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高脚竞速项目在三亚技师学院体育场火热进行。选手们的激烈角逐,引得观众不时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惊叹声和叫好声。
高脚竞速也叫高脚马,运动员的双脚踩在绑了脚蹬的两根长竿上,脚蹬的高度距离地面30~35厘米,两根长竿像是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战马”。由于长竿的材质多是竹子,所以高脚竞速运动员也被叫作“竹马飞人”。
“加油!加油!”11月24日下午,高脚竞速男子200米次赛现场洋溢着紧张而兴奋的气氛。阳光斜洒在赛道上,为这场比赛增添了几分热烈的色彩。
赛道上,选手们脚踏竹马,格外显眼。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选手们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跑线,上演“速度与激情”,其灵活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让观众为之赞叹。
比赛中,海南代表团选手吴照银和姚孟江在不同的组别中表现出色,凭借出色的平衡感和速度,在赛道上疾驰而过,逐渐与其他选手拉开距离,赢得了阵阵喝彩。
吴照银说:“今年训练比较长,准备了很久。大家差距都不大,谁发挥好谁就能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此前,在11月23日进行的预赛中,他曾以22秒56的佳绩,率先突破本届运动会高脚竞速男子200米23秒大关。
来自海口的张先生是一名体育运动爱好者,他专程赶来三亚观赛助威。他说:“太新奇了,不少运动项目我在现实中都没见过,这次算开眼了。”
三亚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学生陆展鸿趁着周末,约上几位同学一同观赛,他说:“我是一名田径运动员,这次能够在‘家门口’亲眼见证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盛况,感到十分激动和自豪。”
和通常看到的竞技体育赛事不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项目多数是生活和劳动场景演变而来,蕴含着各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智慧。高脚竞速的起源是土家族、苗族在地上积水或过河时的代步工具,后来被改良成现在看到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如今,高脚竞速的参赛人数越来越多,参赛范围也越来越广。本届运动会35个代表团中有24个报名参加高脚竞速项目,这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体现。
海南代表团选手吴明芬报名参加了本届运动会高脚竞速女子200米和400米比赛,这也是她第一次参加全国性赛事。“通过这次比赛,我结识了很多其他民族的朋友,大家在一起交流关于比赛的技术和心得,感觉收获很多。”她说。
高脚竞速分为男女100米、200米、400米、2×200米接力,以及4×100米混合接力9个单项。预赛前24名晋级次赛,次赛前16名晋级复赛,复赛前8名展开一等奖的角逐。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符府 张慧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