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马路上车辆在鸣笛,街头巷尾小摊的叫卖声,老爸茶楼里的欢笑声……熙熙攘攘的声音“唤醒”了文昌。当前,文昌已进入争分夺秒奋力推进复工复产的新阶段。
回想难忘的9月6日,狂风怒号,暴雨倾盆。台风“摩羯”来势之猛,破坏力之强,史上罕见。
灾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情。9月8日晚,三亚支援文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组临时指挥部内,工作组刚抵达文昌便立即召开会议,迅速投入到文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同时,快速集结多方救援力量,紧急驰援文昌,全力以赴助力文昌灾后恢复重建。
十余天的风雨同舟,清路障、排险情、供水抢修、电力修复……三亚各个救援队伍用实际行动向文昌人民传递最炽烈的“三亚温度”。
1.闻“风”而动,全力为文昌群众清理出干净道路——
9月8日晚10时许,三亚明佳园林环卫集团有限公司车队长刘海新接到一通电话。“我们要抽调人员到文昌支援,你能去吗?”“我能!”刘海新回答得干脆,没有丝毫犹豫。次日凌晨,他便跟随支援队伍抵达文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和队员们一路向遭受台风“摩羯”正面袭击的文昌市的各个路段、通道、主干道、背街小巷、汽车站、广场等地行进,认真仔细清理树叶、断枝、淤泥、生活垃圾。
清理后,干净整洁的文昌动车站。
台风“摩羯”过境,文昌一片狼藉。
台风过境后,路面各种杂物很多,连续作业12小时是常态。“再难再累也要早日把路面清理出来,让文昌群众方便出行。”刘海新语气坚定。
在文城镇、翁田镇、冯坡镇等主要路段,一抹来自三亚的“橙黄色”尤为醒目。这些身着“橙黄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来自三亚城运公司抢险支援队。在这场“战役”里,他们用油锯、铁铲等工具“战斗”。据了解,这支队伍在文昌期间,共清理了500余吨园林垃圾、近40吨水产垃圾。
倒伏的树木成了路障。
台风渐渐远去,三亚各方力量快速修补文昌“创伤”,为重建干净整洁的家园环境通力合作,为文昌灾后恢复生产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亚城运公司的垃圾转运车在作业。
2.灾后重建,抢修通信、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
“你们能来,真是太好了!”9月10日8时30分,1辆应急发电车及2辆抢修车辆驶入位于文昌市东郊镇的一处通信基站区域内,车上载着多名中国电信三亚分公司技术人员。见此情形,现场群众响起阵阵欢呼声。有了技术人员帮忙修复基站,恢复通讯信号,他们就能和亲友们通话报平安了。
通信是防汛救灾看不见的“生命通道”,能否畅通十分关键。
中国电信三亚分公司光网络运营中心经理林宁介绍,他们还带来了一台发电车,首要任务就是将发电车上的电缆连接到基站旁的机房里,通过转换、整流,给基站供电,同时检修基站周围的线路,恢复信号正常传输。
“这座基站的辐射范围很大,能达半径2公里,属于最高级别的A类基站,修好后能让周围居民家里都通上信号。”林宁说。
抢险救灾,冲锋在前;灾后重建,勇挑重担。
9月5日,三亚供电局根据上级部署,在维持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紧急组织150余名干部职工的应急突击队前往文昌,提前驻守,确保台风过后,能够第一时间抢修电路。“先台风一步,提前驻守,是我们南方电网的传统。”抢修复电组长侯杰说,“抢修复电不胜不休!”
截至9月18日19时50分,三亚已帮助文昌修复427个通信基站;累计开展勘灾3条10kV线路50公里、低压台区30个,修复3条10kV线路30公里,新立电杆15基、处理导线断线55处、导线脱落27处,更换金具44处,更换避雷器7处,展放导线2700米,完成发电机接入3台次。
3.捐款捐物,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摩羯”无情,人间有爱。连日来,三亚机关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自发捐赠的物资、善款不断涌向文昌,彰显了大爱担当。
9月8日,市商务局组织采购2900件物资火速支援文昌;9月12日,长丰能源集团与海南省长丰扶贫慈善基金会共同捐赠一批价值2万多元的救援物资,紧急送往文昌灾区;9月16日,三亚亿恒购物中心联合北京慈福公益基金会集资购买一批太阳能灯、米、油、八宝粥等物资送给村民,并募捐11万元,全部用于支援文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9月13日,市直机关工会联合会向全市机关广大干部职工发出救灾捐赠的倡议。倡议发出后,全市机关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踊跃捐款。截至9月19日,三亚共有235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捐款2953163.84元,将用于受灾严重市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关键时期,情系之、心牵之。八方支援,不止如此。
9月14日上午,满载着助力灾后农业生产恢复的物资专车,从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启程,驶向文昌。这批物资是三亚市农业农村局支援文昌灾后重建的又一次行动,也是第二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9月9日,因超强台风“摩羯”导致文昌、澄迈、定安等市县严重受创,供电线路中断,这些市县的热线平台也因此无法正常运行。三亚12345热线从海南省热线管理中心得知情况后,立即调配话务力量,通过登录省热线系统,紧急支援文昌、澄迈、定安等市县12345热线的话务接听工作。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一笔笔支援重建的善款、一箱箱爱心捐赠的物资……这场来自三亚社会各界的爱心接力,共同为文昌灾后恢复重凝聚起磅礴力量。
4.双向奔赴,这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
“辛苦了,擦擦汗。”9月11日,文昌市图书馆馆长邢斌拿出纸巾递给正在图书馆门口救援的工作人员。彼时,文昌市图书馆已通水但仍没通电,不能满足入馆阅读的条件,馆内显得冷冷清清,与门口前热火朝天救援的救援队伍形成鲜明对比。
邢斌告诉记者,台风过后,这群可爱的三亚老乡就来了,天天来,不是帮忙加固就是帮忙清理路障,从早忙到晚,着实让人感动,图书馆永远不会忘记三亚人民的援助这份情意。
“大家手机没网络的、没信号的,都可以来我家连无线网络!”同日,位于文建路上的一家美发沙龙,其负责人曾大姐早早就敞开了大门,这次她要迎接一批特殊的客人。
“每天一大早,三亚支援队就会来帮忙清理路障,但是现在我们这附近的通信还没有完全恢复,他们手机没信号无法与外界联系。因为我家有网络,所以我每天早早过来开门,让三亚的亲人们可以过来上网、喝热茶。”曾大姐说:“三亚和文昌永远是一家!感谢三亚人民对文昌的帮助!”
9月11日,三亚城运公司环卫工人在文昌市文建路清理枯枝败叶。
……
这一幕幕动人场景,彰显了三亚与文昌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十余天的通力协作,三亚与文昌自此情谊更加深厚。这一战,我们不分彼此;这一战,我们风雨同舟;这一战,我们共同迎接彩虹。
当前,文昌还在奋力重建家园。但我们相信,凭借大家的共同努力,这座美丽的城市定将在风雨之后,更加璀璨迷人。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