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站稳、扶正…… 志愿者夜守“海莉” ——三亚日报记者夜间采访见闻
水中、站稳、扶正…… 志愿者夜守“海莉” ——三亚日报记者夜间采访见闻

7月20日,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兽医在疏通胃管。 记者 刘琪成 实习生 江文滔 摄

7月20日,在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兽医在用胃管给短肢领航鲸投喂水和药物。记者 刘琪成 实习生 江文滔 摄

7月20日,记者王昊(左)下水参与志愿活动,为短肢领航鲸伴游。记者 刘琪成 摄

她是一名游客,却在三亚感受到了志愿者的含义;

他是一名飞行员,用无私坚守,守护生命;

他是一名冲浪教练,放弃休息时间,为生命坚守;

……

7月18日晚,短肢领航鲸“海莉”在海棠湾搁浅。得到消息后志愿者们挺身而出,他们用坚守共同讲述三亚与海洋的动人故事。

7月19日晚,本报记者蹲点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采访,直击志愿者在深夜中的坚守,见证他们守护生命的志愿行动。

 1 

以老带新:决不能麻痹大意

从7月18日晚上9点半到19日晚上9点,多名志愿者已经坚守20多个小时,有的仅仅休息了一两个小时。“我们把志愿者值班任务细化一下,晚上需要10个人轮流值班。”为了保障守护“海莉”夜班值守人员充足,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再次同工作人员沟通夜间值班人员的安排事宜。

截至19日晚上9点,已有逾50名来自三亚各界的志愿者,报名参与守护“海莉”公益行动。“目前来看,人手还是不足,尤其是晚上。”蒲冰梅统筹人员值班表时说,按照以往的经验看,凌晨3点之后的值班人员非常难安排,而且还需要有经验的潜水员。

“我是志愿者,来值夜班。”晚上9点,志愿者何婷婷来到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报到。“晚上主要任务是扶正它。你负责扶尾部,顺着它摆动,不要用力去控制它……首先是要保障你的安全。”社会志愿者李思聪把任务分配给何婷婷,不断强调晚上值守的细节。

“这次招募的志愿者当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志愿者,也有一批新志愿者,采用新老搭配的方式共同值班。”李思聪是一名飞行员,曾参与今年“海棠”救助的志愿行动,经验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当晚,作为一名老志愿者,他不仅要参与“海莉”的救治任务,也要帮助新加入的志愿者完成工作。

按照工作安排,新来的志愿者要求每1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轮换值班,而有经验的志愿者则是每两三个小时不定时轮换。“夜间水温会冷一些,对没有经验的志愿者采取短时间轮换值班,保障大家在值班中不会发生身体不适的现象。”李思聪说。

“目前看,‘海莉’能否像‘海棠’一样健康地放回大海,这很难说。”李思聪解释说,全球搁浅短肢领航鲸成功救治率仅有5%。虽然“海莉”搁浅情况比“海棠”好很多,但这不能作为能够成功救治的依据。“我们对短肢领航鲸这一物种了解得还是很少。一次成功并不能代表次次都能成功,救治过程不能麻痹大意。”

当晚,作为一名“过来人”,李思聪一夜未眠,时刻关注着“海莉”的状态,而同他一样的志愿者还有12个人。

 2 

“老友”相会:

后海“潜水团”鼎力相助

“水有点冷……”晚上临近12点时,已经在水里浸泡了1个小时的林小西裹着浴巾跑进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坐下,一名志愿者说,“你是后海的吧?”

“对,我是后海的一名冲浪教练”“你好像也是后海的”“对,你也是吧”……在办公室等待任务的几名志愿者谁也没有想到,曾经只是见过而不相识的人,在这里能够并肩作战。

经过简单交谈后得知,大家确认是通过同一个微信群报名参加志愿者。原来,当天19时许,网友“雷子”在微信“后来浪报群”发布了一条消息:“欢迎各位志愿者进群共同参与鲸鱼救助工作,每次值班需要三小时轮换入水协助,入群之后请大家根据自己时间填写值班表。”

“我看到信息后,就报名了。”来自后海村的冯振宇坦言,曾经关注了“海棠”救助过程。这次特意报名做志愿者,也是为弥补没有参与救助“海棠”的遗憾。

“在下水前,老志愿者也给我们做了一些培训。”冯振宇说,主要是教如何抱着“海莉”保持平衡防止呛水。呼吸时不要在头部浇水,身体和池壁保持距离。“就是池里的海水有点凉,潜水服可以保持身体温度。长时间浸泡在治疗池,外露的手脚能明显感觉冰凉。”

据悉,为确保鲸豚有效治疗,治疗池采用循环海水进行净化,水温保持在18摄氏度至20摄氏度之间。志愿者会穿着潜水服、潜水袜保持身体温度。有经验的志愿者按照要求每两三个小时轮换,新加入志愿者需要每1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轮换。

