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丨怎么吃?在三亚过年,寻鲜山海
网络中国节·春节丨怎么吃?在三亚过年,寻鲜山海

在旅游六要素中,“吃”始终占据首位,其吸引力不言而喻。对于众多游客而言,三亚不仅仅是一个欣赏风景的休闲度假胜地,更是一个体验美食文化的绝佳去处。

都说“逛吃逛吃”才是旅行的意义,因为美食中蕴藏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也是一个地方风土人情的缩影。在玩转各大景点后,如何满足口腹之欲成为游客的关注点。新春佳节期间,各式各样的美食不仅抚慰着游客、游子的乡愁,更能展现出三亚独特的“文化味道”。

古早乡味、琼菜风味、渔村海味……三亚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与深厚的黎苗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的美食文化,藏在山海间的美食,等待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探寻。

来三亚过年,风景美美的,吃得美美的,心情美美的。 本报记者 李学仕 摄

早餐

一碗米粉香,唤醒三亚的清晨

嗦!嗦!嗦!硕大的公鸡瓷碗,滚滚升腾的蒸气,米香、筒子骨汤和各式辅料香味浮动,牵引着味蕾。港门粉汤、牛骨汤粉、伊面汤、后安粉……三亚人的一天,是从一碗各式各样的米粉开始的。这一口,嗦的不仅是稻米的清香、高汤的醇香,更是海南人对新的一年里鲜香热辣生活的美好憧憬与期望。

鲜味早餐哪里找?一碗三亚港门粉告诉你答案。港门粉的汤头多由猪肉、海鲜、猪大骨混合熬煮而成,配上鲜虾、鱼饼、酸菜、豆芽、花生等配料,海鲜的香浓鲜味与嫩滑的粉相融,汤汁和食材在口中绽放出醇厚的鲜味,每吃一口都能感受到温柔的触感在齿间散开。

三亚港门粉,一碗入魂。本报记者 陈聪聪 摄

若论三亚的特色早餐,牛肉骨汤粉也是一绝。将新鲜的牛骨洗净,细火慢熬,骨质里的味道和精华随着时间渗入汤汁中,配上几块随汤熬制的牛排骨和白萝卜,撒上葱花和香菜,一碗热气腾腾的牛骨汤便可以端上桌。牛骨汤搭配椰子饭或粉、面,样式虽然简单,却足以让食客垂涎三尺。

港门酸粉也同样口味出众。港门酸粉也叫猪肠馍,是崖州一道传统的名吃。正宗港门酸粉的酸汤酸中带甜,凉爽可口,搭配醇香的白馍、爽滑的手工粉和地瓜粉,加上花生、虾米、腌制好的白花菜、香油、葱花,再浇上特制的酸豆汁,口感层次丰富,酸酸甜甜的滋味一口撩拨心田。对于许多“老三亚”而言,那一口酸中带甜,就是年的味道,也是儿时的记忆。

善于提“鲜”的海南人,其早餐米粉种类也是各有不同。港门粉、港门酸粉、牛骨汤之外,在三亚的特色美食版图中,最为热门的传统早餐还有伊面汤、后安粉、抱罗粉等。在三亚米粉可加“万物”,可搭配瘦肉、猪肠、猪肚、虾米、花生等,撒上葱花,加上汤头,配上油条,再加个蛋,实在是人间美味。

早餐美食谱: 

港门粉、牛骨汤粉、港门酸粉、后安粉、抱罗粉、海南粉……

美食打卡点:

三亚市区街头巷尾,崖城集贸市场,回辉村大众牛骨汤店、哈玄仁牛腩面等。

正餐

向海寻味,一锅之中尝“鲜”三亚

到三亚吃什么?作为滨海旅游城市,去海鲜餐饮店或大排档大快朵颐自然免不了。丰富的鱼、虾、蟹、螺等海产品,是大海对三亚的馈赠。在这里,大家能品尝到肉质鲜美、品种丰富的海鲜。而当地人烹饪海鲜的方式也特别质朴,活泼乱蹦的虾蟹,经过蒸、煮等简单做法,都经得起最挑剔的食客“检阅”。此外,也有不少海鲜餐饮店通过烧烤、炒、焖、炸、焗等多样化做法,为食客带来口味丰富的海鲜菜品,一口海鲜配上一口清甜椰子水,心情也会跟着舒畅起来。

吃在三亚,海鲜必不可少。 本报记者 李学仕 摄

海南的糟粕醋火锅,可谓一锅“酸”遍天南海北,近年来频频火出圈。

糟粕醋采用酿酒过程中酒糟发酵产生的酸醋作为汤料,外加蔬菜、海菜、脆骨、贝类等做成。糟粕醋有两种口味,一种是加蒜头油熬制的黄色不辣版,另一种是添加辣椒的红色加辣版。除了在大街小巷品尝之外,店家也会有零售的糟粕醋汤料,可以自己买回家作为火锅底料。糟粕醋火锅与海鲜更是绝配,除此之外,加上海菜、海带结、豆芽、黄花菜这些配菜,更是本地居民的最爱。

