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三亚市召开2025年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会上,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市旅文局等多个部门介绍了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相关举措及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今年三亚将围绕“12345”工作主线,聚力打造“一标杆、五个区”,锚定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目标,谋划一个总体方案、四个工程、两个专项行动,形成“1+4+2”工作格局,立体构建冲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的三亚“作战图”。
三亚市旅文局通过法规体系构建和服务效能提升双向发力,完成旅游民宿管理等4项地方标准制定。对于潜水、游艇等热门项目,实行“一人一码”“一艇一码”的备案管理,加大对潜水等领域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构建了旅行社、酒店住宿业、景区景点等12项“综合查一次”通用监管场景,建立多部门联合检查机制,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旅游服务标准。据了解,三亚设立5000万元的三亚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企业发展“减负”,并兑现给各类涉旅企业奖励资金1046.07万元,近期还将拨付440多万元用于支持住宿企业提质增效。
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聚焦司法效能提升,将开展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保障所有市场主体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针对企业经营困局问题,坚持“多重整救治、少破产清算”,让更多企业重整、新生、再出发,也让不具备挽救价值的企业快速清退,释放资源。此外,还将进一步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将诉讼服务从网上立案、网上缴退费等事前服务向网上阅卷、网上证据交换、网上开庭审等事中、事后服务延伸。
三亚海关围绕当前外贸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堵点、痛点问题,出台了《三亚海关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如对进口化妆品、进口服装等标签技术整改实行远程视频监管,对出口危化品进行“批次检验”,持续放大“进境动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实施效应,助力优质种质资源扩大引进,发挥“零关税”等开放政策优势助推深海科技产业聚集,简化科考船舶通关监管,降低科研成本等。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围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推出“极简审批”工作指引、告知承诺制、企业筹建无费区、规划豁免等多项改革举措,实现项目筹建时间节省2个月、总体事项提速90.81%、累计节省企业成本9000余万元。目前,已累计引进18所高校,招录“海南专项”研究生6489人,初步构建起以基金投资、担保贷款、科技保险及上市辅导为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
三亚中央商务区以“极简审批、智慧服务、跨境便利”为抓手,通过多项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下一步,将组建以党委书记、局长为双组长的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分设13个小组专项推进营商环境指标优化。同时,聘请12位企业代表作为“营商环境体验官”,精准洞察营商环境的堵点、难点、痛点,动态评估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推动服务模式从“单向供给”向“双向奔赴”升级。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