“参与这样的救助活动的志愿者一般都是潜水员。”李思聪表示,潜水员不仅会游泳,在水中还会有一些应急措施。“首先是志愿者的安全和健康。他们在水里必须会有自我保护的应急反应,但是在这样水温和没有运动的条件下,很多第一次参与的志愿者都会不太适应。”

当晚,后海村共有6名志愿者参与。他们有的先后下水两三次,有的一次坚持两三个小时……

 3 

“00后”游客:为三亚志愿服务点赞

“与‘海棠’相比,‘海莉’的性格是比较温顺的……”当晚,“过来人”李思聪给新人讲述着“海棠”的救治初期的经历。

在李思聪看来,“海莉”并没有“海棠”那样的“暴脾气”。“‘海棠’搁浅时已经是奄奄一息的状态,身体非常虚弱。治疗初期需要七八个志愿者扶正。”李思聪介绍说,好在“海棠”胃口好,非常能吃。“海莉”是身体严重脱水,导致虚弱,关键是它目前不吃东西。

李思聪拿“海棠”同“海莉”比较,讲述自己参与两次搁浅短肢领航鲸救援的经历,为新来的志愿者提供经验。

“第一次听到‘海棠’的故事,很感人……”一名“00后”志愿者罗露平的感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并问她,“你不是本地人吧?”

在大家的疑惑下,罗露平说,她是湖南怀化人,在天津体育学院上大一。暑假通过做义工来三亚旅游。“三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蔚蓝的大海、美丽的风光……”

让罗露平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旅行碰到了救助“海莉”的志愿者招募。“三亚志愿服务氛围很浓厚。这次三亚旅行不仅看到了美景,也看到了三亚人更美的一面。”

当晚,罗露平通过网络得知“海莉”救援的事宜后,与做义工的同事一同来到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没有潜水经验的她,虽然没有进入治疗池,但她负责中心室内的消毒卫生工作。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忙碌,她不仅将中心室内进行了消毒,还将地面的水渍清理干净。看着整洁的中心室,现场的人员都为她点赞。

“在三亚看到了很多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宣传栏。”作为一名体育生,罗露平说,希望11月份能够以志愿者的身份再次来三亚,为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提供志愿服务。“感谢三亚,让我重新认识了志愿者的含义。”

据悉,7月18日晚上9点半至21日晚上10点,共计有近100人次参与“海莉”救治志愿行动。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王昊

责任编辑:王雪杉 叶子贻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水中、站稳、扶正…… 志愿者夜守“海莉” ——三亚日报记者夜间采访见闻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7-22 06:20:42

7月20日,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兽医在疏通胃管。 记者 刘琪成 实习生 江文滔 摄

7月20日,在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兽医在用胃管给短肢领航鲸投喂水和药物。记者 刘琪成 实习生 江文滔 摄

7月20日,记者王昊(左)下水参与志愿活动,为短肢领航鲸伴游。记者 刘琪成 摄

她是一名游客,却在三亚感受到了志愿者的含义;

他是一名飞行员,用无私坚守,守护生命;

他是一名冲浪教练,放弃休息时间,为生命坚守;

……

7月18日晚,短肢领航鲸“海莉”在海棠湾搁浅。得到消息后志愿者们挺身而出,他们用坚守共同讲述三亚与海洋的动人故事。

7月19日晚,本报记者蹲点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采访,直击志愿者在深夜中的坚守,见证他们守护生命的志愿行动。

 1 

以老带新:决不能麻痹大意

从7月18日晚上9点半到19日晚上9点,多名志愿者已经坚守20多个小时,有的仅仅休息了一两个小时。“我们把志愿者值班任务细化一下,晚上需要10个人轮流值班。”为了保障守护“海莉”夜班值守人员充足,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再次同工作人员沟通夜间值班人员的安排事宜。

截至19日晚上9点,已有逾50名来自三亚各界的志愿者,报名参与守护“海莉”公益行动。“目前来看,人手还是不足,尤其是晚上。”蒲冰梅统筹人员值班表时说,按照以往的经验看,凌晨3点之后的值班人员非常难安排,而且还需要有经验的潜水员。

“我是志愿者,来值夜班。”晚上9点,志愿者何婷婷来到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报到。“晚上主要任务是扶正它。你负责扶尾部,顺着它摆动,不要用力去控制它……首先是要保障你的安全。”社会志愿者李思聪把任务分配给何婷婷,不断强调晚上值守的细节。

“这次招募的志愿者当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志愿者,也有一批新志愿者,采用新老搭配的方式共同值班。”李思聪是一名飞行员,曾参与今年“海棠”救助的志愿行动,经验丰富而且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当晚,作为一名老志愿者,他不仅要参与“海莉”的救治任务,也要帮助新加入的志愿者完成工作。