在海南“打边炉”的汤底中,椰子鸡汤也是当之无愧的“扛把子”。行走在三亚,随处可见椰子鸡火锅招牌。以纯椰子水替代高汤锅底,既健康又养生。以新鲜的椰子水和文昌鸡为主料,珍珠马蹄、椰肉为辅料。不需要花里胡哨的配料,简简单单的一锅椰鸡汤,便是十分美味的一餐。

三亚从不缺天赐好物,海棠区的湾坡鸭、崖州区的扁豆酱、天涯区的槟榔花鸡、育才生态区的三色饭、榴莲鸡等美食比比皆是,即便它们藏在偏远的村落,也不乏热情的食客寻味而去。

近年来,三亚积极推进旅游美食名城建设工作,深入挖掘和打造一批具有三亚特色的风味美食,一道道地道美食,一批批“老字号”餐厅,俘获众多食客芳心。2024年三亚十大最受欢迎的名菜、名店、美食地标评选接连出炉。三亚太阳湾柏悦酒店·茶苑与三亚珊瑚湾文华东方酒店-Fresh海角轩餐厅,更是成功斩获黑珍珠一钻餐厅殊荣,成为海南率先登榜、三亚独有的两家黑珍珠餐厅。

正餐美食谱:

椰子鸡火锅、猪肚包鸡火锅、糟粕醋海鲜火锅、黑珍珠餐厅……

美食打卡点:

三亚大街小巷, 三亚太阳湾柏悦酒店·茶苑、三亚珊瑚湾文华东方酒店-Fresh海角轩餐厅等。

小吃

地道小吃,留住三亚“年味”

小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最能表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在海南方言中,过年又被称为“做年”。蒸红糖年糕、做薏粑、煎虾饼、炸蛋散……腊月开始,海南人的灶头开始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这些或软糯或香脆的糕点,虽不像椰子鸡、港门粉那样令人印象深刻,却是春节期间千家万户用于招待客人的人气美食,承载着许多人关于童年、关于家的温暖记忆。

三亚的地道小吃斑斓糍粑。本报记者 陈聪聪 摄

红糖年糕既是海南传统特色小吃,也是海南人“做年”极具仪式感的美食。年糕又称“年年糕”,谐音为“年年高”,有吉祥的寓意。在三亚,红糖年糕还是一种特殊的礼品,每逢农历大年初二到正月十五,当地已出嫁的女儿都会陆陆续续带上糖糕馍回娘家拜年。

崖州虾饼是绕不过去的地道美食,更是多少三亚人难以忘怀的乡愁。虾饼又称虾粿,由韭菜、小虾、米糊“三宝”一同油炸而成。多年来,崖州虾饼经过改良后,更加贴合当地口味。一把韭菜,一两只海虾,一勺面糊,进油锅,翻滚、补漏,大约两分钟,一个金黄金黄的虾饼就出炉了,外焦里嫩,香脆可口,特有的油香瞬间扑鼻而来。

除红糖年糕、崖州虾饼之外,还有煎堆麻球、京果、薏粑等也是海南人过年小吃盘中必不可少的“选手”。在甜饮赛道,清补凉、鸡屎藤则是三亚特色美食中的明星。当北方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时,三亚依旧阳光明媚、温暖如春。奔走在旅途中,难免暑气入体,浑身冒汗。一碗清补凉,是当之无愧的解暑圣品。三亚的“清补凉”,用椰汁和椰奶做原料,搭配红豆、绿豆、红枣、花生,以及新鲜的椰肉、通心粉或西瓜、菠萝粒等食材。口感细腻,润喉爽口,吃一碗下去,立马就凉快了。也难怪苏轼吃上“清补凉”后感叹:“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

而鸡屎藤作为海南的“黑暗料理”,口感真是妙到“犯规”。鸡屎藤是一种野生植物,清香扑鼻且清热解毒。善于就地取材的海南人,用鸡屎藤叶与大米舂磨成粉,加水和匀后手工搓成长条、短条或圆豆状,配上姜糖水或酒糟或椰奶,清甜可口又十分养生。鸡屎藤还可热可凉,品上一口,回味无穷。

小吃美食谱:

清补凉、鸡屎藤、红糖年糕、崖城臭豆腐、虾饼、煎堆、京果、蛋散……

美食打卡点:

