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专家在水产种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探讨海南石斑鱼产业发展优势。三亚传媒融媒记者 李学仕 摄
三亚新闻网3月23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3月22日,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系列活动——水产种业创新发展论坛举办。此次论坛汇聚了国内水产种业领域的顶尖院士、权威专家以及众多种业企业代表,共同为水产种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共同描绘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论坛的开场报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倾情呈现。他以《水产种业发展形势与“十五五”科技攻关》为题,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专业且富有前瞻性的分享。据介绍,其团队这两年取得不俗的成绩,与合作的海南万宁林兰公司在名贵石斑鱼育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4至5月,成功繁育出首批约2万尾红瓜子斑鱼苗;2024年,海南万宁林兰公司与海南蓝粮公司、山东莱州明波公司等多家企业的深度合作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效,培育红瓜子斑鱼近80万尾,并顺利通过专家现场验收。
陈松林表示,分子育种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新品种的持续涌现,为石斑鱼种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推动了养殖产量的显著提升。然而,他也客观分析了当前石斑鱼种业面临的挑战,如缺乏适合深远海养殖的优良品种等。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策略,包括聚焦名贵石斑鱼的工厂化育苗技术,攻克全工厂化批量育苗的技术难题;加强育种理论创新,深入解析生长、抗病、性逆转、优质等性状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制;加大石斑鱼基因组编辑、基因组选择及分子设计育种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石斑鱼育种技术从2.0时代向3.0时代迈进。同时,他强调要加速突破性新品种的研发,利用前沿技术创制抗病、高产、优质的石斑鱼新品种,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着力培育适合深远海养殖的石斑鱼良种,为深远海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品种支撑。
海南种子实验室执行主任骆剑就金鲳种业创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金鲳种业作为水产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金鲳种业的发展,提高金鲳鱼的养殖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是水产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海南省石斑鱼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傅晓则分享了其对海南石斑鱼产业发展的深度思考。他表示,石斑鱼产业在海南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海南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面对当前石斑鱼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强调要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石斑鱼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海南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在对虾产业方面,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研究员刘天密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他结合对虾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管理建议,旨在提高对虾产业的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推动对虾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陵水黎族自治县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晖就国际水产研发平台建设进行了分享。他认为,国际水产研发平台的建设对于推动水产种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水产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亚农投海洋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仁分享了水产种业的经验和成绩。他表示,三亚环农集团海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通过招拍挂获得三亚湾农渔业区803公顷海域,致力于打造三亚海上现代渔产业园。该集团高度重视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种质资源库建设,充分利用三亚湾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良水质和“南繁”优势,整合产业和科研力量,建立海洋生物亲本培育和繁殖基地,开展以石斑鱼、卵形鲳鲹(金鲳鱼)、军曹鱼(海鲡)、金枪鱼、高体鰤(章红鱼)、四指马鲅(马友鱼)等为核心的海水鱼亲本培育与繁殖,包括种质资源收集、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黄春仁透露,三亚环农集团正携手国内龙头企业共同搭建海上资源平台,弥补全省水产种业在海上保育领域的短板。这一项目规划100公顷的海域规模,预计每年可提供5至10吨的鱼卵。
目前,该项目平台建设已正式启动,三亚环农集团正在陆续储备亲鱼资源,同时已与山东明波水产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已在三亚湾开展保育工作。黄春仁表示,预计未来2至3年内,该项目将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并显著提升市场影响力,为水产种业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原标题:
院士专家齐聚水产种业创新发展论坛
共绘水产种业创新发展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