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工作人员正在演示智慧孪生实验系统。记者 刘琪成 摄
1月9日,在第四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上,参展嘉宾正在了解高新农业科技。
三亚新闻网1月9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1月9日,第四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系列活动之2025国际种业科技博览会举行。一系列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惊艳亮相,展现了种业科技的最新成果,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科技与智慧交织的盛宴。
走进会场,科技感十足的展览区立刻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里展示了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包括智能农业设备和人工智能在育种中的应用等“黑科技”,为种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参观者纷纷驻足观看,有的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有的则亲自上手体验,现场气氛有序而热烈。
“这个设备专为田间行走设计,边走边测叶绿素荧光,从而获取光合效率等关键指标。它能自动规划路线、自动测量,并提供田间作物的生理表现数据。”慧诺瑞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徐伶俐介绍,该设备适用于各种作物,因为所有作物都进行光合作用并含有叶绿素荧光,这能反映作物的生理活性。
徐伶俐透露,在科研工作中,该设备作用很大。例如,它能及时观测植物受病虫害后的生理活性变化,帮助判断植物是否感染病虫害。此外,它还能用于品种筛选,比较不同品种在同一环境下的生理活性,评估长势更佳的品种,为科研提供数据支持。
另一旁,单粒种子表型平台See3DSpec正在高效运作,集近红外光谱、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自动化、大数据等技术于一体。慧诺云谱(海南)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皓表示,该设备是作物种子表型测量的新标杆,可应用于作物育种、种质资源鉴定和评价、种子病理学、种子品质检测等领域。
“通过该设备,可实现单粒称重、光谱测量和96孔板回收种子,同步评估单粒种子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生理特征,在线获取品质性状、形态参数和重量参数等,助力构建种业新质生产力基座。”李皓说。
在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丰富的农业智能装备科技感满满。展位前人头攒动,参观者们对这里展示的产品充满了兴趣。
工作人员正在演示一款植物数字表型采集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高通量、无损化采集植物表型数据,能够实现高精度、多维度、可复现的数据结果,为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和品种创制改良提供了有力支持。参观者惊叹于这一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这数据精准吗?”“可以设计网站吗?”……
海南大学南繁学院(三亚南繁研究院)展位前人流如潮。该展位带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副院长夏志强亲自上阵,向参观者介绍团队开发的Hyper-seq技术。这一技术基于大规模群体资源测序,构建全基因组选择育种体系,能够显著降低育种成本,提升育种效率。同时,他们还带来了AI新技术,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参观者对夏院长的介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就相关问题展开交流。
瑞孚迪生物医学(上海)有限公司带来的高通量自动化生物育种平台也吸引观众眼球。
该公司高级产品专家周斌站在展位前,向参观者详细介绍这一平台的优势。该平台自动化技术精确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好,能够降低整体运行成本,提升效率。公司已开始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并与众多专家和机构展开合作,共同培育优良品种,为中国生物育种提速。
“整个博览会现场充满了科技的气息和创新的活力,在这里不仅领略到了种业科技的最新成果,还感受到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观众李燕妮说。
科技与智慧在这里碰撞,这场博览会不仅为种业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