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这片热土正以巨大的发展潜力,展现它独特的魅力。全区上下以非凡的进取精神、奋斗意志、竞争意识、实干作风和持久毅力,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迈向新的高度,共同构筑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崖州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改革的“关键一招”作用,以改革推动突破、以创新引领发展、以成效检验实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今年以来,崖州区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区委20项重点工作内容,紧扣各项任务目标,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以民生改善为根本,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全力以赴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众多重点项目纷纷开工,一系列民生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崖州区乘风破浪、不断跨越,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漫步在崖州这片热土,目之所及皆是发展之繁荣盛景。全区上下以非凡的进取精神、奋斗意志、竞争意识、实干作风和持久毅力,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迈向新的高度,共同构筑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崖州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改革的“关键一招”作用,以改革推动突破、以创新引领发展、以成效检验实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今年以来,崖州区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区委二十项重点工作内容,紧扣各项任务目标,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以民生改善为根本,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全力以赴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众多重点项目纷纷开工,一系列民生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崖州区奋力追赶、不断跨越。
以项目“进步”为引领
驱动产业“势能”增长
这几年,崖州区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坚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跃升,从单一结构向多元化布局转变,通过项目集聚效应,激发产业强劲动力,为全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以项目“进步”为引领,驱动产业“势能”增长,崖州区秉持“项目为先”的核心理念,全力以赴“争取”项目、“推动”项目、“支持”项目。全区上下同心协力,紧密围绕项目开展工作,实现了崖州区项目建设的“高效推进”。
纵观各大项目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工人们忙碌而有序。从空中俯瞰,大型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成为这片热土上亮丽的风景线。
俯瞰崖州,这里呈现出朝气蓬勃、强劲发展的景象。罗子敏 摄
走进崖州区多个项目现场,工人们战酷暑、抢工期、保进度,忙碌的建设景象随处可见:在三亚崖州区“三馆”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进行屋面钢结构龙骨的安装,该项目主体已封顶,进入装修阶段;梅联社区休闲渔业项目、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项目、城市配套自助洗车项目等也在稳步推进,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随着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崖州区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崖州区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发展,以多元化战略目标为导向,紧抓产业机遇。
在农业领域,崖州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蓬勃发展,为农业注入新活力。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在服务业领域,崖州区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推动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深度融合。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等措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商务洽谈、投资兴业。
崖州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引,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崖州湾科技城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
今年,崖州区积极整合区域资源,推动产业间的协同合作,实现市政一体化项目的正式运营,显著提升了维护管理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此外,通过优化产业专班架构,集中力量推进三亚市2024年重大项目,崖州区“1+N”产业发展规划中的坝头产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也取得显著进展。
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推动营商环境全新升级
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晴雨表”,亦是一地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今年以来,崖州区在政务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坚持经营主体和市民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在优化企业服务、打造高质量发展环境方面,今年上半年,10名区领导带队深入联系服务企业,真正做到了与企业的心连心、手牵手。在4月启动的企业高质量发展大调研大服务专项活动中,24位企业服务包联干部实现了对100家企业的全覆盖服务,通过上门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关注其生产生活状况,并给予了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依托海南省政务服务网,崖州区已推出28项一件事主题导办指南,并成功上线“出生一件事”“残疾人服务一件事”等15个主题服务场景。以“军人退役一件事”为例,通过系统互通、数据共享、材料复用,申请材料从13份精简至8份,办理环节由原本的40次减至4次,全流程办理时长缩减了82%,极大地减轻了退役军人的办理负担。截至目前已为26名退役士兵提供高效服务,受到了多方好评。
7月16日,崖州区特邀人大代表、企业家及媒体记者共同进入崖州区政务服务中心,感受“一件事一次办”与“数字政务门牌”服务的便捷与高效。在听取了工作人员介绍演示,并自己在手机上实际操作之后,市、区两级人大代表陈秀娟由衷地赞赏该区政务服务。
崖州区率先在省内推出“数字政务门牌”,并于今年3月31日上线运行。通过图文攻略、音视频交互等形式,使政务服务的步骤更加便捷易懂,实现了从可办、能办到易办、好办的便利化升级。截至7月初,“数字政务门牌”已上线170项中、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提供了办事攻略指引5436次、智能导航指引215次、帮办代办咨询解答262起,覆盖了全区32个村(社区)、303个村小组,惠及约13万常住人口。
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快……在推行数智赋能审批方面,崖州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以审批服务的“人性化”为目标,创新推出全程“零申请、零材料、零跑动”的“无感智办”智慧审批模式。新上线的“民办非企业到期换证”“社会团体登记到期换证”两项“无感智办”事项已惠及全区69家学校和社会组织。
“政务服务事项大多能‘网上办’,极大地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资金。”中发投控股集团(海南)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帅说。
针对审批监管环节中的痛点难点,崖州区创新推出“云踏勘”新模式,以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多的“踏勘”环节为重点进行改造,在三亚率先上线的3D“踏勘样板间”为政务服务带来了更大的便捷。目前已有63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应用“云踏勘”或“无人机踏勘”,极大地减少了现场踏勘的时限。
打造投资“新高地”
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
今年7月初,三亚市崖州区驻粤港澳大湾区招商联络处揭牌仪式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广州举行。在3天的时间里,崖州区招商代表团通过拜会企业、合作洽谈、政策解读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崖州区产业基础、营商环境、配套服务和发展机遇,力求促进琼粤两地沟通交流,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此次广州之行是崖州区坚决落实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决策的具体行动,充分展现了全区上下团结一心,以目标为导向,紧抓重点产业方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坚定决心。在此期间,崖州区成功设立了驻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招商联络处,进一步深化了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关系,扩大了崖州区的知名度,为区域发展引入了更多优质资源。同时,政企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风电扶贫、数字运维、自贸港政策优惠及企业入驻等议题提供了深入探讨的机会,促进了双方合作的深入发展。
