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稳饭碗装好“三亚粮”
端稳饭碗装好“三亚粮”

三亚新闻网10月17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不让任何人掉队。” 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近几年来,三亚始终把农业稳产保供作为“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坚定不移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之路,努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

海棠区一南繁基地内,工作人员在展示成熟的杂交水稻。记者 袁永东 摄

守好“米袋子”,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刚收完水稻,正在整地,为冬季瓜菜种植做准备。”在崖州区赤草村的一处田洋上,村民林大哥正在忙碌着,收完水稻的他正为冬季瓜菜种植备耕。

“种瓜得瓜,种粮得粮。”这是三亚秋天的底色,丰收的喜悦让百姓获得感更强了。

这获得感的背后,是三亚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化的结果。2022年以来,三亚结合气候优势和南繁种业优势,全面推行生态高效轮作模式,相继打造了万亩制种、万亩高产稻、千亩优质稻等一批示范基地,进一步优化农业轮作模式,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农业提质增效、耕地持续改良、农民稳定增收,实现了农田生态提升、“钱粮双丰收”。

守好“米袋子”,筑牢粮食安全底线。2023年,省级下达三亚市粮油生产目标11.2万亩,较2022年增加1.9万亩。其中,早稻6.15万亩、晚稻4.75万亩、大豆0.2万亩、油料0.1万亩。

为确保完成粮油生产任务,三亚第一时间印发《三亚市2023年加强粮油生产工作实施方案》,将粮油生产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区,并督促各区做到应种尽种、宜种则种。

据统计,截至9月18日,全市已累计种植粮油作物约11.69万亩,完成率达104%。其中,水稻11.24万亩、大豆0.3319万亩、油料0.1179万亩,基本完成粮油生产年度任务,为实现全年“钱粮双丰收”奠定良好基础,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亚还加大惠农补贴,确保农民受益。目前,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共2590.94万元,其中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507.98万元,涉及38840户13.8736万亩耕地;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82.96万元,涉及13026户4.5416万亩土地。

科学轮作,促进农田“钱粮双丰收” 

“收完水稻,用稻秆培肥养地,为接下来的冬季瓜菜种植做准备。如此轮番种植,能保证土地肥力……”站在田埂上,崖州区崖城村村民蓝大哥向记者分享他的增产之道——稻菜轮作模式。

轮作休耕,让疲倦的土地喘口气、透支的环境养养神。近年来,三亚针对当地气候特点,充分发挥热带农业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农业生产习惯和南繁品种特点,探索出“育种-水稻-绿肥”“瓜菜-制种-绿肥”等轮作模式,有效解决耕地闲置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

用好、用足良好的气候条件,三亚正在推广“十万亩菜+十万亩粮”轮作机制,通过万亩制种、万亩高产稻、千亩优质稻、千亩杂粮等项目,保障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量、增效益,促进“钱粮双丰收”。

目前,三亚制定了《“钱粮双丰收”工作方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九条措施》,累计推行生态高效轮作模式超6万亩,打造了万亩制种、万亩高产稻、千亩优质稻等一批示范基地,进一步优化农业轮作模式。

此外,三亚通过“四算”(算时间、算习惯、算品种、算效益)选定生产模式,充分利用热带地区一年多熟种植优势,结合本地农业生产习惯和南繁品种特点,逐渐摸索并推广出一批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轮作模式。经测算,稻菜轮作模式可为农户增加800元/亩收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以崖州区为例,“菜+稻+绿肥”轮作模式已推广超过2.5万亩。10月到次年3月种植瓜菜,3月到7月种植水稻,8月到10月种植豆科绿肥作物,综合利用下每亩地可增收2000元以上。

2022年12月,三亚稳粮保供案例获国务院肯定。

高标准农田建设绘就好“丰”景

田埂变成宽阔机耕道,水利修到田间地头,土壤越来越肥沃……10月的崖州区水南田洋,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齐全、田间道路畅通,成片田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亚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通过建立良种、良法、良制、良田机制,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选育优质高产品种,端稳农民的“饭碗”。

这几年,三亚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并重、设施建设与地力提升双推进,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有效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2019年以来,三亚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9.32万亩,其中南繁科研育种基地9.59万亩,基本实现南繁基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耕作模式也由农户‘小而散’的种田方式变为了种植大户‘大而专’的经营方式。”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保障三亚落实国家种业安全及粮食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国家热带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自高标准农田投入使用后,机械化水平高了,粮食作物也增产了。目前,三亚推进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项目,通过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筛选出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强的强优势、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不断突破水稻单产潜力。示范种植了超优千号、吉丰优1002、湘两优900、吨两优900等优质水稻品种。其中,2021年双季稻亩产1586公斤,2022年双季稻亩产1581.6公斤,连续两年实现双季稻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

此外,“三亚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高产技术集成项目”探索一年种三季水稻,4月份首季测产843.6公斤,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姜晓莹 赖丹丹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4-05-06 07:4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6 07:2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6 07:4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5 06:37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5 06:4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5 06:3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4 07:4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4 07:5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4 15:51
来源:央视网
端稳饭碗装好“三亚粮”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3-10-17 07:40:33

