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清澈蔚蓝,海滩沙白如银,海岛绿树婆娑,海鸟悠闲觅食……在辽阔的大海中,岛礁披着绿装,像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在无垠的碧波中。每一个到过西沙的人无不被西沙极致的美所惊艳。这种美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几十年来一代代西沙官兵保护蓝色海洋、守护绿色岛礁的生动写实。
西沙琛航岛官兵种植羊角树。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西沙守岛部队官兵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用心用情用力守护西沙的碧海蓝天,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以点滴行动践行“爱国爱岛 乐守天涯”信念。
东岛官兵种植椰子树。
守护海岛精灵
共建温暖的家
琛航岛是永乐海域海龟重要的繁殖地,每到繁殖季节大量海龟上岛产卵繁殖,但有时也会因破网缠住等原因导致海龟受伤搁浅或者被困海滩。琛航岛战士平时遇到在岛礁附近活动的海龟被渔民破网缠住时,都主动解救,并且小心翼翼地为它们清理背上的藤壶,直到康复才放归大海。10多年来,被他们解救过的海龟数量有30多只。
东岛官兵救治野牛。
除了保护海龟外,西沙官兵还不遗余力地保护海鸟、野牛等动物。西沙东岛是著名鸟岛,常年活跃着近10万只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鲣鸟,岛上还有一群护鸟人。
东岛鲣鸟
西沙每年都要经受数次台风袭击。台风来势凶猛,经常将鲣鸟精心营造的鸟巢破坏。每次台风来临前,东岛官兵都组织巡护,将受伤的小鲣鸟从树林抱回,放在宿舍,用小鱼喂养。台风过后,再将小鲣鸟送还大自然。有时,台风突然来临,官兵顶着狂风、冒着暴雨,将小鲣鸟抱回营房。风平浪静后,官兵捡来树枝、树叶,冒着危险爬到树上,将鸟巢搭在牢靠的树枝上。
鲣鸟在休憩。
在守岛官兵的努力下,东岛成了鲣鸟的乐园,鲣鸟也成为东岛的“三宝”之一。目前,东岛除鲣鸟外,还有军舰鸟、燕鸣、金雕、绣眼等40多种鸟类。
呵护蓝色国土
还大海一份清澈
垃圾分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西沙守备部队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完善分类设施,健全收运体系,形成长效机制,抓细抓实每个环节。同时,不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大比拼”“垃圾分类进军营”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官兵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保护岛礁环境。
在西沙其他小岛,官兵们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可回收废弃物和有毒有害垃圾在严格分类的基础上,协调各类船只和永兴环保中心回收转运出岛,禁止任何污染性垃圾流入大海。据了解,2023年,西沙各岛向海南岛转运各类建筑废材、生活垃圾2000余吨,极大地减少了垃圾流入海洋的可能性。
“我们单位每周六上午都组织人员进行环岛海洋垃圾清理行动。”守岛14年的东岛守备部队战士叶鹏说,官兵手持垃圾袋和夹子,穿行在海滩和礁石,捡拾丢弃的塑料瓶、渔网、易拉罐等垃圾。每次清理结束,看着干净整洁的海滩和逐渐减少的垃圾量,虽然汗流浃背,但很有满足感。
在全体官兵的一致努力下,西沙的海更蓝了,水更清了。
建设绿色岛礁
绘就生态版图
1982年,中建岛成功种活第一棵椰子树,至今中建岛荣誉室中还存放着第一棵椰子树结下的椰子。
有人感叹,西沙植树造林真难。再难,西沙人种树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一代代西沙官兵正是凭着这种“愚公移山”般的精神,让西沙的岛礁一天天发生着变化。
高温、高湿、强日照,水资源极度缺乏的自然环境让试图“上岛”的植物萎了花瓣、断了枝干,却没有让西沙守岛官兵停下带“绿”上岛的脚步。为增加岛上生物多样性,中建岛官兵利用探亲、出差等机会,从全国各地背来一包包泥土、树种,在珊瑚沙上填土造地、植树种菜。经过不懈努力,岛上最终成功种植椰子树、木麻黄、马尾松、榄仁树、爬藤、海马草等59种植物。远眺中建岛,昔日南海戈壁正变成生机盎然的海上绿岛。
官兵们说,“树活下来了,我们也能够扎下根,守护好这片绿色国土。”李建威是琛航岛最老的兵,2006年,他第一次登上琛航岛,那时岛上植被稀疏,很多地方还是光秃秃、白茫茫的沙地。看到这幅场景,李建威便下定决心,要为英雄岛增添一抹绿色。业余时间,他在班长带领下,便尝试动手,在码头附近沙地上种植椰子树。担任单位骨干以后,他又带领身边的同志利用业余时间种植椰子树、抗风桐、爬藤等。
大力培育本土树种,厚植西沙生态底色。西沙守备部队负责环保工作的助理员何秉公介绍,去年他们协调地方科研院所技术指导,将老旧蔬菜大棚改造为苗圃培育基地,通过优化土肥配比、购置育苗耗材、专业人员现场培训指导等方式,全年累计培育草海桐、抗风桐等优质岛礁本土苗木约1.2万株,分区移栽,推进营区绿化美化。
在西沙,植树不易,养树更不易。由于气候原因,三沙岛礁植树容易受病虫害侵蚀,成活率低,为植树绿化岛礁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驻岛部队每年都组织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爱国爱岛,乐守天涯。长年坚守在天涯海岛的西沙官兵们,他们爱着祖国的宝岛、爱着万里海疆,同时,也热爱着这片土地的万物生灵。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 通讯员 葛瀚强 江王洋 周思鸿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