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再美的地方,其地理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有的区域大利与大弊集于一身。然,地理环境通过人文和生态的改善,便可兴利除弊,或将弊端降低到最小程度。三亚曾经如此作为,“丑小鸭”成了白天鹅。
1
古时候,三亚是流放官员的首选地。解放初期的崖县(即今三亚),默默无闻地躺在中国的南海边,质朴得就像待嫁的小家碧玉,拥有风情万种,却待在闺中无人识!
上苍同时给三亚两件礼物:炎热干旱和美丽风光。
早年生产力落后,炎热干旱,人们没多少心思与情调欣赏美丽风景。
三亚原先叫崖县,人稀少,天气热;长野草,毒蛇多,人们常被蚊虫咬。少雨则干旱,干旱光顾则缺粮!台风一来则涝,连吃饭都成问题。
三亚天生丽质,其原先劣势也明显,比如缺水,干旱曾让三亚人苦不堪言。
2
解放初期,三亚并不出名,最明显的例证是当时修海口到三亚的公路,叫“海榆中线”,不叫“海三中线”,说明那时候的三亚榆林港要比三亚有名气得多……
三亚原来最热闹的地方除了古城崖城(即今崖州区)外,就是如今的榆林,现在市区的位置在解放初期只是一片荒滩、墓地,到处杂草丛生。现在的吉阳区以前是一个四周环海的小岛,后来这里建了多座桥梁,天堑变通途,交通方便,成了风水宝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先不被看好的三亚荒凉地如今已成为“黄金地段”,但在过去,这里并不是理想的居住地,首先出行就极为不便。后来经常在这一带打渔的儋州、临高、东方、保港、疍家渔民为了出海方便,在岸上搭建一些简易住所,逐渐形成村落,四海为池,临水捕鱼,再后来才有了热闹的渔港风情。
3
一片辽阔的山谷间,烟横树色,翠树欲流,山径幽深,古木垂萝,一座巍峨壮观的福万水库大坝拔地而起,宛如一条长龙横卧于山谷之中。这座大坝的坝体是由无数块石头和混凝土堆砌而成,每一层混凝土都经过严格的浇筑和压实。
大坝的坝顶宽阔而平坦,似一高速路延伸出去,上面铺满了平整的柏油路面。而大坝的两侧,则是那宏大的横竖线段,宛如两条巨大的手臂,紧紧拥抱着山谷,将水库的碧波牢牢地锁在其中。
建造大坝的过程中,三亚人日夜奋战,他们用汗水浇灌着这座由钢铁与混凝土建造而成的大坝。挖掘机、起重机等大型机械在工地上轰鸣作响,将一块块巨石和混凝土块精准地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人们手持各种工具,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测量、打磨和浇筑等工作。
大坝逐渐升高,山谷中的水位也开始上升,原本干涸的山谷变成了一座碧波荡漾的水库,水库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晶莹光波。
大坝最终建好,成就一座水利工程,它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象征,像一座丰碑般屹立在山谷之间,见证三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光辉历程。
有了福万水库等水利设施,让千年藏碧的三亚因变而红,三亚河水因有“蓄水池”可收放自如,流淌从容不迫,三亚之渴缓解,三亚才成为神奇之地——并无太多的崇山峻岭,浓密绵延的热带雨林不是太多,却有像模像样的三亚河。有了三亚河的“玉带缠身”,三亚景观锦上添花,三亚人的生活方可“水流任意景常静,花落虽频心自闲”。
4
三亚河海相间,且有山的陪护,海山微茫而隐见,溪山窈窕而幽深。
清晨,往往几无波澜的三亚河倒影将天空的云彩拥在怀里。大小洞天位于三亚南山西南隅,以前称“海山奇观”,以山、海、树、石四绝著称。这也是三亚胜过国内外许多名胜的其中缘由。
三亚山清水秀,海碧天蓝,云霞争艳,风浪洒然,鱼跃有声……景观奇特优美。
作为旅游地,三亚得天独厚,良夜风清,花香暗度,树影参差。
三亚陆地总面积1919.6平方公里,东西长91.6公里,南北宽51.2公里;北面依山,南面临海,属五指山山脉南麓,地势从北向南倾斜,山上须泉,径中须竹,草木蒙茸,形成长状多角形景致,其境内的海岸线长209.1公里,有10多个岛屿,19个港湾,主要的港湾有榆林港、三亚港、安由港、港门港和角头港……港湾中一泓泓碧水含空,腾辉舒艳,渔舟往来,海鸟翻飞。 三亚空气质量一流,气候舒爽,人们一年四季均可在海中畅游。
三亚三面环山,绵延起伏、层次分明的山脉将市区分成若干青山围成的空间,如绿色屏障辉映出三亚的妩媚多姿;一面临海,众多海湾各有佳景,海上的东、西二岛仿佛是面向南海的一张大门,将平静的大海点缀得像湖泊一般。海雾飘过,小岛朦朦,平添几分神秘之美。
三亚有东、西两条河流穿过市区,自然岸线曲折多变,上游水网纵横交错,两岸自然生长的红树林绿影婆娑,海风阵阵,时有水鸟飞弋,鱼跃锦鳞。如此山海河城,巧妙组合,浑然一体。妙境也!
