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新闻网5月17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 冯晨阳)5月16日上午,海南省2025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三亚举行。活动现场,2024年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发布,此次调查发现2种新物种、35种中国新纪录种及71种海南新纪录种。
据了解,本次调查由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五指山、琼中、白沙、昌江等4个市县生态环境局具体执行,历经一年时间,对上述4个市县县域展开全面调查。为确保调查科学性,特别聘请了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5家单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调查类群广泛,涵盖生态系统、维管束植物、哺乳类动物等十大部分,全面深入探索区域生物多样性。
此次发现的2种新物种备受瞩目。由海南师范大学曾念开团队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发现的素贞灵芝(Ganoderma baisuzhenii),经形态解剖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确定为多孔菌目灵芝科灵芝属新物种。其菌盖棕红色至深棕红色,菌肉近白色,具有药用价值,民间常当作赤芝使用。该物种以神话中白素贞之名命名,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真菌学期刊《Journal of Fungi》。另一种白边喇叭菌(Craterellus albimarginatus),同样由曾念开团队在五指山市发现,属鸡油菌目齿菌科喇叭菌属新物种,可食用且与壳斗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维护意义重大,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Life》。
据介绍,调查初步摸清了五指山、琼中、白沙、昌江等4个市县的生物多样性家底,包括陆生维管束植物4261种、哺乳动物71种、两栖与爬行类动物116种等众多物种被记录,同时还收集到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697条。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调查成果不仅全面掌握了区域内物种组成分布及生态系统现状,建立起4个市县基础性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濒危物种保护、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栖息地修复等提供直接依据;新物种及新记录物种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生物多样性资源,彰显海南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生态价值,也是海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有力证明;同时,新物种发现与调查结果公布,将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增强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下一步,海南将持续推进其他各市县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构建全省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充分发挥数据资源效能,科学制定保护政策,探索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