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劳模风采① | 匠心筑梦 奋斗领航
三亚劳模风采① | 匠心筑梦 奋斗领航

劳动铸就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劳动模范是时代的领跑者,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今年,三亚一批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海南省劳动模范”“海南省先进工作者”。他们是奋斗在三亚各行各业中的杰出代表,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和崇高品格,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崭新风采。

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三亚市总工会特别策划“匠心筑梦 奋斗领航——三亚劳模风采”系列报道。通过讲述这些先进人物的奋斗历程与感人故事,激励广大职工群众以他们为榜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自贸港建设新征程中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今日起,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时代楷模,感受榜样的力量。

蔡青松:

琼菜传承路上的追梦人

蔡青松是海南东榕餐饮有限公司行政总厨,从事餐饮行业17年,从一名青涩的学徒成长为行政总厨,以精湛的厨艺和执着的匠心,书写着琼菜传承与创新的动人篇章。

他坚持环岛寻味拜师,研制新式琼菜50多种,他还“传帮带”,为多所院校学生传道授业,主动担当传承并发扬琼菜特色优势责任;他多次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服务工作,致力于推广海南味道,曾获“中国琼菜特级大师”“全国餐饮业技能人才”“金厨奖”“海南最美农民工”“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今年4月,蔡青松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锤炼厨艺 让海鲜炒饭端上国宴

1989年,蔡青松出生在海南定安县一个农村家庭,在他儿时的记忆中,奶奶总是在厨房里忙活着,她做的定安猪脚煲、捞叶炒鸡格外飘香和美味,从小跟着奶奶在厨房耳濡目染,蔡青松对做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跟随自己内心的意愿,蔡青松选择了海南省商业学校烹饪专业。2008年,蔡青松在琼海博鳌一家酒店实习、当学徒,跟着粤菜师傅学做粤菜。恰逢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举行,他以服务保障人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在目睹粤菜频频亮相国宴餐桌后,他暗暗下定决心,有朝一日也要让琼菜登上国宴的舞台。

自此,蔡青松苦练基本功,在厨房里反复练习和钻研厨艺。他以主食炒饭入手,反复烹制同一道菜,品尝之间的细微差别,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在一次次失败中精进技艺,也练就一手过硬的厨艺。

2010年,蔡青松被提拔为炒锅主管,同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一位外宾提出想品尝海南特色主食,蔡青松接下了这一任务,一道充满海南风情的“疍家海鲜炒饭”,不仅赢得了外宾的赞誉,也坚定了蔡青松将琼菜发扬光大的决心。

为了做好琼菜,蔡青松每年都要抽时间跑遍海南各市县,拜访当地琼菜大厨,学习他们的烹饪技巧和方法。通过这些努力,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还对海南各地的食材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

2016年,蔡青松经过层层选拔,凭着自己出色的厨艺,首次以琼菜技师身份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服务工作,将琼菜端上了国宴。

勇于创新 研制新式琼菜50多种

每天一到饭点,海南东榕餐饮有限公司(海之眼)红沙大排档便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道“红(绿)捞汁海鲜”,几乎是每桌必点的菜品。而这道菜,是蔡青松创新的琼菜代表作之一。

“海南海鲜品质好,近些年生腌海鲜又特别流行。从健康角度出发,我把生腌改成了‘熟腌’,将鲍鱼、龙虾、蟹类等海鲜煮熟后,冰镇放凉,再用海南本地食材调制的捞汁腌制,受到许多游客喜欢。”蔡青松说。

蔡青松介绍,琼菜取料立足于海南特产,鲜活为主,重原汁原味、甜酸辣咸兼蓄,讲究的是清淡。但对于许多外省游客而言,却并不对胃口,琼菜要走出海南,菜品就需要创新,在保留本土韵味的同时,更加符合大众的需求。

多年来,蔡青松不仅深入了解海南各地特色食材,还走出海南到省外学习,探寻比较各地风味差异,兼收其它菜系的调味与烹调方法。

“传统的海南琼菜以炖、蒸、炒为主,新式琼菜要以色香味俱全为目标,不仅融入新鲜的海南食材,还要做到精致美观。”蔡青松说,这些年,他和团队研制了胡椒焗东山羊、红油牛杂煲、无骨风沙鸡、红豆扣肉等新式琼菜50多种,这些菜品既保留了海南韵味,又符合大众需求,为琼菜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倾囊相授 希望琼菜名扬四方

