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三亚市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内,工作人员正精心管理着农作物新品种。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李学仕 摄
随着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日益临近,新品种田间展示区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3月13日,记者走进展示区看到,番茄、辣椒、茄子等各类作物种类繁多,色彩斑斓,正以最佳生长状态迎接全球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的“检阅”。
这里汇聚了全国260家科研单位及种业企业精心选育的2094个农作物新品种,是农业科技与智慧结晶的集中展示平台。对于海南省农垦科学院集团有限公司蔬菜育种负责人杨瑾而言,这场农业领域的盛会,不仅是一次新品种的集中展示,更是交流新技术、探讨新趋势的宝贵契机。
“2000多个品种,涵盖了玉米、水稻、各种瓜菜及杂粮等作物,每一个品种都是科研人员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杨瑾自豪地说,“它们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我们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期待着它们在大会上绽放光芒。”
作为连续多年负责地展活动的负责人,杨瑾对这份工作既熟悉又心怀敬畏。面对国内众多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选育出的新品种,她与团队迎难而上,悉心呵护着每一株作物,确保它们在大会期间展现出最佳状态。
今年的地展亮点纷呈,其中科技创新成为最大看点。所有瓜类,包括茄果类的番茄,都采用了砧木嫁接技术,使植株长势更加健壮,连续坐果能力强,观赏性也得到提升。杨瑾指着一些番茄植株说:“这些番茄叶部抗病性很强,没有病斑,坐果能力也很强。判断一个品种是否优秀,除了抗病性,还需要考量节间的长短、产品的后期风味等多方面因素。”
在栽培技术方面,今年的地展也取得了新突破。玉米种植采用隐形地膜技术,有效减少了传统地膜对土地的破坏,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针对往年番茄易出现的青枯病问题,嫁接技术的应用切实保障了果品的产量与质量。此外,针对连作障碍,对西甜瓜砧木品种进行了筛选,并全部实施嫁接,有效提升了品种在海南田间的适应能力。
除了技术创新,今年的地展还更加注重与农户及普通消费者的互动。杨瑾介绍道:“我们制定了南瓜栽培的相关方案,涵盖栽培技术以及所需费用。我们会在田间展示一亩地所需的完整栽培流程,让老百姓能够拿着我们的方案直接在自家地里实施。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农户更直观地了解新品种的栽培技术与成本,助力他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的品种和技术。”
在追求产量的同时,杨瑾和团队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与口感。“你看这一排西瓜,悬挂的位置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工人不断调整秧苗的位置与角度。”杨瑾指着一排排悬挂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西瓜说道,“我们在番茄栽培上也投入了大量精力,目的就是让其外观美观、品质优良。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才是最为关键的。”
在地展期间,中国种子协会蔬菜分会、鲜食玉米分会、海南省种子站、海南南繁种业集团等单位将联合举办种子大会 “好吃” 系列 5 大作物评选活动,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化、更美味的农产品选择。
此外,地展还为各科研单位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杨瑾表示:“全国的品种未必都能适应海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其他地区表现欠佳。通过地展这个平台,我们能够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升育种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毕竟农业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和进步的行业。”
目前,杨瑾和团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期待着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能在这里觅得心仪的品种和技术,携手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
原标题:
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3月19日起在三亚举办
2094个新品种将亮相地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