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国际会议中心,随处可见的花瓣发电设备。三亚传媒融媒体特派记者 王昊 摄
3月的东屿岛春意盎然,海风习习。
一年一度的“博鳌时间”如约而至,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以发展为主线,围绕“把握大势、促进增长、塑造未来、发掘动力”四大主要议题展开讨论。
绿色发展、自由贸易、人工智能……在为期4天的会期中,各国嘉宾聚焦新形势、新机遇,话未来、促发展。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落幕之际,本报记者梳理与会嘉宾发言,从高频词探索“博鳌智慧”,看未来世界。
零碳
绿色转型已成为 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走进东屿岛,目之所及尽是绿意。这种绿,不仅是绿意盎然的春色,还是铺满屋顶的光伏板,是平稳行驶的新能源汽车,是随风转动的花朵风机……今年,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升级为零碳示范区,这也是我国首个零碳示范区。
博鳌零碳示范区为世界绿色发展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毫无疑问,中国是全球绿色发展的先行者、领导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兼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说,中国在光伏利用等方面提供的方案是双赢多赢的。
“在政策支持、资本投入和创新生态的推动下,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助力亚洲成为绿色技术研发的全球先锋”。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副总干事海伦娜·麦克劳德也高度肯定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中国是推动绿色变革的重要引领者。
“跨境输电对削峰填谷的作用是显著的。”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钱朝阳以中国南方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用电差异为例,建议强化国际能源电力电网互联互通的对接,合作共建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体系。
3月25日发布的《博鳌亚洲论坛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5年度报告——应对气候变化:亚洲推进绿色发展》显示,通过绿色转型应对气候脆弱性、推动经济增长及实现可持续发展,亚洲正在开辟一条更具活力和可持续性的增长新路径。
“博鳌亚洲论坛一直关注亚洲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前沿议题。”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说,绿色转型已经成为亚洲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也成为越来越多亚洲国家和亚洲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的增长范式。
贸易
海南自贸港发展 未来可期
3月25日15时,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举行。这是海南第五次在论坛年会框架下举办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也是首次在主会场举办该活动。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当天,与会嘉宾围绕“自由贸易港赋能全球经贸合作”“自由贸易港引领全球自由贸易进程”“自由贸易港开放门户与互联互通”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共同描绘自贸港发展新蓝图,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博鳌智慧”。
“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及其益处不言而喻。”在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看来,贸易虽还远未实现100%的自由,但已经极大地增加了全球的“经济蛋糕”,帮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和苦难。
“封锁本国的市场,是行不通的;摒弃世界各国的伙伴,是行不通的。”西班牙前外长冈萨雷斯说,自由贸易区能够帮助提升经济发展韧性,促进就业、创新和经济增长。欧洲在当前的地缘政治动荡中学到了教训,必须要跟全球的伙伴去合作。
面对世界不可预测的变化大局,与会嘉宾对海南自贸港发展抱持坚定信心。
“自由贸易有3个重要的特点:开放性、稳定性和公平性。”原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表示,目前全球贸易的稳定性和公平性受到很大的威胁,中国一再强调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际上也是宣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则认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需要与国家改革开放发展战略以及海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相配合,发挥好海南现行比较优势和潜在比较优势,以及在亚洲区位上的地缘位置优势,更侧重于服务贸易的开放,引领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成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支点,有力彰显中国主动开放和高水平开放的决心。
AI
如何应对 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
如何全面和科学地评估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潜在影响和风险?AI的全球治理应该由哪些机构来参与……一款“远征”交互服务机器人吸引与会嘉宾目光的同时,论坛之上有关AI的议题也备受关注。
“AI在过去一年取得了显著进展。”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指出,AI的发展趋势包括从监督学习走向推理、从信息智能走向物理智能和生物智能。特别是DeepSeek的出现带来了震撼性的创新。他指出,AI技术的进步虽令人振奋,但其带来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尤其是智能体技术的不可控性,使得安全治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AI是应优先发展,还是优先治理?这一问题引发嘉宾的激烈讨论。
“AI治理的进展有限,现有的原则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落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认为,AI治理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原则落地实践,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空谈原则阶段。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人工智能安全与超级对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曾毅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安全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相辅相成。他表示,今年应将伦理安全作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核心基因,把它作为第一性原理,不可删除、不可违背,同时也能实现稳健发展。
全球AI治理是否需要组建一个全新的组织?芬兰前总理阿霍主张由新的、小型的利益相关方来主导。“这些利益相关方涵盖政治、经济和科学等多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一个专家组或委员会来应对AI带来的挑战。”他认为,企业应当更多地承担起赞助和支持的责任。
(三亚传媒融媒体特派记者 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