蔡青松深知,琼菜的传承需要更多人参与。他以赛场为舞台,多次在餐饮行业职业技能赛事中斩获殊荣,为琼菜赢得声誉。同时,他积极投身教学,利用业余时间到多所院校授课,对身边的学徒倾囊相授,如今他已培养出 108 名优秀徒弟。他将琼菜制作流程、配方和操作过程毫无保留地公开,只为让琼菜名扬四方。 在蔡青松的社交账号签名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即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好即不简单。”这既是蔡青松一直以来的坚持,也是许多一线劳动者们的真实写照,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将梦想点亮,在平凡中造就伟大,用行动诠释时代精神。

李巧艳:

酒店服务领域的璀璨之星

李巧艳是三亚丽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她深耕酒店行业25年,秉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神,将每位顾客都当作亲人,以精细化管理缔造行业标杆,带领团队出色完成多起国事大型活动接待;创新“满意+惊喜+感动”暖心服务模式,深耕客户体验,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她曾获评“海南省旅游饭店行业最佳职业经理人”“饭店行业青年楷模酒店总经理”“中国饭店业职业经理人五星勋章”“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今年4月,李巧艳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匠心钻研 精业笃行创标杆

2000年初涉酒店行业,19岁的李巧艳从餐饮部办公室文员起步,从文件的起草、装订、归档,到菜单的制作与翻译,她都认真对待。她深知,多学、多问、多做是提升能力的不二法门,也正是这份坚持,让她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10个月后,李巧艳在岗位游刃有余,骨子里爱折腾的她,主动申请到酒店更具挑战性的销售岗位。也正是这个选择,让李巧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赛道,不断成长出圈,成为三亚酒店服务业内的佼佼者。

凭借着吃苦耐劳、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优良品质,李巧艳很快就积累了一批客户,逐步成为酒店金牌销售员之一,后被提拔为酒店高级销售经理、副总经理。靠着这股钻劲和不服输的精神,无论是华南市场还是华东市场,她所负责的区域销售额都名列前茅,为其所任职的酒店作出积极贡献。

对于酒店销售部门来说,一方面是开拓市场吸引客源,一方面是立足酒店做好产品服务。李巧艳多年坚持做到“客人来时迎接,客人走时相送”,从了解宾客的生活习惯,到房间和菜肴的安排等,都能做到早谋划、细安排,让客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酒店接待工作中,李巧艳多次承担重要任务,面对繁重的接待任务,她始终沉得住气、扛得住压力。2010年,她带领团队经过两个月艰苦学习,成功接待“首届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参会嘉宾,圆满完成1300人半小时分餐任务……期间,为了确保该任务顺利完成,她不顾自己身体不适,仍早出晚归坚守岗位。 

业绩卓越 屡创酒店营收新高

从一名普通文员到酒店总经理,李巧艳从未停止追求更高发展的脚步。在亚龙湾红树林酒店、亚龙湾假日度假酒店任职期间,两家酒店年平均住房率均高达85%以上,GOP超45%,其中亚龙湾红树林酒店GOP更是高达60%以上,年度总营收均创下历史新高,在三亚酒店行业中成绩斐然。

不仅如此,李巧艳还极具创新精神,总是在琢磨如何推出市场新产品。她较早地在酒店开辟了线下“稻草人农庄”,让客人亲身体验种菜、采摘、有机蔬菜加工的乐趣,享受垂钓的悠闲时光,极大地丰富了酒店的产品内容,这些创新举措都成为行业典范。她还结合海岛特色,精心制定了“岛主之王”亲子套餐产品,迅速打开亲子市场,成为海南酒店行业的热门产品,持续畅销至今。

关爱职工 人文关怀暖意浓

在同事们的眼中,李巧艳既是严格的领导,又是亲切的家人。她常说要“一手抓创收,一手抓育人”,多年来,她悉心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为行业输送了大批精英人才。