按照工作安排,新来的志愿者要求每1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轮换值班,而有经验的志愿者则是每两三个小时不定时轮换。“夜间水温会冷一些,对没有经验的志愿者采取短时间轮换值班,保障大家在值班中不会发生身体不适的现象。”李思聪说。

“目前看,‘海莉’能否像‘海棠’一样健康地放回大海,这很难说。”李思聪解释说,全球搁浅短肢领航鲸成功救治率仅有5%。虽然“海莉”搁浅情况比“海棠”好很多,但这不能作为能够成功救治的依据。“我们对短肢领航鲸这一物种了解得还是很少。一次成功并不能代表次次都能成功,救治过程不能麻痹大意。”

当晚,作为一名“过来人”,李思聪一夜未眠,时刻关注着“海莉”的状态,而同他一样的志愿者还有12个人。

 2 

“老友”相会:

后海“潜水团”鼎力相助

“水有点冷……”晚上临近12点时,已经在水里浸泡了1个小时的林小西裹着浴巾跑进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坐下,一名志愿者说,“你是后海的吧?”

“对,我是后海的一名冲浪教练”“你好像也是后海的”“对,你也是吧”……在办公室等待任务的几名志愿者谁也没有想到,曾经只是见过而不相识的人,在这里能够并肩作战。

经过简单交谈后得知,大家确认是通过同一个微信群报名参加志愿者。原来,当天19时许,网友“雷子”在微信“后来浪报群”发布了一条消息:“欢迎各位志愿者进群共同参与鲸鱼救助工作,每次值班需要三小时轮换入水协助,入群之后请大家根据自己时间填写值班表。”

“我看到信息后,就报名了。”来自后海村的冯振宇坦言,曾经关注了“海棠”救助过程。这次特意报名做志愿者,也是为弥补没有参与救助“海棠”的遗憾。

“在下水前,老志愿者也给我们做了一些培训。”冯振宇说,主要是教如何抱着“海莉”保持平衡防止呛水。呼吸时不要在头部浇水,身体和池壁保持距离。“就是池里的海水有点凉,潜水服可以保持身体温度。长时间浸泡在治疗池,外露的手脚能明显感觉冰凉。”

据悉,为确保鲸豚有效治疗,治疗池采用循环海水进行净化,水温保持在18摄氏度至20摄氏度之间。志愿者会穿着潜水服、潜水袜保持身体温度。有经验的志愿者按照要求每两三个小时轮换,新加入志愿者需要每1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轮换。

“参与这样的救助活动的志愿者一般都是潜水员。”李思聪表示,潜水员不仅会游泳,在水中还会有一些应急措施。“首先是志愿者的安全和健康。他们在水里必须会有自我保护的应急反应,但是在这样水温和没有运动的条件下,很多第一次参与的志愿者都会不太适应。”

当晚,后海村共有6名志愿者参与。他们有的先后下水两三次,有的一次坚持两三个小时……

 3 

“00后”游客:为三亚志愿服务点赞

“与‘海棠’相比,‘海莉’的性格是比较温顺的……”当晚,“过来人”李思聪给新人讲述着“海棠”的救治初期的经历。

在李思聪看来,“海莉”并没有“海棠”那样的“暴脾气”。“‘海棠’搁浅时已经是奄奄一息的状态,身体非常虚弱。治疗初期需要七八个志愿者扶正。”李思聪介绍说,好在“海棠”胃口好,非常能吃。“海莉”是身体严重脱水,导致虚弱,关键是它目前不吃东西。

李思聪拿“海棠”同“海莉”比较,讲述自己参与两次搁浅短肢领航鲸救援的经历,为新来的志愿者提供经验。

“第一次听到‘海棠’的故事,很感人……”一名“00后”志愿者罗露平的感慨,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并问她,“你不是本地人吧?”

在大家的疑惑下,罗露平说,她是湖南怀化人,在天津体育学院上大一。暑假通过做义工来三亚旅游。“三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蔚蓝的大海、美丽的风光……”

让罗露平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旅行碰到了救助“海莉”的志愿者招募。“三亚志愿服务氛围很浓厚。这次三亚旅行不仅看到了美景,也看到了三亚人更美的一面。”

当晚,罗露平通过网络得知“海莉”救援的事宜后,与做义工的同事一同来到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没有潜水经验的她,虽然没有进入治疗池,但她负责中心室内的消毒卫生工作。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忙碌,她不仅将中心室内进行了消毒,还将地面的水渍清理干净。看着整洁的中心室,现场的人员都为她点赞。

“在三亚看到了很多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宣传栏。”作为一名体育生,罗露平说,希望11月份能够以志愿者的身份再次来三亚,为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提供志愿服务。“感谢三亚,让我重新认识了志愿者的含义。”

据悉,7月18日晚上9点半至21日晚上10点,共计有近100人次参与“海莉”救治志愿行动。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王昊

责任编辑:王雪杉 叶子贻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