三亚新闻网10月17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张慧膑)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不让任何人掉队。” 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近几年来,三亚始终把农业稳产保供作为“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坚定不移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之路,努力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

海棠区一南繁基地内,工作人员在展示成熟的杂交水稻。记者 袁永东 摄

守好“米袋子”,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刚收完水稻,正在整地,为冬季瓜菜种植做准备。”在崖州区赤草村的一处田洋上,村民林大哥正在忙碌着,收完水稻的他正为冬季瓜菜种植备耕。

“种瓜得瓜,种粮得粮。”这是三亚秋天的底色,丰收的喜悦让百姓获得感更强了。

这获得感的背后,是三亚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化的结果。2022年以来,三亚结合气候优势和南繁种业优势,全面推行生态高效轮作模式,相继打造了万亩制种、万亩高产稻、千亩优质稻等一批示范基地,进一步优化农业轮作模式,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农业提质增效、耕地持续改良、农民稳定增收,实现了农田生态提升、“钱粮双丰收”。

守好“米袋子”,筑牢粮食安全底线。2023年,省级下达三亚市粮油生产目标11.2万亩,较2022年增加1.9万亩。其中,早稻6.15万亩、晚稻4.75万亩、大豆0.2万亩、油料0.1万亩。

为确保完成粮油生产任务,三亚第一时间印发《三亚市2023年加强粮油生产工作实施方案》,将粮油生产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区,并督促各区做到应种尽种、宜种则种。

据统计,截至9月18日,全市已累计种植粮油作物约11.69万亩,完成率达104%。其中,水稻11.24万亩、大豆0.3319万亩、油料0.1179万亩,基本完成粮油生产年度任务,为实现全年“钱粮双丰收”奠定良好基础,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三亚还加大惠农补贴,确保农民受益。目前,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共2590.94万元,其中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507.98万元,涉及38840户13.8736万亩耕地;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82.96万元,涉及13026户4.5416万亩土地。

科学轮作,促进农田“钱粮双丰收” 

“收完水稻,用稻秆培肥养地,为接下来的冬季瓜菜种植做准备。如此轮番种植,能保证土地肥力……”站在田埂上,崖州区崖城村村民蓝大哥向记者分享他的增产之道——稻菜轮作模式。

轮作休耕,让疲倦的土地喘口气、透支的环境养养神。近年来,三亚针对当地气候特点,充分发挥热带农业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农业生产习惯和南繁品种特点,探索出“育种-水稻-绿肥”“瓜菜-制种-绿肥”等轮作模式,有效解决耕地闲置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

用好、用足良好的气候条件,三亚正在推广“十万亩菜+十万亩粮”轮作机制,通过万亩制种、万亩高产稻、千亩优质稻、千亩杂粮等项目,保障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量、增效益,促进“钱粮双丰收”。

目前,三亚制定了《“钱粮双丰收”工作方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九条措施》,累计推行生态高效轮作模式超6万亩,打造了万亩制种、万亩高产稻、千亩优质稻等一批示范基地,进一步优化农业轮作模式。

此外,三亚通过“四算”(算时间、算习惯、算品种、算效益)选定生产模式,充分利用热带地区一年多熟种植优势,结合本地农业生产习惯和南繁品种特点,逐渐摸索并推广出一批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轮作模式。经测算,稻菜轮作模式可为农户增加800元/亩收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以崖州区为例,“菜+稻+绿肥”轮作模式已推广超过2.5万亩。10月到次年3月种植瓜菜,3月到7月种植水稻,8月到10月种植豆科绿肥作物,综合利用下每亩地可增收2000元以上。

2022年12月,三亚稳粮保供案例获国务院肯定。

高标准农田建设绘就好“丰”景

田埂变成宽阔机耕道,水利修到田间地头,土壤越来越肥沃……10月的崖州区水南田洋,土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齐全、田间道路畅通,成片田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亚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通过建立良种、良法、良制、良田机制,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选育优质高产品种,端稳农民的“饭碗”。

这几年,三亚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并重、设施建设与地力提升双推进,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有效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2019年以来,三亚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9.32万亩,其中南繁科研育种基地9.59万亩,基本实现南繁基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耕作模式也由农户‘小而散’的种田方式变为了种植大户‘大而专’的经营方式。”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保障三亚落实国家种业安全及粮食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国家热带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自高标准农田投入使用后,机械化水平高了,粮食作物也增产了。目前,三亚推进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项目,通过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筛选出产量高、抗病虫能力强的强优势、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不断突破水稻单产潜力。示范种植了超优千号、吉丰优1002、湘两优900、吨两优900等优质水稻品种。其中,2021年双季稻亩产1586公斤,2022年双季稻亩产1581.6公斤,连续两年实现双季稻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

此外,“三亚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高产技术集成项目”探索一年种三季水稻,4月份首季测产843.6公斤,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姜晓莹 赖丹丹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