三亚这样的地方若不经营旅游,是暴殄天物啊。
上世纪80年代,三亚市委、市政府意识到三亚不能守着美丽闹穷荒,捧着金饭碗讨饭,而要转换思路:通过扬三亚之利而避其弊来实现产业转移,即由“以农为本”向以旅游为主的思路过渡,三亚更是因此走向坦途,成了众多游客向往打卡的旅游胜地。
5
三亚之所以能脱胎换骨,除了对三亚的施政策略的转变——由重农业到重旅游之外,三亚的声名远扬与名人对三亚的评价密切相关。古人程哲在巨石上写的“天涯”两字,是贯穿古今的“广告”,其价值难于估量。
解放后,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曾经点校《崖州志》,很多领导人或文化学者、作家都曾为三亚,尤其是三亚的亚龙湾写过称颂的诗文,这些诗文对三亚知名度的迅速提升功不可没。
古往今来,名人在三亚的一举一动都容易成为当时的“新闻”,这些“新闻”往往是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广告”。
且以国家旅游局局长对三亚的“宣传”为例。
1986年,时任三亚市委书记的朱家仁和相关人员一起到北京原国家旅游局局长韩克华家做客。韩克华原打算和三亚来客谈半个钟头,但由于越谈越有趣,越谈越投机,结果谈了一个半钟头。韩克华原来当过外交部副部长,满腹经纶,既有口才,又有文才,他说起对三亚的观感,忽然诗兴大作,当场写一首诗赠给三亚的领导干部。诗云:
南国风光推崖州,万里银沙海碧透。
奇趣天成景物美,四季温暖花不收。
盘古以来荒阪地,治世无术民忧忧。
十载之后显盛世,物丰人杰胜千秋。
韩克华说:“我在中学时的语文老师曾经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也有人说山水最美是杭州,谁都想争冠军。桂林、阳朔、杭州我都去过,我认为它们都比不上三亚美,冠军应该三亚拿。所以我这首诗的第一句就讲‘南国风光推崖州’。‘盘古以来荒阪地,治世无术民忧忧’,‘荒阪地’所指的是三亚,即古称崖州。为什么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它都是‘荒阪地’,无人开发?这是因为历代王朝统治者的策略不对头,使老百姓生活忧心忡忡。‘十载之后显盛世,物丰人杰胜千秋’,就是说再过几十年后,中国更加强盛,三亚是怎么样呢?是‘物丰人杰胜千秋’呀!”
韩克华以国家旅游局局长的身份和目光对三亚“高抬”,其意义非同寻常。
6
有的人挠破脑袋也想不明白,海口是省城,为什么房价竟然不比三亚高。答案其实简单:三亚是全世界人民的三亚。三亚能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水。海口历史典故不比三亚少,但海口多少都有春夏秋冬的意思。冬天里,海口气候时有阴冷潮湿,但北纬十八度的三亚冬季温暖宜人。三亚,自然是游人首选。
说到房子的价格,因海口临海的房子大多朝北,冬季里来自西北的湿冷空气对家电和人居多少有负面影响。三亚的房子朝南,冬天的冷风被阿陀岭阻挡住,被五指山的森林梳理过,对三亚人来说,冬天的风不可能凛冽。
三亚更多时候享受的是舒适的东南风,风消酷暑,凉爽舒适,天涯韵士高人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流以自洁,细雨闲开卷,微风独弄琴,心地上不生风涛,睁眼便天宽地阔,闭目则心静神清。
三亚的知名度比海口高,笔者先前也不大服气,有一回到凤凰岛的楼顶俯瞰,三亚是北面有山峦,海上有船也有看似浓缩的小山……那景致令人难忘!
诗人李少君曾经讲述有关三亚的奇特。
三亚是一个经常会有奇遇的地方。李少君有一次到三亚开会,同行的有青年作家邱华栋,他们是校友,在武汉大学一起办过“珞珈诗社”“浪淘石文学社”,一起举办过“樱花诗会”。没想到在三亚,他们意外得知网络作家慕容雪村、恐怖小说家李西闽就住在三亚。慕容雪村十年前以网络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轰动一时,这本书将都市白领的爱与恨、希望与苦闷写得淋漓尽致,至今还是网络文学经典。那时有个报社让李少君推荐年度十大好书,李少君就推荐了《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结果编辑打电话来说“怎么李少君推荐的书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不过他们还是尊重李少君的意见,登了出来。慕容雪村后来告诉李少君,他看到后颇受鼓舞。慕容雪村隔几年换个地方住,然后写一本书,先深圳,后杭州,再拉萨,后来是三亚,慕容雪村的书本本都畅销。慕容雪村在大东海租了个海景房,每天面朝大海,创作灵感泉涌。
李西闽则更加夸张,他说必须在阳光灿烂的地方写恐怖情节,否则会郁郁寡欢。李西闽每年冬天都来三亚,他喜欢在三亚写小说。
三亚盛产美景,也盛产浪漫和故事。
(叶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