李巧艳十分重视同事的自我成长、身心健康和归属感,持续提升“职工之家”设施,让员工感受到了企业的关怀。她坚信,只有员工满意,才能为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李巧艳还积极走访各家酒店并开展宣讲,热忱投入行业协会各项活动,毫无保留地分享酒店从业经验。

2022年至今,李巧艳担任三亚丽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创新打造“满意+惊喜+感动”的服务模式和理念,深耕客户体验,持续提升服务品质。目前,三亚丽禾温德姆酒店在携程网评得分长期保持4.8分以上、美团满分5分的服务品质。

2023年,三亚丽禾温德姆酒店年度总营收创历史最高。“总以温情相待”的服务理念,在她和团队的精心践行下,如三亚柔和的海风,吹进每一位宾客的度假回忆、令人难忘。

赵玮:

逐梦深蓝的海洋守护者

赵玮,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

长期以来,赵玮瞄准我国核心战略海域——南海的环境安全保障重大战略需求,一体化推进南海复杂环境立体组网观测与大数据信息保障应用,大幅提升了我国南海海洋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助力海南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和海南自贸港建设。

相关成果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海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海南省优秀人才团队”。今年4月,赵玮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科技攻关 构建“南海潜标观测网”

1993年,赵玮以优异的成绩保送青岛海洋大学(后更名中国海洋大学),从此便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末,美国、日本等海洋强国在海洋观测方面发展迅速。为了学习海洋强国的先进经验,在导师田纪伟教授的帮助下,赵玮赴美国迈阿密大学访学,并在2002年获得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后,继续留美开展研究工作。

在美国学习和工作7年,赵玮充分认识到中国与世界海洋强国之间的差距。2007年底,赵玮毅然回国,在母校中国海洋大学从事南海动力环境观测研究工作。

潜标是开展海洋动力过程长期连续观测最有效的手段。但当时国内潜标回收率仅在50%左右,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制约了我国海洋动力环境长期连续观测能力的形成。

2009年,赵玮团队突破潜标高可靠锚系单元研发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高可靠性深海自容监测潜标,在南海开展大范围组网观测,构建了“南海潜标观测网”,并于2017年实现了观测网对南海深海盆的全覆盖,实现对南海多尺度动力过程的连续长期观测。

创新升级 向“南海立体观测网”拓展

“南海潜标观测网”的构建显著提升了对南海海洋环境的认知,但在数据时效性、观测平台多样性、时空分辨率等方面亟需进一步拓展升级。

2018年12月,中国海洋大学与海南省政府、三亚市政府签署共建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科教创新园区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5月,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注册成立。早在2018年,赵玮就来到三亚,参与并见证了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飞速崛起。

三亚作为“南海的门户”,为“南海潜标观测网”的拓展升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崖州湾出发,海洋科考船只需要几小时就能到达作业海区,可以当天往返,节省大量时间和经费。”赵玮说。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海洋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崂山实验室项目和中国海洋大学的持续支持基础上,赵玮在南海共组织航次52次,布放潜标720套次,以55套自主研发的深海潜标、21台水下滑翔机为主体,集成岸基雷达、空基无人机、天基遥感卫星等观测装备,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海地空天一体化的区域海洋观测系统——“南海立体观测网”,形成了南海复杂环境长期连续立体观测能力。

深耕创新 构筑南海水下信息优势

面向南海环境信息应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赵玮汇集我国80%以上的第一手南海环境长期观测数据,建设“南海海洋大数据中心”;创新研发了“南海内波预测预警系统”;开发首个南海区域海洋大模型—“神针”南海大模型,服务于国家海洋安全、资源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取得系列突出成效。

2022年7月,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在南海安装完成,精准的内波预测功不可没,而提供这一数据支撑的正是赵玮的团队。

在筑牢南海水下信息优势的征程中,赵玮深知人才是关键力量。他构建了思政引领、海洋科学与技术交叉、前沿科研实践实训落地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海洋强国建设急需的复合型海洋人才,培育了一支科学、技术与应用交叉的深海立体观测与信息服务高层次创新团队,入选“海南省优秀人才团队”。 

(黄珍)

