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各种各样的标识牌挂满了办公室,又多又乱。经过清理整治,社区清理掉57块牌子,现在清爽多了。”吉阳区南新社区有关负责人指着居委会门外墙上残存的印记感叹,这都是以前墙上各类牌子经过风吹日晒留下的痕迹。如今,门外只悬挂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居务监督委员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5块标识牌。
近年来,吉阳区民政局本着“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原则,不断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进一步明确村(社区)权责范围,明晰准入事项清单,全面清理基层承担的不合理负担,切实提升为民服务效能,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吉阳区民政局组织大社区工作人员部署清理机制牌子工作。
明晰职责,制定事项清单
“村级组织职责边界不清,牌子多、制度多,村干部反映农村基层承担的任务过重,接受的检查评比过多。”吉阳区干沟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切实从源头上减轻基层负担,吉阳区年前出台《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工作方案》,明确村(社区)履职事项清单及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近期通过收集与村(社区)有业务往来的48家职能单位意见,梳理在基层组织设立工作机制、悬挂标识标牌、协助事务等情况,理清村(社区)“主体责任、协助事项、负面事项”三项清单,进一步明确村(社区)必须干、不能干、视情况可以办等事项内容。对村(居)委会依法履职和协助政府两项清单(2022年版)评估摸底,组织部分村(社区)集中讨论,逐项逐条审核评估两项清单内容,集中梳理村(社区)不能承接的事项及理由。
“该干不该干,有了清单,一目了然。”吉阳区红花村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基层负担减轻了,村干部可以把更多精力聚焦到工作上,更好地为民办实事。
清理规范,严查“滥挂牌”
牌子数量多,是吉阳区开展清理机制牌子和上墙制度专项工作之前较为普遍的情况。日前,吉阳区民政局对40个村(社区)开展调研摸排,发现平均每个办公场所悬挂的牌子超过40块。“一间屋门口要挂七八个职能牌,屋内还要挂机构架构图、日常管理制度等。”对这些有名无实的“花架子”,不少基层干部群众颇有怨言。
中廖村工作人员正在清理机制牌子。
据统计,自开展清理机制牌子和上墙制度专项工作以来,吉阳区民政局通过到村(社区)现场指导和随机抽查,下发整改通知单43份,累计清理内外部机制牌子及制度牌子共1400块,每个村(社区)平均少挂30多块牌子,其中外部牌子已全部清理完毕,挂牌多、乱、杂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南新社区、龙坡社区、临春社区、南丁村等村(社区)成效较为明显。通过规范外部标识牌,有效解决了“有牌无服务,上墙不上心”的问题。
清的是牌子,减的是负担。过去对于基层来说,墙上的每一块牌子,往往都代表着一项职责任务,常常意味着一系列的材料报送、活动安排、指标考核等等。繁多的牌子让大家都疲于应付,有苦难言。“如今,墙面变清爽了,工作事务更清晰,群众来办事也更方便了,我们也可以腾出更多精力为社区群众精细化服务了。”龙坡社区工作人员小符表示。
强化督查,健全常态化机制
清理机制牌子和上墙制度专项工作是为基层减负的第一步,吉阳区民政局还将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持续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形成常抓不懈、长管长严态势。一是到各村(社区)检查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工作情况,并对已上墙的机制牌子进行拍照存档,全面摸清底数,统一建立工作台账,并现场指导如何规范挂牌;二是针对部分未按要求规范和清理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村(社区)进行通报,下发整改通知单,督促村(社区)做好规范清理工作,把“当下改”和“长久治”结合起来,严防反弹回潮。
吉阳区龙坡社区居委会墙上多余的“牌子”被清理干净。
吉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积极推动基层减负增效,持续清理机制牌子,完善“三项清单”目录并组织实施,明晰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健全规范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照清单履职、按清单办事、依清单问责”管理体制,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基层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减负成果。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