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海先进技术暨深海(南海)沉船考古主题展上,参观者欣赏南海沉船文物。记者 王昊 摄
大美八月,群贤毕至,南海之滨,硕果累累。
鸟瞰位于崖州湾科技城的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半圆弧状建筑群犹如张开的臂膀,面朝大海,拥抱着一望无垠的蔚蓝。
8月23日至25日,以“聚智深海 共享蔚蓝”为主题的第二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2024)在这里举行。一场深海科技创新领域的智慧盛宴,汇聚了全球21个国家270多家机构约400名嘉宾,共话深海科创发展之道,共谋跨领域科创合作。
从这场智慧盛宴,走进三亚“深蓝”世界,展望深海科技的三亚优势、三亚共识、三亚行动,切身感受三亚深海科技力量和魅力。
三亚优势
——以科技之名共赴深海之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海南考察,对保护海洋和发展海洋经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发展海洋科技,加强深海科学技术研究,推进“智慧海洋”建设,把海南打造成海洋强省。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三亚承担着特殊使命——打造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近年来,三亚围绕海南自贸港着重发展的“陆海空”(南繁、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根据资源和区位优势,主要发展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产业,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全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链延伸。
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已在三亚成功举办两届,论坛虽然“年轻”,但备受关注。相较于首届,本届论坛在平行分论坛和平行活动的数量上均有成倍增长。短短3天,10场论坛和5场特色活动丰富多元,吸引约400名中外科学家、高校学者、企业代表、创新创业者等嘉宾,共话深蓝、探索未知、启迪未来。
8月24日,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我国海洋油气地球物理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共谋发展之道。 记者 陈聪聪 摄
三亚面向南海,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海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论坛上,中外嘉宾对于三亚深海科技有展望、有期待,也有信心。
在中国五矿首席技术专家李茂林看来,我国深海科技发展版图中,三亚具有得天独厚的临海优势。“三亚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千米水深海域约100海里,科考船从三亚出港到抵达深海,可当天实现往返。”他表示,三亚应发挥得天独厚的临海优势,打造我国深海科技的“桥头堡”。
“我们希望能汇聚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在三亚进行研究,开展多任务、多目标科学实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林忠钦在主旨报告中指出,我国有大量海洋工程装备急需开展实海试验,但目前开展的海洋实海试验还不够多。实际上,海南特别是三亚具备很好的试验条件,今后会逐渐增加海洋实海试验次数。
“我们依托深海科技和载人潜水器进入到南海深海,才有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发现。”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建忠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同在三亚的深海科技研究院所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我国深海考古工作。
“第四届世界海洋观测大会将于2029年在青岛召开。届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引领全球科技的最新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崂山实验室主任吴立新自信满满地说,“这么多海洋科研机构在三亚集聚,这句话在三亚说是有信心的。”
三亚共识
——奏响深海开放合作最强音
1项共识成果发布、国内外14家单位签署6项合作协议、1场主题展、2项全国性科技创新赛事……八月的崖州湾,在深海科技合作方面结出了硕果,为深海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开幕式上,论坛成果《海南自由贸易港共识 聚智蔚蓝:科技支撑海洋可持续发展》正式发布,提出了深海科技创新的海南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予以更多保护与开发利用,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
同时,海南省科学技术厅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与俄罗斯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与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三亚市人民政府、哈尔滨工程大学,海南省海洋厅与上海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海南凯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分别就多项合作和入驻完成签约。
据海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海洋地质调查、科技创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进一步推进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推动更多国际科技创新资源汇聚海南,共同助力深海事业高质量发展。
除了政府部门和科技创新主体交流合作之外,论坛还为中小型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搭建了成果展示、招商引资的平台。作为本次论坛的亮点之一,大会期间举办的深海先进技术暨深海(南海)沉船考古主题展展出了80余件深海技术与装备展品,其中20件为首次展出。
“这是我们第二次到三亚展示。”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徐志叶说,第二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集中了国内外深海科技领域的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
8月21日,在首届“智海同创”海洋机器人大赛赛前,参赛选手正在调整机器人指令。记者 王昊 摄
“非常感谢本次大赛为我和团队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展示平台。”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黄子豪带领他的团队在首届“智海同创”海洋机器人大赛中包揽了三个组别的第一名。他表示,海南自贸港的人才政策很吸引人,期待未来能到三亚创业,开辟新天地。
论坛上,中国深海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得到中外嘉宾的积极评价。“中国的无人遥控潜水器和自主水下航行器非常出色,”地中海水下文化遗产研究部主任哈坎·奥尼兹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看到了中国在深潜技术方面的实力。“我们至少也可以在地中海使用这项技术。”
论坛虽已落幕,但其激发的创新火花与合作愿景,如同深海中潜藏的宝藏,正等待着被一一发掘和实现。
在深海先进技术暨深海(南海)沉船考古主题展上,参观者观看郑和航海图。记者 王昊 摄
三亚行动
——全力打造深海科技新标杆
“从东北飞到三亚参加比赛,也是带有一些想在三亚创业的想法。”在紧张比赛结束后,黄子豪准备整理个人材料,申请成为海南自贸港引进人才。“借此机会,在崖州湾科技城好好转一下,了解这里的创业政策。”
“我们去年入驻了崖州湾科技城。”在深海先进技术暨深海(南海)沉船考古主题展上,海南宇驰特装新能源有限公司三亚负责人王骞驹表示,入驻初期,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帮助他们解决了办公场所、维保厂房等问题,能够快速融入到产业中。目前,他们正在打造崖州湾海洋装备电池“4S店”,为崖州湾科技城内科研院所、企业研发的海洋装备电池提供故障诊断、可靠性评估、运行维护等专业化服务。
南海潮涌起,风正一帆悬。2019年,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正式成立,开始在深海科技领域发力。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印发,要求培育深海深空产业。
五年来,三亚深入贯彻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坚持“向海图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依托崖州湾科技城,充分联动和放大深海科技力量优势,大力引进全球顶尖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融入全球深海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加强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营造产业开放融合、标准国际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打造全国深海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新高地。
目前,崖州湾科技城已集聚了中船集团、埃菲船舶等1000余家国内外深海科技企业,上海交通大学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海南研究院、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海研究院、东北石油大学三亚海洋油气研究院等相继落地;三亚海洋实验室实现实体化运行,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启动试运行……三亚以崖州湾科技城为支点,推进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以及深海科技产业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环境日臻完善。
崖州湾畔,正在崛起一座科技新城。这是与会嘉宾的共同心声。“这几年,海南发展很快。尤其是崖州湾科技城,引进了很多深海科研院所、企业,深海科技发展非常显著。”近两年来,多次来往三亚的李茂林正在谋求同崖州湾科技城的合作。“我们希望在这里建一个实验室,主要是做潜海实验。希望通过同三亚的合作,能够实现我们深海采矿车水下5000米作业的目标。”
创造中国载人深潜万米纪录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海试水深首次突破4000米的深海采矿车“开拓二号”……在深海先进技术暨深海(南海)沉船考古主题展上,一件件深海科技展品,展示着三亚“向海图强”的坚定步伐,也绘就了未来的科技三亚。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王昊)
原标题:三亚优势 三亚共识 三亚行动——第二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