责任编辑:林祺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05-07 06:5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5-07 07:0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5-07 10:0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5-06 06:5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5-06 06:43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5-06 06:5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5-06 06:5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5-05 04:10
来源:三亚新闻网
三亚劳模风采① | 匠心筑梦 奋斗领航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5-08 08:59:33

劳动铸就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劳动模范是时代的领跑者,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今年,三亚一批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海南省劳动模范”“海南省先进工作者”。他们是奋斗在三亚各行各业中的杰出代表,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和崇高品格,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崭新风采。

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三亚市总工会特别策划“匠心筑梦 奋斗领航——三亚劳模风采”系列报道。通过讲述这些先进人物的奋斗历程与感人故事,激励广大职工群众以他们为榜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自贸港建设新征程中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今日起,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时代楷模,感受榜样的力量。

蔡青松:

琼菜传承路上的追梦人

蔡青松是海南东榕餐饮有限公司行政总厨,从事餐饮行业17年,从一名青涩的学徒成长为行政总厨,以精湛的厨艺和执着的匠心,书写着琼菜传承与创新的动人篇章。

他坚持环岛寻味拜师,研制新式琼菜50多种,他还“传帮带”,为多所院校学生传道授业,主动担当传承并发扬琼菜特色优势责任;他多次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服务工作,致力于推广海南味道,曾获“中国琼菜特级大师”“全国餐饮业技能人才”“金厨奖”“海南最美农民工”“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今年4月,蔡青松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锤炼厨艺 让海鲜炒饭端上国宴

1989年,蔡青松出生在海南定安县一个农村家庭,在他儿时的记忆中,奶奶总是在厨房里忙活着,她做的定安猪脚煲、捞叶炒鸡格外飘香和美味,从小跟着奶奶在厨房耳濡目染,蔡青松对做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跟随自己内心的意愿,蔡青松选择了海南省商业学校烹饪专业。2008年,蔡青松在琼海博鳌一家酒店实习、当学徒,跟着粤菜师傅学做粤菜。恰逢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举行,他以服务保障人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在目睹粤菜频频亮相国宴餐桌后,他暗暗下定决心,有朝一日也要让琼菜登上国宴的舞台。

自此,蔡青松苦练基本功,在厨房里反复练习和钻研厨艺。他以主食炒饭入手,反复烹制同一道菜,品尝之间的细微差别,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在一次次失败中精进技艺,也练就一手过硬的厨艺。

2010年,蔡青松被提拔为炒锅主管,同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一位外宾提出想品尝海南特色主食,蔡青松接下了这一任务,一道充满海南风情的“疍家海鲜炒饭”,不仅赢得了外宾的赞誉,也坚定了蔡青松将琼菜发扬光大的决心。

为了做好琼菜,蔡青松每年都要抽时间跑遍海南各市县,拜访当地琼菜大厨,学习他们的烹饪技巧和方法。通过这些努力,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还对海南各地的食材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

2016年,蔡青松经过层层选拔,凭着自己出色的厨艺,首次以琼菜技师身份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服务工作,将琼菜端上了国宴。

勇于创新 研制新式琼菜50多种

每天一到饭点,海南东榕餐饮有限公司(海之眼)红沙大排档便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道“红(绿)捞汁海鲜”,几乎是每桌必点的菜品。而这道菜,是蔡青松创新的琼菜代表作之一。

“海南海鲜品质好,近些年生腌海鲜又特别流行。从健康角度出发,我把生腌改成了‘熟腌’,将鲍鱼、龙虾、蟹类等海鲜煮熟后,冰镇放凉,再用海南本地食材调制的捞汁腌制,受到许多游客喜欢。”蔡青松说。

蔡青松介绍,琼菜取料立足于海南特产,鲜活为主,重原汁原味、甜酸辣咸兼蓄,讲究的是清淡。但对于许多外省游客而言,却并不对胃口,琼菜要走出海南,菜品就需要创新,在保留本土韵味的同时,更加符合大众的需求。

