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企业吸引力十足,招聘会现场热闹非凡。三亚传媒融媒体特派记者 张慧膑 摄
4月13日,三亚市2025年名校优才引才专项行动正式启幕。10天时间里,三亚30余家企事业单位携600多个岗位,跨越千里奔赴武汉、西安、广州3城12所知名高校,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引才盛会。
此次行动成果丰硕,共收到4000多份简历,用人单位有初步意向的简历近1200份。那么,三亚究竟有何魅力,吸引高校学子的目光?
优厚待遇揽才
激活创新引擎
此次引才之旅,三亚35家优质企事业带来的岗位涵盖金融、医药、教育、互联网、旅游等众多领域,薪资待遇极具竞争力,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部分岗位年薪最高达60万元,25万元至35万元年薪岗位占比颇高。
“我们求的是有创新思维、能精准匹配岗位的优秀人才。”众多企业负责人目光灼灼,深知在科技浪潮奔涌、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三亚对此有着深刻认知,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具备创新能力的学子。
在武汉站,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所“双一流”高校成为三亚引才主阵地。
讲政策、拼优势、送福利……优厚条件吸引众多学子目光,武汉大学地理学专业邓梦怡同学便对三亚发展前景满怀信心,她认为三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南繁、深海等产业蓬勃兴起,海南自贸港建设更是带来无限机遇,渴望投身其中。
在西安站,三亚企业同样持续释放“强磁场”吸引众多学子投来简历。“这次招聘会汇聚了众多三亚的优质企业,岗位丰富多样,我特别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去三亚开启我的职业生涯。”西北工业大学的袁丁说。
西北工业大学的闫小梅则对三亚的住房补贴政策赞不绝口:“这让刚毕业的我们能更安心工作。”
求归乡之才,凝聚桑梓深情。除了创新人才,三亚还有返乡学习“归宿感”的学子。对于在外求学的海南籍学子而言,家乡是心中永远的港湾。此次引才行动为他们搭建起回归家乡、建设家乡的桥梁。
在广州站的中山大学招聘现场,海南籍学子林钰羽看到家乡企业展位时激动不已。她表示一直渴望回家乡工作,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林钰羽是中山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三的应届毕业生,希望能在三亚找到合适工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助力家乡金融事业发展。
三亚企业的招聘人员向前来应聘的学子详细介绍三亚的人才政策。
深化校地合作
筑牢人才根基
要现成人才,更要长久的“人才蓄水池”。除现场招聘外,三亚更注重长效机制建设。
在武汉站,三亚市(三亚中央商务区)金融人才实习基地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建揭牌,达成合作共赢。
在广州站,三亚与中山大学初步达成暑期实习生输送意向。这种"即时用人+长期育才"的双轨模式,为产业持续发展储备动能。
三亚中央商务区党委专职副书记李舒雯介绍,此次合作依托武汉大学学科优势,招募应届毕业生到三亚参与“设岗研学”活动,定向输送优质青年人才,为企业搭建“人才蓄水池”。对学子而言,实习基地提供自贸港创新实践平台,构建起从校园到职场的贯通式成长通道。
此外,此次引才之旅,三亚通过8场座谈会、5场宣讲会,与高校学子全面深入交流。企业详细介绍产业布局、企业文化和发展前景,让学子对企业有清晰认识。同时,认真倾听学子的想法和需求,提供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福利待遇,让人才有获得感和归属感,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企业与人才共赢。”三亚市人力资源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希望通过走进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关注三亚、投身三亚建设,为三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亚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林建人说。
服务全面升级
彰显爱才诚意
在双选会现场,除用人单位展位外,还设置了AI数智人招聘区域。这些AI数智人不间断推荐企业招聘岗位、薪资等信息,为求职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求职体验。
同时,现场设置政策咨询专区等就业服务区,提供简历制作、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和政策解读等方面的专业指导。这些贴心服务确保活动精准对接各方需求,打造“保姆级”求职生态,让青年才俊感受到三亚“求才惜才”的诚意。
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暨南大学生物与医药专业的研究生王金雨感慨,从简历指导到政策解读,不仅感受到三亚求贤若渴的诚意,自己也收获满满。
“我能感受到三亚是一个爱才惜才的城市,这里的优质企业也是如此。”华南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二学生庞宇祺说。
这场跨越三城十二校的引才之旅,三亚成功揽获创新之才、归乡之才,通过深化合作和升级服务,让人才感受到“向往感”与“获得感”。随着这些人才的汇聚,三亚必将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实现新的跨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三亚传媒融媒体特派记者 张慧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