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新闻网7月16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黄世烽)自2011年起,三亚大小洞天发展有限公司跨越4000公里山海,开启长达14年的支教接力。他们奔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师资薄弱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城乡寄宿制小学——当地唯一的民汉合校寄宿制小学,该校近3000名学生来自塔吉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和汉族等多个民族。支教者在此播撒知识火种,绘就“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壮美画卷。
三亚援疆支教老师与当地学生在一起。
2011年8月,三亚大小洞天发展有限公司组建“梦圆帕米尔”支教之家服务队,并与塔县教育局签订支教协议,开启海南企业支援边疆教育的先河。14年间,企业先后投入资金280万元,派出支教志愿者28批共82人次,人均服务120天以上,直接和间接受益学生超2.4万人次。志愿者克服高原反应、语言障碍和习惯差异,不仅为学生带去知识的种子和梦想的翅膀,也为学校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
14年间,志愿支教模式不断优化,自2021年第三个“五年支教”计划开始,除在企业内部选拔优秀员工外,还面向社会广募具备教学资质的各界英才,吸引归国留学生刘爽、香港研究生郭佳琪等一批优秀人才,教学科目逐渐向音乐、美术、舞蹈、心理健康等方面扩展,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支教期间,志愿者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重要使命,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主动融入当地生活,持续推进各民族文化深度交汇融合。聚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文化认同培育,针对学生语言文字方面存在的差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教育等融入德育课程和日常行为规范,耐心帮助学生掌握沟通表达技能,引领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不断深化“五个认同”(指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积极协助做好少先队、共青团建设等工作,将提升综合素质摆在重要位置,组建书法、太极扇等课外兴趣班,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自然世界的理解。面对语言和生活习惯的隔阂,以及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等挑战,志愿者探索出AI“梦想职业照”等独具特色的生活化教学场景,以趣味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长期的志愿支教中,志愿者以教育为纽带,以情感为基石,为促进琼疆两地交流搭建起了一座跨越地域的连心桥。
在企业的主导下,两地先后策划举办“冰山上的来客——带孩子们来三亚看海”“放飞梦想·情系塔县 洞天送福到边疆”等交流活动,海南的黎歌、竹竿舞等琼崖文化,与新疆的鹰笛、鹰舞等高原文化碰撞融合,奏响“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华美乐章,推动两地在教育、文旅等领域实现深度合作。塔县学生首次走出高原来到南海之滨,直观感受海南自贸港开放包容的独特魅力,为理想插上跨越山海的翅膀。
支教志愿者以辛勤付出,赢得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双方建立深厚情谊,即使时过多年,仍相互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交往,这赋予了两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的时代内涵。
“我们的支教早已超越教育帮扶范畴。”三亚大小洞天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塔县孩子能用流利的普通话讲述海南故事,当三亚游客主动学习塔吉克语,这正是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