航拍建设中的崖州区“三馆”项目(5月1日摄)。李学仕 江文滔 摄
今年以来,崖州区以高位统筹、顶格推进的态势,全面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构建大招商格局。通过聚焦新质生产力,打造一个充满投资吸引力的磁场,以高质量的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崖州区直面产业发展滞后、品牌不足、建设用地稀缺、团队经验缺乏等挑战,积极响应“大招商”号召,广泛寻求合作机会,精准实施招商策略。区领导带队,深入深圳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向企业展示崖州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推动双方合作意向的落实。
带着满满的诚意“走出去”,崖州区积极参与各类经贸交流活动,如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借助平台优势展示区域特色,寻求更多合作机会。通过与海之安、用友、广科院等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崖州区充分发挥企业“朋友圈”的优势,以商招商,成功吸引了多家企业接洽。目前,已通过广科院成功引入了海南迈科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有效提升了招商效率,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以来,崖州区主持召开政企座谈会70余次,走访调研企业40余家,各一线招商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自主接洽65家企业,持续跟进服务24家已落地企业及项目。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精心绘制乡村振兴宏伟蓝图
当晨曦初照崖州区的田野,一幅生机勃勃的劳作景象便呈现在人们眼前。农民们辛勤劳作于田间地头,或耕耘播种,或精心照料农作物,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这一切的繁荣景象,得益于崖州区近年来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崖州区始终坚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广大农民为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全区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以来,崖州区持续深化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改革要求,深入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一系列改革。
崖州区紧密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治理有效等任务,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在土地流转方面,全区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合同突出问题专项清理,完成1033宗“三过”问题合同整改,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1307.14万元。
为实现钱粮双丰收,崖州区全面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倾力打造以“3个目标、5个举措”为核心的崖州钱粮双丰收3.0版;鱼稻、虾稻等综合种养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多元化绿肥项目按需求有序推进;严格把控农产品供给,常年蔬菜基地总面积达2734.32亩,已顺利完成2500亩的保有量任务,仕泓农业科技循环产业综合体项目于5月正式投产,蛋鸡存栏量达10万羽,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
崖州的田野阡陌纵横,生机勃勃。罗子敏 摄
行走在崖州沃野田间,不难发现不仅土地成方连片、道路相连、水渠贯通,有些农田还装上了“智慧大脑”,手机成了农民的“新农具”,种地越来越有“科技范儿”,生产更科学、高效。今年,崖州区积极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如2024年坝头-坡田田洋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将从农田灌溉系统、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智慧农业技术等多个方面对基本农田进行全面改造提升,为藏粮于地提供坚实保障。
人才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崖州区继续积极探索“博士村长”新发展模式,谋划农业“揭榜挂帅行动”。通过收集“博士村长”团队及各村(社区)的发展需求,深入基层开展交流研讨,实现了需求单位和团队之间的双向精准发榜与揭榜,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创新发展。在“博士村长”项目的基础上,崖州区创新打造“院士村长”项目,柔性引进骆清铭、钱前、沈其荣、尹飞虎等四位院士担任“院士村长”,打通了院士服务乡村、地方服务院士的双向通道,推动了区城融合、院地融合、产研融合的三维同构发展。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幸福生活画卷更加绚丽
列举近年来崖州区的改革之策,项项从为民负责出发,项项聚焦增进民生福祉,项项红利如甘霖滋润着万千百姓的心田。民众之关切、期盼,改革皆予以回应,这是崖州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鲜明写照。
人民的幸福安康,始终是崖州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上半年的工作报告中,沉甸甸的“民生账本”凝聚着区委、区政府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信念。
从解决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崖州区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使民生福祉更加显著。当前,崖州区就业形势稳步向好,教育事业欣欣向荣,健康医疗持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在就业方面,崖州区加快实施招才引智“汇智工程”,通过拓宽引才渠道,举办“春风行动”“惠民生,办实事”等公共就业招聘会,提供近2000个就业岗位。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印发《崖州区2024年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区域特色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上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余人,举办公共招聘活动7场、职业技能培训1290人。
在教育方面,崖州区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实施“崖州优师”“崖州好校长”培养工程等措施,加强教育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全区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医疗卫生方面,崖州区基层教育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三亚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崖城分院成立至今,开设了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以及成立联合病房等,接诊患者超6万余人次,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就能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在网格化治理方面,崖州区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增强为民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实行基层党建融入社会治理各领域和全过程,在全区32个村(社区)共划分211个网格,加强片区网格管理服务,为群众提供“不打烊”“不掉线”暖心服务,用“一张网”办好群众身边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崖州区开展“民意清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32个村级党组织发动党员深入基层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村干部、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主动寻找问题,区领导深入各村以“民意恳谈会”形式听取民意的方式,掌握基层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堵点,收集汇总成“民意清单”,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等多类工作重点,兑现形成特色的崖州百姓“幸福账单”。
一项项改革举措,顺应民意、贴近民生;一个个改革成果,强了信心、聚了人心、暖了民心。今年,崖州区继续列出十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已完成提供“不见面审批”免费快递服务、新增2家以上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崖州果蔬批发市场提供免费过磅服务、清理沿海防护林防火阻隔带项目等4项。蔬菜公益性摊位和平价网点项目、血液透析中心建设项目、假期公益课堂项目、中小学生视力监测全覆盖服务项目、建设涉农用车预约信息平台项目、配套完善公共卫生间项目等6项持续推进中。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崖州区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章星星 吴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