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只砗磲将在三亚安家
数百只砗磲将在三亚安家

三亚新闻网9月25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9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正点财经栏目关注“海南三亚:数百只砗磲宝宝将在南海重新安家”。

在三亚蜈支洲岛,总台记者田苗亲眼见证砗磲幼贝的移植放流过程。据了解,砗磲幼贝通常在长到5厘米或10厘米左右的时候,就会被放入岛礁水域,开始它们新的生活。与其他海洋生物不同的是,砗磲一旦放入海中,就会牢牢附着在海底的珊瑚礁石上,不再移动。因此,人工繁育的砗磲移植放流大海的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在海底“种”砗磲。而由珊瑚断枝、珊瑚沙和水泥做成的人工附着基,就是砗磲在人工繁育初期临时的安置场所。

砗磲幼贝的移植放流工作,是把这些砗磲宝宝从培育基地移植到海底的人工附着基上,在海底给它们安一个新的家。然而,这个家的位置选择可是大有讲究的。如果位置太深,光照不足,就会影响砗磲共生藻的光合作用;如果位置太浅,就会受到台风、海浪、渔船作业的破坏。因此,工作人员通常会选择6到10米深的海底,在背风区的珊瑚礁进行移植放流。

“首先要在海底安放一个网箱,固定好网箱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潜水作业,把砗磲宝宝放置在铺好了附着基的网箱之中,让它按一定密度排列好,再封好网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喻子牛介绍,“如果是小的4到6厘米的砗磲,可以放七八十只到一百来只。砗磲放流水下作业完了之后要记录好网箱GPS的准确位置,方便以后来观察和测量。在随后的时间里,要定期来潜水检查砗磲的生长情况,经过一年到两年的水下移植放流,等它长大了要把网箱拆除,让它自由地在海底生长。”

据了解,一个健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砗磲的生物量最多可以达到60%,所以在过去的8年间,喻子牛和他的团队一直在从事着砗磲规模化人工繁育和移植放流工作。

截至目前,整个南海海域岛礁放流的人工繁育的砗磲幼贝已经超过10万只,放流的成功率也从最初的不足10%增长到现在的50%。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数百只砗磲将在三亚安家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9-25 07:04:56

三亚新闻网9月25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9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正点财经栏目关注“海南三亚:数百只砗磲宝宝将在南海重新安家”。

在三亚蜈支洲岛,总台记者田苗亲眼见证砗磲幼贝的移植放流过程。据了解,砗磲幼贝通常在长到5厘米或10厘米左右的时候,就会被放入岛礁水域,开始它们新的生活。与其他海洋生物不同的是,砗磲一旦放入海中,就会牢牢附着在海底的珊瑚礁石上,不再移动。因此,人工繁育的砗磲移植放流大海的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在海底“种”砗磲。而由珊瑚断枝、珊瑚沙和水泥做成的人工附着基,就是砗磲在人工繁育初期临时的安置场所。

砗磲幼贝的移植放流工作,是把这些砗磲宝宝从培育基地移植到海底的人工附着基上,在海底给它们安一个新的家。然而,这个家的位置选择可是大有讲究的。如果位置太深,光照不足,就会影响砗磲共生藻的光合作用;如果位置太浅,就会受到台风、海浪、渔船作业的破坏。因此,工作人员通常会选择6到10米深的海底,在背风区的珊瑚礁进行移植放流。

“首先要在海底安放一个网箱,固定好网箱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潜水作业,把砗磲宝宝放置在铺好了附着基的网箱之中,让它按一定密度排列好,再封好网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喻子牛介绍,“如果是小的4到6厘米的砗磲,可以放七八十只到一百来只。砗磲放流水下作业完了之后要记录好网箱GPS的准确位置,方便以后来观察和测量。在随后的时间里,要定期来潜水检查砗磲的生长情况,经过一年到两年的水下移植放流,等它长大了要把网箱拆除,让它自由地在海底生长。”

据了解,一个健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砗磲的生物量最多可以达到60%,所以在过去的8年间,喻子牛和他的团队一直在从事着砗磲规模化人工繁育和移植放流工作。

截至目前,整个南海海域岛礁放流的人工繁育的砗磲幼贝已经超过10万只,放流的成功率也从最初的不足10%增长到现在的50%。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