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新闻网7月30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记者 冯晨阳)“全程心情难以平复,过几天一定要二刷!”7月29日傍晚,刚走出中视国际影城(蓝海店)的小周仍难掩激动,手中的票根上“南京照相馆”几个字清晰可见。
光影落幕,讨论声随人流漫延开。一张张带着体温的票根,正串起这个夏天最火热的消费浪潮。
这个夏天的电影院有多热闹?数据给出了答案:据网络平台实时统计,截至7月29日14时57分,2025年暑期档(6月至8月)电影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 55 亿元。
三亚影院的热度同样不容小觑——市民手中的电影票根,成了这个暑期最鲜活的“消费凭证”。
电影院里展示的电影海报。冯晨阳 摄
■ 多元影片点燃观影热潮
7月29日的中视国际影城(蓝海店),观影人流一波接一波。学生群体带着青春朝气涌向自助售票机,家庭观影团在休闲区规划场次,远道而来的游客结伴步入影厅——不同身份的观众,在光影世界里找到了共通的情感共鸣。
《南京照相馆》开场前五分钟,有几位气喘吁吁的观众飞奔而入。“差点就错过了开头。”刚冲进影厅的情侣互相整理着凌乱的头发,男生手中两张票根的边角已被汗水浸湿。一位母亲左手牵着孩子,右手拿着矿泉水,轻声叮嘱“别洒在座位上”。入场后,喧闹渐息,所有人的情绪都随着剧情跌宕起伏。
作为全年周期最长的电影档期,暑期档向来备受业界与观众关注。截至目前,已有超60部中外影片定档2025年暑期档。
国产影片覆盖历史、悬疑、动作、喜剧、动画等多元类型,精准对接观众多样化需求:《东极岛》讲述东极岛渔民奋起反抗日军、参与海上国际大营救的热血故事;《长安的荔枝》聚焦唐代小吏为完成“荔枝使”任务踏上的艰难征途;动画电影矩阵同样亮眼,《浪浪山小妖怪》依托互联网知名IP创作,《聊斋:兰若寺》改编自古典文学名著,《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异国破晓》则延续经典IP的爆笑风格,为观众提供丰富选择。
进口片阵营也星光熠熠,《碟中谍8:最终清算》《新·驯龙高手》《侏罗纪世界:重生》《F1:狂飙飞车》等大片陆续上映,满足不同观影偏好。
“这个假期已经连刷6部电影,《长安的荔枝》最后那段哭戏太感人,旁边姑娘的抽泣声差点盖过台词。”在上影国际影城(汇丰国际店)看完电影的大学生小李说。博纳国际影城三亚大悦城店店员透露,近两个月暑期观影人数明显增长,其中《南京照相馆》上座率稳居榜首。
■ 政策红利让观影更实惠
“领到消费券了!”近日,吉阳区居民李阿姨在家庭群分享的截图,道出了政策红利的民生渗透。她算得仔细:“满30元减12元的补贴,让全家观影成本降到几十元。这是实实在在的优惠。”
这份实惠同样惠及游客。湖南游客王女士一家在亚龙湾度假时,通过社交平台得知消费券活动,当即抢券兑换了《侏罗纪世界:重生》影票:“看电影还能打折,政府的福利太贴心了。”
这些福利源于海南省电影局推出的“嗨影海南”第二季活动——千万元补贴覆盖全省18个市县超百家影院,为全岛居民及游客送上实打实的观影优惠。“活动不仅为观众带来优质选择和实惠,更给电影市场注入了强劲活力。”某影院负责人的评价,道出了政策工具的精准效能。
“现在影院软硬件都升级了,画质和音效的跃升让观影体验特别好,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强了。”老影迷陈先生的感受,印证着行业服务的提升。
■ 影视IP激活文旅势能
今年年初,“新鸿港市场偶遇虞书欣”的热搜连续多日占据社交平台重要位置,网友晒出的照片中,三亚的市井烟火与明星风采相映成趣。这种关注并非偶然,此前,枪战电影《赴汤蹈火》开机,《女心理师》《夏花》等剧集取景三亚,持续强化着城市的影视IP属性。
如今,越来越多游客跟着影视剧打卡三亚,蜈支洲岛、大东海等取景地成热门地标。“蜈支洲岛的玻璃海百看不厌,每次来都有新惊喜。”山西游客赵磊感叹。
三亚之所以成为影视创作热土,源于其“天然摄影棚”的独特禀赋——热带雨林与滨海风光交相辉映,市井烟火与时尚气息兼容并蓄,即便是冬天也能提供如春的拍摄环境。自贸港政策红利更添助力,“零关税”“低税率”降低制作成本,“海南拍—拍海南”小程序实现场景检索、设备调配、演员遴选一站式服务。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金椰”效应同样关键。依托这一平台,三亚通过论坛、对话等活动推动行业思考、交流与合作,助力电影全产业链发展,也打开了国际知名度——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演员苏菲·玛索等国际影人都曾为三亚点赞。
夜幕下的三亚,影院灯火与海岸霓虹交相辉映。
电影虽已散场,但三亚的“票根经济”正持续释放着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