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打鸟”,是摄影圈的一个常见的行话或戏称,主要指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因为拍摄对应的英文单词是shoot,感觉是在“打”一样。但“打鸟”跟伤害毫无关系,反倒源于对自然和生命的喜爱和尊重。
4月25日,麦笃彬在东岸湿地公园拍摄棉凫。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王昊 摄
三亚新闻网4月27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王昊)“三亚水质环境越来越好,吸引了很多稀有鸟类前来栖息。”4月25日下午,在三亚东岸湿地公园,三亚摄影家麦笃彬架起摄影设备,观察着远处水面上棉凫的一举一动。
“棉凫作为国内珍稀鸟类,已被列入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名录,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麦笃彬说,去年,他在昌江拍到过棉凫。这是他首次在三亚拍到棉凫,而且目前只发现了一只。
4月21日,麦笃彬像往常一样,带着相机在东岸湿地公园湖畔“打鸟”。“当时,看到水面有几只黑水鸡,其中有一个小小的白点。”带着好奇心,麦笃彬拿起照相机拍了一张图片。放大一看,竟然是棉凫。
棉凫在水上嬉戏。 麦笃彬 摄
随后,麦笃彬在摄像机装上800定焦镜头和支架,蹲守在湖畔“打鸟”。“我一下子把两张128g内存卡都拍满了。在三亚拍到棉凫,非常难得。”麦笃彬说。
25日下午,记者跟随麦笃彬来到东岸湿地公园湖畔。顺着麦笃彬的指向,在湖面看到几只黑水鸡中间,一只白色的鸟正在游动。借助摄影设备观察,这只棉凫时而将头扎进水中觅食,时而挥舞翅膀拍打水面……湖畔,几名摄影爱好者架起摄影设备正在“打鸟”。
据介绍,棉凫是鸭科中体长最瘦小的水鸭,羽毛主要呈白色,头圆脚短,鸭喙很像鹅的喙,短而底部较深。棉凫一般生活在河川、湖泊、池塘和沼泽地,主要吃种子及蔬菜,尤其是睡莲科植物,也吃昆虫、甲壳类等。
“棉凫的食物类似家养的鸭子。”麦笃彬介绍,东岸湿地公园分布着很多湖中小岛,种植有莲科植物。这不仅为棉凫提供稳定的食物,也成为它理想的栖息地。
东岸湿地公园位于三亚市吉阳区,西邻金鸡岭、凤凰路,东靠三亚河,是三亚市区最大的淡水湿地。“我经常在这里看到黑水鸡、黄苇鳽、苍鹭、白鹭等鸟类。”麦笃彬说,鸟类品种越丰富越能说明东岸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好。
从事十一二年摄影的麦笃彬,曾到全国各地拍摄野生动物。近几年,随着三亚生态环境保护得越来越好,他发现三亚不仅有很多“打鸟”地,还能拍到稀有鸟类。
“临春河公园、海棠湾水稻国家公园……这些地方,我都经常去。”麦笃彬说,他曾在亚龙湾水库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栗鸢和黑鸢。“栗鸢在我国分布区虽广,但数量十分稀少。在三亚不同区域拍到稀有鸟类,说明三亚生态不是某些区域保护得好,而是整体在提升。”
最近,演员李现爱好“打鸟”火出圈,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他扛着相机专注拍鸟的身影,这让“打鸟”这个小众爱好一下子成了热门话题。在摄影圈,能拍到濒危物种,就是圈内锦鲤;能抓拍到鸟类的“表情包”,瞬间就能收获众多点赞。
“这几年,‘打鸟’旅游也在三亚流行。”麦笃彬说,每年冬季,在三亚河、东岸湿地公园等地,都能看到很多游客举着镜头“打鸟”。希望更多的摄影爱好者能够来三亚“打鸟”,感受三亚的生态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