多年来,蔡青松不仅深入了解海南各地特色食材,还走出海南到省外学习,探寻比较各地风味差异,兼收其它菜系的调味与烹调方法。

“传统的海南琼菜以炖、蒸、炒为主,新式琼菜要以色香味俱全为目标,不仅融入新鲜的海南食材,还要做到精致美观。”蔡青松说,这些年,他和团队研制了胡椒焗东山羊、红油牛杂煲、无骨风沙鸡、红豆扣肉等新式琼菜50多种,这些菜品既保留了海南韵味,又符合大众需求,为琼菜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倾囊相授 希望琼菜名扬四方

蔡青松深知,琼菜的传承需要更多人参与。他以赛场为舞台,多次在餐饮行业职业技能赛事中斩获殊荣,为琼菜赢得声誉。同时,他积极投身教学,利用业余时间到多所院校授课,对身边的学徒倾囊相授,如今他已培养出 108 名优秀徒弟。他将琼菜制作流程、配方和操作过程毫无保留地公开,只为让琼菜名扬四方。 在蔡青松的社交账号签名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即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好即不简单。”这既是蔡青松一直以来的坚持,也是许多一线劳动者们的真实写照,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将梦想点亮,在平凡中造就伟大,用行动诠释时代精神。

李巧艳:

酒店服务领域的璀璨之星

李巧艳是三亚丽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她深耕酒店行业25年,秉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神,将每位顾客都当作亲人,以精细化管理缔造行业标杆,带领团队出色完成多起国事大型活动接待;创新“满意+惊喜+感动”暖心服务模式,深耕客户体验,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她曾获评“海南省旅游饭店行业最佳职业经理人”“饭店行业青年楷模酒店总经理”“中国饭店业职业经理人五星勋章”“海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今年4月,李巧艳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匠心钻研 精业笃行创标杆

2000年初涉酒店行业,19岁的李巧艳从餐饮部办公室文员起步,从文件的起草、装订、归档,到菜单的制作与翻译,她都认真对待。她深知,多学、多问、多做是提升能力的不二法门,也正是这份坚持,让她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10个月后,李巧艳在岗位游刃有余,骨子里爱折腾的她,主动申请到酒店更具挑战性的销售岗位。也正是这个选择,让李巧艳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赛道,不断成长出圈,成为三亚酒店服务业内的佼佼者。

凭借着吃苦耐劳、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优良品质,李巧艳很快就积累了一批客户,逐步成为酒店金牌销售员之一,后被提拔为酒店高级销售经理、副总经理。靠着这股钻劲和不服输的精神,无论是华南市场还是华东市场,她所负责的区域销售额都名列前茅,为其所任职的酒店作出积极贡献。

对于酒店销售部门来说,一方面是开拓市场吸引客源,一方面是立足酒店做好产品服务。李巧艳多年坚持做到“客人来时迎接,客人走时相送”,从了解宾客的生活习惯,到房间和菜肴的安排等,都能做到早谋划、细安排,让客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酒店接待工作中,李巧艳多次承担重要任务,面对繁重的接待任务,她始终沉得住气、扛得住压力。2010年,她带领团队经过两个月艰苦学习,成功接待“首届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参会嘉宾,圆满完成1300人半小时分餐任务……期间,为了确保该任务顺利完成,她不顾自己身体不适,仍早出晚归坚守岗位。 

业绩卓越 屡创酒店营收新高

从一名普通文员到酒店总经理,李巧艳从未停止追求更高发展的脚步。在亚龙湾红树林酒店、亚龙湾假日度假酒店任职期间,两家酒店年平均住房率均高达85%以上,GOP超45%,其中亚龙湾红树林酒店GOP更是高达60%以上,年度总营收均创下历史新高,在三亚酒店行业中成绩斐然。

不仅如此,李巧艳还极具创新精神,总是在琢磨如何推出市场新产品。她较早地在酒店开辟了线下“稻草人农庄”,让客人亲身体验种菜、采摘、有机蔬菜加工的乐趣,享受垂钓的悠闲时光,极大地丰富了酒店的产品内容,这些创新举措都成为行业典范。她还结合海岛特色,精心制定了“岛主之王”亲子套餐产品,迅速打开亲子市场,成为海南酒店行业的热门产品,持续畅销至今。

关爱职工 人文关怀暖意浓

在同事们的眼中,李巧艳既是严格的领导,又是亲切的家人。她常说要“一手抓创收,一手抓育人”,多年来,她悉心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为行业输送了大批精英人才。

