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打击电诈是一项迫切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三亚公安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有力守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月24日,在三亚广电天涯之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中,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走私大队副大队长吴挺隆介绍,2024年,三亚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同比下降29.6%,经济损失同比下降32%,追赃挽损1039.7万元,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势头。
在打击电诈中,三亚公安打造了一支能力强、素质硬的专业队伍,应对新形势下的新型违法犯罪;以侦破现行50万元以上电诈案件为主要打击方向,聚焦资金流、网络流、通讯流等要素开展“三必查”;抓住电信诈骗犯罪引流、通联、资金三个关键环节,按照“线索研判不过夜、抓人不隔天”的原则,重点打击“两卡”等黑灰产业违法犯罪,快速落查涉诈人员,严打幕后团伙;上线“AI”止付机器人,对受害人止付请求快速审核,有效提升资金拦截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三亚公安坚持“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的宣传理念,围绕重点地区、高发场所开展“扫楼”“扫街”等宣传行动,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醒目位置张贴反诈宣传告示。此外,组织开展“六进”专题宣传,全力营造浓厚的反诈宣传氛围。
节目中,吴挺隆介绍了几类新型的诈骗手法。
冒充抖音客服取消直播会员诈骗:诈骗分子冒充抖音客服给受害人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自动或误操作开通了抖音会员,每月将扣费数百元至数千元,随后以指导关闭会员为由,诱导受害人下载木马软件,引导开启屏幕共享、远程操控功能,窃取受害人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盗刷钱款。
取消百万保障扣费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微信、支付宝、抖音或保险公司客服人员,给受害人拨打电话,称受害人百万保障保险免费服务到期,将每月自动扣费数百元至数千元,如不按时缴费将会影响个人征信,询问受害人是否要续保。受害人表示要关闭保险服务后,诈骗分子以协助操作为由,诱骗受害人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会议软件或是诈骗分子违法搭建的诈骗软件,要求开启屏幕共享、远程操控功能,窃取受害人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盗刷钱款。
假冒军人的引导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上冒充军人接近受害人,为了获取信任,向受害人发送伪造的军人证件及军旅生涯照片,并通过甜言蜜语展开追求。确立恋爱关系后,诈骗分子会谎称自己掌握了某投资平台的漏洞,或通过关系获得了内幕消息,保证稳赚不赔,哄骗受害人跟其进行投资,共同为美好的未来努力。其实,所谓的“投资”平台是诈骗分子搭建的虚假网站,里面的收益、显示的余额,都是诈骗分子任意修改的,只要投钱进去绝对血本无归。
线上诈骗+“线下取现/购买实物黄金”新型骗局:诈骗分子为了规避警方对涉诈银行卡的止付、冻结操作,在实施电诈时,到了最后一步转钱的环节,不再要求受害人通过银行卡进行转账,而是要求受害人提取大额现金或购买实物黄金,通过网约车、闪送、货拉拉等方式运送到指定地点,或者是安排“工作人员”上门领取。这种新型诈骗手法,通常与传统电诈手法相结合,例如在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中,骗子会说“规避资金监管”;在充值返利诈骗中,诈骗分子会说“操作失误导致账户冻结,邮寄现金解冻账号”等等。
吴挺隆表示,三亚公安将持续开展深度反诈宣传,针对高发小区、居民楼定期开展“扫楼行动”,结合宣传区域及居住人群特点,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反诈宣传“示范点”,在全市各社区、村、小区进行推广。进一步完善快速止付、快速冻结、快速返还工作机制,全力为受害人追赃挽损,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坚持快查快处,强化本地窝点打击,最大限度挤压犯罪空间,防止电诈犯罪在本地做大成势。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符府 雪娇 冯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