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吉阳区:以学促干转作风 为民服务见实效
三亚吉阳区:以学促干转作风 为民服务见实效

小区门口粘贴的二维码门牌。

“扫码就能登记信息、找网格员,还能查周边医院、餐馆,这二维码门牌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吉阳区居民王阿姨对家门口的蓝色门牌点赞。这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二维码门牌,是吉阳区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针对解决群众“办事跑断腿”问题推出的务实举措。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吉阳区坚持以学促干、以干践学,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民生难题、提升治理效能的具体实践,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营商环境等领域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用实干实绩书写为民服务答卷。

在吉阳区博后村,AI智能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测水库周边动态,一旦发现有人靠近危险区域,系统会立即发出语音警示。这是吉阳区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生动场景。该区推进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建设,新增926条监控线路覆盖40个村(社区),实现重点水域、交通路口24小时智能值守,不仅能精准识别危险行为,还可自动抓拍不文明现象并进行隔空劝导,让乡村治理既“聪明”又高效。

与此同时,全区30个村(社区)安装的22735张多功能二维码门牌,成为智慧治理的新载体。居民扫码即可进行人口登记、联系网格员,游客能一键查询周边便民信息,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种以标准化地址信息构建起的“网格+民生”基层治理新模式,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筑牢了安全防线。目前,二维码门牌已覆盖辖区75%的区域,让2万余户居民享受到“指尖上的便利”。

吉阳区持续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将作风建设成效切实转化为解民忧、暖民心的实际行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家门口就能托娃,我们上班更安心了。”月川安置区居民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吉阳区托育服务的民生温度。该区将托育服务纳入民生实事,建成43家托育机构提供1986个托位,创新推出公办嵌入社区、用人单位帮托等多元模式,构建起15 分钟“便民托育服务圈”,为双职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幼儿照护难题。

假期里孩子们的托管成了不少家庭的“心头事”,而托管服务让“看护难”变成了“欢乐多”。这个暑期开设的周末公益托管课堂惠及649名学生,篮球、编程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收获成长。

医疗服务方面,海罗、河东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延时接诊,累计服务患者9500余名,破解了上班族“看病难”的痛点;临春社区推出“候鸟”老人“无忧”搬迁计划,工作人员全程提供“全托式”服务,让一名七旬租户感受到“临时子女”的温暖。

从“托育便民”到“延时就医”,一件件民生实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选址到开业全程帮办,政府成了最暖‘创业搭子’。”三亚魅KTV店长刘女士的点赞,是吉阳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该区创新推出“阿吉帮选、址快一步”证前指导服务,为27家企业提供免费测距、材料预审等服务,推动凤凰综合医院等项目审批周期减半,助力民生工程加速落地。

此外,吉阳区还构建了“六位一体”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类事项“零跑动”可办率、使用率双100%,当日办结率达90%。大东海商圈推行外摆经营试点,以“执法+承诺”模式规范经营秩序,让城市“文明烟火气”与营商环境同步升腾。“吉时协调”机制成功化解42件营商环境问题,“两评一证”合一审批等创新举措,持续擦亮高效政务服务名片。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07-16 08:37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15 10:0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15 07:0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13 08:4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13 08:55
来源:三亚新闻网
三亚吉阳区:以学促干转作风 为民服务见实效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7-17 06:49:28

小区门口粘贴的二维码门牌。

“扫码就能登记信息、找网格员,还能查周边医院、餐馆,这二维码门牌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吉阳区居民王阿姨对家门口的蓝色门牌点赞。这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二维码门牌,是吉阳区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针对解决群众“办事跑断腿”问题推出的务实举措。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吉阳区坚持以学促干、以干践学,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民生难题、提升治理效能的具体实践,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营商环境等领域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用实干实绩书写为民服务答卷。

在吉阳区博后村,AI智能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测水库周边动态,一旦发现有人靠近危险区域,系统会立即发出语音警示。这是吉阳区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生动场景。该区推进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建设,新增926条监控线路覆盖40个村(社区),实现重点水域、交通路口24小时智能值守,不仅能精准识别危险行为,还可自动抓拍不文明现象并进行隔空劝导,让乡村治理既“聪明”又高效。

与此同时,全区30个村(社区)安装的22735张多功能二维码门牌,成为智慧治理的新载体。居民扫码即可进行人口登记、联系网格员,游客能一键查询周边便民信息,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种以标准化地址信息构建起的“网格+民生”基层治理新模式,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筑牢了安全防线。目前,二维码门牌已覆盖辖区75%的区域,让2万余户居民享受到“指尖上的便利”。

吉阳区持续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将作风建设成效切实转化为解民忧、暖民心的实际行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家门口就能托娃,我们上班更安心了。”月川安置区居民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吉阳区托育服务的民生温度。该区将托育服务纳入民生实事,建成43家托育机构提供1986个托位,创新推出公办嵌入社区、用人单位帮托等多元模式,构建起15 分钟“便民托育服务圈”,为双职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幼儿照护难题。

假期里孩子们的托管成了不少家庭的“心头事”,而托管服务让“看护难”变成了“欢乐多”。这个暑期开设的周末公益托管课堂惠及649名学生,篮球、编程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收获成长。

医疗服务方面,海罗、河东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延时接诊,累计服务患者9500余名,破解了上班族“看病难”的痛点;临春社区推出“候鸟”老人“无忧”搬迁计划,工作人员全程提供“全托式”服务,让一名七旬租户感受到“临时子女”的温暖。

从“托育便民”到“延时就医”,一件件民生实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选址到开业全程帮办,政府成了最暖‘创业搭子’。”三亚魅KTV店长刘女士的点赞,是吉阳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该区创新推出“阿吉帮选、址快一步”证前指导服务,为27家企业提供免费测距、材料预审等服务,推动凤凰综合医院等项目审批周期减半,助力民生工程加速落地。

此外,吉阳区还构建了“六位一体”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类事项“零跑动”可办率、使用率双100%,当日办结率达90%。大东海商圈推行外摆经营试点,以“执法+承诺”模式规范经营秩序,让城市“文明烟火气”与营商环境同步升腾。“吉时协调”机制成功化解42件营商环境问题,“两评一证”合一审批等创新举措,持续擦亮高效政务服务名片。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