李巧艳十分重视同事的自我成长、身心健康和归属感,持续提升“职工之家”设施,让员工感受到了企业的关怀。她坚信,只有员工满意,才能为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李巧艳还积极走访各家酒店并开展宣讲,热忱投入行业协会各项活动,毫无保留地分享酒店从业经验。

2022年至今,李巧艳担任三亚丽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创新打造“满意+惊喜+感动”的服务模式和理念,深耕客户体验,持续提升服务品质。目前,三亚丽禾温德姆酒店在携程网评得分长期保持4.8分以上、美团满分5分的服务品质。

2023年,三亚丽禾温德姆酒店年度总营收创历史最高。“总以温情相待”的服务理念,在她和团队的精心践行下,如三亚柔和的海风,吹进每一位宾客的度假回忆、令人难忘。

赵玮:

逐梦深蓝的海洋守护者

赵玮,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

长期以来,赵玮瞄准我国核心战略海域——南海的环境安全保障重大战略需求,一体化推进南海复杂环境立体组网观测与大数据信息保障应用,大幅提升了我国南海海洋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助力海南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和海南自贸港建设。

相关成果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海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海南省优秀人才团队”。今年4月,赵玮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科技攻关 构建“南海潜标观测网”

1993年,赵玮以优异的成绩保送青岛海洋大学(后更名中国海洋大学),从此便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末,美国、日本等海洋强国在海洋观测方面发展迅速。为了学习海洋强国的先进经验,在导师田纪伟教授的帮助下,赵玮赴美国迈阿密大学访学,并在2002年获得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后,继续留美开展研究工作。

在美国学习和工作7年,赵玮充分认识到中国与世界海洋强国之间的差距。2007年底,赵玮毅然回国,在母校中国海洋大学从事南海动力环境观测研究工作。

潜标是开展海洋动力过程长期连续观测最有效的手段。但当时国内潜标回收率仅在50%左右,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制约了我国海洋动力环境长期连续观测能力的形成。

2009年,赵玮团队突破潜标高可靠锚系单元研发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高可靠性深海自容监测潜标,在南海开展大范围组网观测,构建了“南海潜标观测网”,并于2017年实现了观测网对南海深海盆的全覆盖,实现对南海多尺度动力过程的连续长期观测。

创新升级 向“南海立体观测网”拓展

“南海潜标观测网”的构建显著提升了对南海海洋环境的认知,但在数据时效性、观测平台多样性、时空分辨率等方面亟需进一步拓展升级。

2018年12月,中国海洋大学与海南省政府、三亚市政府签署共建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科教创新园区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5月,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注册成立。早在2018年,赵玮就来到三亚,参与并见证了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飞速崛起。

三亚作为“南海的门户”,为“南海潜标观测网”的拓展升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从崖州湾出发,海洋科考船只需要几小时就能到达作业海区,可以当天往返,节省大量时间和经费。”赵玮说。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海洋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崂山实验室项目和中国海洋大学的持续支持基础上,赵玮在南海共组织航次52次,布放潜标720套次,以55套自主研发的深海潜标、21台水下滑翔机为主体,集成岸基雷达、空基无人机、天基遥感卫星等观测装备,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海地空天一体化的区域海洋观测系统——“南海立体观测网”,形成了南海复杂环境长期连续立体观测能力。

深耕创新 构筑南海水下信息优势

面向南海环境信息应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赵玮汇集我国80%以上的第一手南海环境长期观测数据,建设“南海海洋大数据中心”;创新研发了“南海内波预测预警系统”;开发首个南海区域海洋大模型—“神针”南海大模型,服务于国家海洋安全、资源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取得系列突出成效。

2022年7月,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在南海安装完成,精准的内波预测功不可没,而提供这一数据支撑的正是赵玮的团队。

在筑牢南海水下信息优势的征程中,赵玮深知人才是关键力量。他构建了思政引领、海洋科学与技术交叉、前沿科研实践实训落地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海洋强国建设急需的复合型海洋人才,培育了一支科学、技术与应用交叉的深海立体观测与信息服务高层次创新团队,入选“海南省优秀人才团队”。 

(黄珍)

责任编辑:林祺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