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新闻网5月22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胡拥军 通讯员 陶昱)近日,三亚市“兵教师”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相关部门围绕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展开深入探讨,并达成共识,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全力推动三亚市“兵教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众多退役军人实现了职业转型,其中,三亚市崖州区南滨小学五年级(2)班班主任兼数学教师李静,以其独特的经历与卓越的表现,成为海南省首批“兵教师”中的代表。
李静热情地给孩子们答疑解惑。记者 袁永东 通讯员 陶昱 摄
■梦圆军营
从优秀士兵到新生引路人
李静是河南人,2015年9月,时年19岁的李静是海口经济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因为在校园中偶然瞥见一则征兵信息,自小深埋在心中的军营情结瞬间被点燃,她迫不及待地前往学校武装部,详细了解在校大学生入伍政策。经过与家人、老师的慎重商议,同年,李静怀揣着对军旅生活的无限向往,毅然投身军营,成为南部战区陆军某旅的一名战士。
初到部队,艰苦的环境、高强度的训练以及难耐的高温如同重重考验摆在李静面前,但这些困难并未让她退缩半步。整理内务时,她动作迅速且标准严苛,“豆腐块”般的被子、摆放整齐的物品,成为新兵营里的标杆;军事训练和体能训练中,她主动给自己“加餐”,别人休息时,她在加练战术动作,别人完成基础训练量,她在挑战更高强度的体能项目。凭借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在新兵营的训练档案上,“优秀”二字总是与李静的名字如影随形。
因表现突出,军训结束后,李静荣获“优秀新兵”称号。服役期间,她多次出色完成演训保障任务,两次被评为“优秀义务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担当与使命。
2017年9月,尽管对军营满是不舍,李静还是遵循规划,重返校园继续学业。退役后的她,始终秉持“退役不褪色”的信念。为鼓励更多大学生投身军营,同时帮助刚退役返校的战友适应校园生活,在学校武装部的支持下,李静与战友们共同创办了“迷彩部落”社团。通过分享部队生活的酸甜苦辣、展示部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宣讲征兵政策等方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报名参军。每年开学季,李静还会和战友们化身“新生军训教官”,用军人的严谨与热情,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锤炼坚强意志。
■重踏征程
三尺讲台成“新战场”
2024年,海南省首次开展“兵教师”专项招录。凭借过硬的军人作风和此前积累的教学经验,李静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入选海南省首批“兵教师”。
初涉教师岗位,李静以新兵般的谦逊态度,坚决服从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清晨,她带领学生齐声早读,琅琅书声中传递着知识的力量;课间,她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用劳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操场上,她陪着学生做课间操,身姿矫健,活力满满。宿舍、教室、食堂,处处都能看到她与学生共同学习、锻炼、交流的身影。
为了更好地走进学生内心,李静在班里设置了“树洞”信箱。通过这个小小的信箱,她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烦恼。
当时班级里有个叫小江(化名)的男生,父母离异后,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导致他缺乏有效的管教与家庭关爱。小江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不仅课堂上顶撞老师,还在校外参与打架,严重影响了班级秩序和学校管理。得知情况后,李静没有批评指责,而是像知心大姐姐一样,多次主动找小江谈心。她认真倾听小江的委屈与烦恼,针对他的困惑,耐心地进行疏导。小江每取得一点进步,李静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表扬,逐步增强他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江的数学成绩从三十多分提升至七十多分,其他学科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
在李静的悉心教导下,像小江这样发生积极转变的学生还有很多。在学生眼中,李静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老师,更是可以交心的大姐姐。
谈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李静笑着说:“这就和当兵时班长带新兵一个道理,‘刺头兵’调教好了,也能成为精兵强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多些耐心、细心和关心,善于发现并肯定他们的努力,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变。”
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孩子们灿烂的笑容、点滴的进步,都深深感染着李静。她在三尺讲台上找到了新的“阵地”,也更加坚定了在教师岗位上深耕细作的信念。年级主任方楚华对李静赞不绝口:“别看李老师入职时间不长,但她执行力强、爱学习、肯钻研。” 翻开李静的教案,红、绿、黑三种颜色的笔记格外醒目。她介绍道:“红色标注的是重点讲授知识,绿色是要求学生背诵记忆的内容,黑色则是留给自己拓展教学的要点。”
从军营中守护电波的坚毅战士,到讲台上播撒知识的辛勤园丁,变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报国初心。李静坚定地表示:“军营教会我忠诚,讲台赋予我新的使命!未来,我将继续在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努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