽。

\夯实根基\锚定渔业“向海图强”

7月29日,记者走进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内,只见生产、科研、加工的繁忙场景交织成一幅现代化渔业图景。

“我们正从传统渔港向全球渔业集散中心转型。”三亚崖州湾农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磊介绍,渔港片区已吸引陈松林院士工作站、水科院南海所、中水集团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入驻,形成“生产-科研-加工”一体化的产业生态,为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提速。

作为海南省首个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国家级中心渔港”,崖州中心渔港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2024年12月,依托该渔港的“三亚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通过中期验收,标志着海南渔港经济区的建设稳步推进和顺利实施。

渔港的“硬实力”同样亮眼:累计投入34亿元,建成码头主体工程、1号冷库、联排制冰楼、水产品交易中心等设施,形成覆盖捕捞、养殖、加工的全链条配套。地理优势显著——距凤凰机场31公里,G98环岛高速、G225国道贯穿,水路5.4公里直达南山港,为物流与贸易发展提供高效通路。

培育产业是渔港发展的“核心引擎”。2024年,崖州区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同年,4家养殖企业入驻该产业园,共投放152口HDPE网箱,2025年初收获产量达3000吨。值得关注的是,崖州湾农渔业公司投建的水产苗种产业园一期实现稳定试运行,豹纹鳃棘鲈苗(东星斑)、红九棘鲈苗(红瓜子斑)获GAP认证,并在我国首次实现红九棘鲈苗种规模化繁育。

\科技赋能\精深加工激活新动能

在渔港内的深海渔业精深加工生产基地,SC生产车间的先进设备已就位。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以海鱼加工、速冻及冷藏为核心功能:1号冷库为三层结构,一层设理鱼区、加工包装区、冻结区,日结冻能力288吨。二、三层为冷藏区,每层设8间冷藏库,冷藏能力1万余吨。

除加工外,渔港还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为渔船提供加冰、加水、维修及交易服务;为渔民提供上岸生活配套;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检查,并通过信用管理机制规范渔船锚泊、交易等行为,系统提升管理水平。

科技赋能的触角还延伸至果蔬加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采后热带保鲜应用研究实验室自2024年5月投产以来,已实现芒果、火龙果等应季水果的深加工。实验室引进美国Avure公司HPP(超高压处理)设备,通过600MPa高压常温环境杀菌灭活,在不添加防腐剂、不损害天然风味的前提下,达到制成品保鲜效果。

\聚焦封关\三大举措布局未来

赵磊介绍,崖州中心渔港正从燃油成本、全球海产品集散、非渔船舶管理秩序规范等多维度发力,为自贸港建设夯实基础。

破解燃油成本痛点——在崖州区政协的推动下,渔港正积极探索“免税油”政策,力争让海南渔民共享自贸港政策红利。

打造全球海产品集散中心——渔港已与全国知名批发市场如湖南红星等深入沟通,计划在海南设立集冷冻品、冰鲜品、活鲜品于一体的交易中心,未来2~3年投入运营。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吸引全球优质海产品以海南为“首站”,既满足本地消费,又销往内地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壮大。

规范非渔船舶管理——将积极推动建立“AI大数据+预测”等智慧化监管体系,实现在港船舶100%报备,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将重点强化部门联动与智慧化手段升级。目前,智慧渔港项目已启动,针对外地渔船北斗兼容性不足、电子围栏监控效率低等问题,计划通过“船脸识别”技术实现进出港自动监管,推动无死角、规范化管理。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原标题:

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全力打造全球渔业集散中心

“政策+科技”双轮驱动 构建渔业全产业链体系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