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敬一丹、蔡葩、孙令辉畅聊三亚过年习俗、礼仪等话题。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李学仕 摄
三亚新闻网1月27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黄珍)今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三亚市也推出“灵蛇贺三亚 温暖中国年”旅游文化系列活动。1月26日,在三亚海上书房·口袋公园,央视主持人敬一丹担任“我在三亚过大年”海上书房文化沙龙访谈人,迎着习习海风,与当地学者、渔民、老街坊、“新三亚人”相聚在海边,解码三亚古今年味。
“在三亚过年,各地游客与市民融合在一起,让人更想了解三亚的文化。比如:三亚独特的年俗是什么?三亚民歌的特点是什么?年夜饭有什么讲究?拜年有什么特点?”通过敬一丹的引导,大家畅所欲言,分享三亚的年味与年背后的故事,以及南北方过年的差异。
“崖州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其丰富的地方,在多元文化交流互动下,仍保留着较强劲的民俗文化。”海南省文联副主席、海南省民协主席、作家蔡葩在分享中说,除了农历大年三十贴春联、大年初一拜新年这些传统的春节习俗外,崖州至今还保留着比较特色的民俗文化。
“槟榔是崖州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在崖州多地仍保留着用槟榔拜年的习俗,春节拜年时,晚辈给长辈送槟榔,长辈则给晚辈送红包、送祝福。”蔡葩说,槟榔还是邻里关系和解的媒介,一年到头借着拜年的时候,送一口槟榔,如果对方接受寓意双方就和解,彼此恩怨一笔勾销。
三亚市史志办主任孙令辉分享了儿时春节“大扫除”的场景:家人会砍来新鲜的竹枝叶,屋子多高就砍多长,清扫房顶和墙角的灰尘、蛛网,竹子有“节节高”的寓意,选择竹枝叶来扫,象征来年日子步步高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贴利是,根据门框的大小,贴3张或5张,都是单数。”孙令辉说,利是还会贴在鸡舍、猪圈、羊栏,寓意“六畜兴旺”,贴在米缸、水缸、灶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亚的年夜饭,除了猪牛羊肉外,不少菜品蕴含着深深的寓意。”海南省作协会员陈泰利说,香煎马鲛鱼是家家户户的心头好,这道菜不仅味道鲜美,还寓意着“年年有余、富贵吉祥”。此外,鸡肉炖腐竹这道菜寓意吉祥富足,年糕象征着“时时甜蜜、步步高升”,生菜寓意是“生财有道、财源滚滚”,牛肉丸代表着团团圆圆、牛气冲天。
《感动中国》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是黑龙江人,这几年常来三亚过年,她眼中的南北方过年的差异是:北方以面食为主,年夜饭必须有饺子,三亚年夜饭中,马鲛鱼、米糕是常见的选择。张丽莉说,北方人春节喜欢买葫芦,寓意“福禄自然来”,在三亚过年,常用花卉绿植,寓意把春迎进家里,她喜欢三亚过年常见的金桔盆景,“多吉多利”的寓意让人喜欢。
三亚市非遗黎族民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符天志献歌。
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传承人张远来、疍歌市级传承人郭亚清及渔民代表分别演唱原创崖州民歌《山海飘歌》、“咸水歌”合唱《我们疍家人》,浑厚嗓音极具穿透力,带给人艺术的享受;黎族民歌传承人符天志演唱黎族传统民歌《有缘人才能在一起》,崖州军话民谣女子少年合唱团带来崖州军话童谣《古韵崖州》,海南省演艺集团黎乐团的表演艺术家带来黎族竹木器乐合奏《竹木呈祥》。
崖州军话民谣女子少年合唱团在演唱。
“每年春节,暖冬的三亚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过春节,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敬一丹说,各地读者游客相聚于此,通过品味民俗、感受非遗、聆听民谣,让今年三亚的年更融合、更温暖、更不一样,也能让更多市民游客了解三亚、爱上三亚。
现场,来自东北、西北、中原地区的游客、读者热情参与其中。本次活动由海上书房、三亚市旅游发展局、三亚传媒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策划,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三亚市文化馆、三亚市历史文化学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