群众街、团结街、商品街、南边海渔村等。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李少云)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网络中国节·春节丨怎么吃?在三亚过年,寻鲜山海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1-31 07:09:33

在旅游六要素中,“吃”始终占据首位,其吸引力不言而喻。对于众多游客而言,三亚不仅仅是一个欣赏风景的休闲度假胜地,更是一个体验美食文化的绝佳去处。

都说“逛吃逛吃”才是旅行的意义,因为美食中蕴藏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也是一个地方风土人情的缩影。在玩转各大景点后,如何满足口腹之欲成为游客的关注点。新春佳节期间,各式各样的美食不仅抚慰着游客、游子的乡愁,更能展现出三亚独特的“文化味道”。

古早乡味、琼菜风味、渔村海味……三亚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与深厚的黎苗文化底蕴,孕育了丰富的美食文化,藏在山海间的美食,等待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探寻。

来三亚过年,风景美美的,吃得美美的,心情美美的。 本报记者 李学仕 摄

早餐

一碗米粉香,唤醒三亚的清晨

嗦!嗦!嗦!硕大的公鸡瓷碗,滚滚升腾的蒸气,米香、筒子骨汤和各式辅料香味浮动,牵引着味蕾。港门粉汤、牛骨汤粉、伊面汤、后安粉……三亚人的一天,是从一碗各式各样的米粉开始的。这一口,嗦的不仅是稻米的清香、高汤的醇香,更是海南人对新的一年里鲜香热辣生活的美好憧憬与期望。

鲜味早餐哪里找?一碗三亚港门粉告诉你答案。港门粉的汤头多由猪肉、海鲜、猪大骨混合熬煮而成,配上鲜虾、鱼饼、酸菜、豆芽、花生等配料,海鲜的香浓鲜味与嫩滑的粉相融,汤汁和食材在口中绽放出醇厚的鲜味,每吃一口都能感受到温柔的触感在齿间散开。

三亚港门粉,一碗入魂。本报记者 陈聪聪 摄

若论三亚的特色早餐,牛肉骨汤粉也是一绝。将新鲜的牛骨洗净,细火慢熬,骨质里的味道和精华随着时间渗入汤汁中,配上几块随汤熬制的牛排骨和白萝卜,撒上葱花和香菜,一碗热气腾腾的牛骨汤便可以端上桌。牛骨汤搭配椰子饭或粉、面,样式虽然简单,却足以让食客垂涎三尺。

港门酸粉也同样口味出众。港门酸粉也叫猪肠馍,是崖州一道传统的名吃。正宗港门酸粉的酸汤酸中带甜,凉爽可口,搭配醇香的白馍、爽滑的手工粉和地瓜粉,加上花生、虾米、腌制好的白花菜、香油、葱花,再浇上特制的酸豆汁,口感层次丰富,酸酸甜甜的滋味一口撩拨心田。对于许多“老三亚”而言,那一口酸中带甜,就是年的味道,也是儿时的记忆。

善于提“鲜”的海南人,其早餐米粉种类也是各有不同。港门粉、港门酸粉、牛骨汤之外,在三亚的特色美食版图中,最为热门的传统早餐还有伊面汤、后安粉、抱罗粉等。在三亚米粉可加“万物”,可搭配瘦肉、猪肠、猪肚、虾米、花生等,撒上葱花,加上汤头,配上油条,再加个蛋,实在是人间美味。

早餐美食谱: 

港门粉、牛骨汤粉、港门酸粉、后安粉、抱罗粉、海南粉……

美食打卡点:

三亚市区街头巷尾,崖城集贸市场,回辉村大众牛骨汤店、哈玄仁牛腩面等。

正餐

向海寻味,一锅之中尝“鲜”三亚

到三亚吃什么?作为滨海旅游城市,去海鲜餐饮店或大排档大快朵颐自然免不了。丰富的鱼、虾、蟹、螺等海产品,是大海对三亚的馈赠。在这里,大家能品尝到肉质鲜美、品种丰富的海鲜。而当地人烹饪海鲜的方式也特别质朴,活泼乱蹦的虾蟹,经过蒸、煮等简单做法,都经得起最挑剔的食客“检阅”。此外,也有不少海鲜餐饮店通过烧烤、炒、焖、炸、焗等多样化做法,为食客带来口味丰富的海鲜菜品,一口海鲜配上一口清甜椰子水,心情也会跟着舒畅起来。

吃在三亚,海鲜必不可少。 本报记者 李学仕 摄

海南的糟粕醋火锅,可谓一锅“酸”遍天南海北,近年来频频火出圈。

糟粕醋采用酿酒过程中酒糟发酵产生的酸醋作为汤料,外加蔬菜、海菜、脆骨、贝类等做成。糟粕醋有两种口味,一种是加蒜头油熬制的黄色不辣版,另一种是添加辣椒的红色加辣版。除了在大街小巷品尝之外,店家也会有零售的糟粕醋汤料,可以自己买回家作为火锅底料。糟粕醋火锅与海鲜更是绝配,除此之外,加上海菜、海带结、豆芽、黄花菜这些配菜,更是本地居民的最爱。

在海南“打边炉”的汤底中,椰子鸡汤也是当之无愧的“扛把子”。行走在三亚,随处可见椰子鸡火锅招牌。以纯椰子水替代高汤锅底,既健康又养生。以新鲜的椰子水和文昌鸡为主料,珍珠马蹄、椰肉为辅料。不需要花里胡哨的配料,简简单单的一锅椰鸡汤,便是十分美味的一餐。

三亚从不缺天赐好物,海棠区的湾坡鸭、崖州区的扁豆酱、天涯区的槟榔花鸡、育才生态区的三色饭、榴莲鸡等美食比比皆是,即便它们藏在偏远的村落,也不乏热情的食客寻味而去。

近年来,三亚积极推进旅游美食名城建设工作,深入挖掘和打造一批具有三亚特色的风味美食,一道道地道美食,一批批“老字号”餐厅,俘获众多食客芳心。2024年三亚十大最受欢迎的名菜、名店、美食地标评选接连出炉。三亚太阳湾柏悦酒店·茶苑与三亚珊瑚湾文华东方酒店-Fresh海角轩餐厅,更是成功斩获黑珍珠一钻餐厅殊荣,成为海南率先登榜、三亚独有的两家黑珍珠餐厅。

正餐美食谱:

椰子鸡火锅、猪肚包鸡火锅、糟粕醋海鲜火锅、黑珍珠餐厅……

美食打卡点:

三亚大街小巷, 三亚太阳湾柏悦酒店·茶苑、三亚珊瑚湾文华东方酒店-Fresh海角轩餐厅等。

小吃

地道小吃,留住三亚“年味”

小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最能表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在海南方言中,过年又被称为“做年”。蒸红糖年糕、做薏粑、煎虾饼、炸蛋散……腊月开始,海南人的灶头开始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这些或软糯或香脆的糕点,虽不像椰子鸡、港门粉那样令人印象深刻,却是春节期间千家万户用于招待客人的人气美食,承载着许多人关于童年、关于家的温暖记忆。

三亚的地道小吃斑斓糍粑。本报记者 陈聪聪 摄

红糖年糕既是海南传统特色小吃,也是海南人“做年”极具仪式感的美食。年糕又称“年年糕”,谐音为“年年高”,有吉祥的寓意。在三亚,红糖年糕还是一种特殊的礼品,每逢农历大年初二到正月十五,当地已出嫁的女儿都会陆陆续续带上糖糕馍回娘家拜年。

崖州虾饼是绕不过去的地道美食,更是多少三亚人难以忘怀的乡愁。虾饼又称虾粿,由韭菜、小虾、米糊“三宝”一同油炸而成。多年来,崖州虾饼经过改良后,更加贴合当地口味。一把韭菜,一两只海虾,一勺面糊,进油锅,翻滚、补漏,大约两分钟,一个金黄金黄的虾饼就出炉了,外焦里嫩,香脆可口,特有的油香瞬间扑鼻而来。

除红糖年糕、崖州虾饼之外,还有煎堆麻球、京果、薏粑等也是海南人过年小吃盘中必不可少的“选手”。在甜饮赛道,清补凉、鸡屎藤则是三亚特色美食中的明星。当北方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时,三亚依旧阳光明媚、温暖如春。奔走在旅途中,难免暑气入体,浑身冒汗。一碗清补凉,是当之无愧的解暑圣品。三亚的“清补凉”,用椰汁和椰奶做原料,搭配红豆、绿豆、红枣、花生,以及新鲜的椰肉、通心粉或西瓜、菠萝粒等食材。口感细腻,润喉爽口,吃一碗下去,立马就凉快了。也难怪苏轼吃上“清补凉”后感叹:“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

而鸡屎藤作为海南的“黑暗料理”,口感真是妙到“犯规”。鸡屎藤是一种野生植物,清香扑鼻且清热解毒。善于就地取材的海南人,用鸡屎藤叶与大米舂磨成粉,加水和匀后手工搓成长条、短条或圆豆状,配上姜糖水或酒糟或椰奶,清甜可口又十分养生。鸡屎藤还可热可凉,品上一口,回味无穷。

小吃美食谱:

清补凉、鸡屎藤、红糖年糕、崖城臭豆腐、虾饼、煎堆、京果、蛋散……

美食打卡点:

群众街、团结街、商品街、南边海渔村等。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李少云)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