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门,龙之一脉
港门,龙之一脉

龙王庙对面的渔港停靠许多渔船。 记者 王鑫 摄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如果深挖,龙也是实实在在每日从人们头上掠过的星象。通过对“龙”等星象的观测,中华先人完成了时空定位,踏上数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征程。

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成28个星组,每7宿为一组。其中,“东方苍龙”包含的7宿,连起来的形状像一条龙。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古人认为是龙掌管降雨,而降雨又决定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龙由此成为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

三亚文史工作者、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远来认为,港门的“龙文化”绝对是值得一提的民俗文化。除了现存的龙王庙,当时村里还分为红龙落、黄龙落、黑龙落、白龙落等小集居村组。究其来由,“龙文化”源于当地盛行的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光绪《崖州志》对此有过记载:五月端午,保平里有赛龙船之举。为角粽,祀先祖,以相馈遗。又采芦花、香草、菖艾,浸水供神,浴体。或折艾悬门,以辟疫。是日,士女皆出港门观竞渡。

端午赛龙舟,被保持至今。从崖州区到三亚市,每年皆有竞渡。2017年,凭借在天涯区端午节龙舟赛上获得冠军的出色表现,崖州区乾隆村龙舟队代表三亚赴马来西亚参加槟城国际龙舟嘉年华赛。

这个与今日港门村不过几百米距离的乾隆村,其村名来历也与“龙”有一些关联,也更加有趣。

张远来说,乾隆村原为“港门二村”。现乾隆村委会所在地之前是一片农田,名叫“乾隆田”,在当时的保港镇成立之后,“港门二村”选取“乾隆田”之名改叫“乾隆村”。

根据当地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乾隆田”的叫法有3个版本。

其一:“乾隆田”开垦于清代乾隆年间,由于稻田地势高,田中能自冒清水以自足灌溉,生长出来的稻米颗粒饱满、香甜可口,被古崖州地方官员用以招待客人,食者赞不绝口。久而久之,被列为贡米,乾隆皇帝食用后称赞不已,后人据此而名之。

其二:相传乾隆皇帝曾巡游到此,食用了一碗用当地稻米煮制的米饭,并以扁豆酱蒸鱼佐餐,别有一番滋味,称赞连连。后人为了纪念此事,将产自本地之米的稻田取名“乾隆田”。

其三:当时田地周边古树参天,当地人认为有神龙居住护佑,因此叫作“神龙田”,也有一说法是“神农田”。过去村民的文化不高,不知“神农”在史书上的记载,而常听到乾隆下江南的故事,又因为“神农”和“乾隆”在当地方言读音中相近,故而将“神农”误叫为“乾隆”,将“神农田”叫为“乾隆田”。

及至整个三亚,“龙文化”也无处不在。

在天涯区马岭社区,有红龙街、白龙街、青龙街、黑龙街和黄龙街。相传以前有5条龙镇守大海,守护着这个小村庄。“五龙街”取名,是对“龙”的敬畏和信仰。

“五龙”传说在中华大地基本相同——“五龙”是五行的象征,由五帝五老衍化而来。传说五老体恤民情,常下到民间赐福人民、行善济贫。

青龙,又称苍龙,忠厚仁慈,性情温和,济利物人,节俭守制;赤龙,又称匡王爷、火龙爷,热情有礼,直来直去,逢恶不怕、见善不欺;白龙,主管布雨;黑龙,聪明善良,柔中有刚,所布之雨,时令得当;黄龙,忠厚诚信,宽宏大量,布的雨为和风惠雨,有求必应。

港门龙王庙并不孤单,三亚南边海路有龙王神州庙,南山寺有五爷庙(也称五龙王殿,据说供奉的是东海龙王他们家的老五)。而像每年“二月二”的时节,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会举办“龙抬头节”。

龙王庙,是崖州和三亚古老的容颜。从古至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勇敢地跟大自然搏斗,冒着惊涛骇浪开辟生活通途。

大水冲不走龙王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王鑫)

责任编辑:王雪杉 见习编辑:刘维策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港门,龙之一脉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3-09-13 06:49:30

龙王庙对面的渔港停靠许多渔船。 记者 王鑫 摄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如果深挖,龙也是实实在在每日从人们头上掠过的星象。通过对“龙”等星象的观测,中华先人完成了时空定位,踏上数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征程。

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成28个星组,每7宿为一组。其中,“东方苍龙”包含的7宿,连起来的形状像一条龙。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古人认为是龙掌管降雨,而降雨又决定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龙由此成为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

三亚文史工作者、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远来认为,港门的“龙文化”绝对是值得一提的民俗文化。除了现存的龙王庙,当时村里还分为红龙落、黄龙落、黑龙落、白龙落等小集居村组。究其来由,“龙文化”源于当地盛行的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光绪《崖州志》对此有过记载:五月端午,保平里有赛龙船之举。为角粽,祀先祖,以相馈遗。又采芦花、香草、菖艾,浸水供神,浴体。或折艾悬门,以辟疫。是日,士女皆出港门观竞渡。

端午赛龙舟,被保持至今。从崖州区到三亚市,每年皆有竞渡。2017年,凭借在天涯区端午节龙舟赛上获得冠军的出色表现,崖州区乾隆村龙舟队代表三亚赴马来西亚参加槟城国际龙舟嘉年华赛。

这个与今日港门村不过几百米距离的乾隆村,其村名来历也与“龙”有一些关联,也更加有趣。

张远来说,乾隆村原为“港门二村”。现乾隆村委会所在地之前是一片农田,名叫“乾隆田”,在当时的保港镇成立之后,“港门二村”选取“乾隆田”之名改叫“乾隆村”。

根据当地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乾隆田”的叫法有3个版本。

其一:“乾隆田”开垦于清代乾隆年间,由于稻田地势高,田中能自冒清水以自足灌溉,生长出来的稻米颗粒饱满、香甜可口,被古崖州地方官员用以招待客人,食者赞不绝口。久而久之,被列为贡米,乾隆皇帝食用后称赞不已,后人据此而名之。

其二:相传乾隆皇帝曾巡游到此,食用了一碗用当地稻米煮制的米饭,并以扁豆酱蒸鱼佐餐,别有一番滋味,称赞连连。后人为了纪念此事,将产自本地之米的稻田取名“乾隆田”。

其三:当时田地周边古树参天,当地人认为有神龙居住护佑,因此叫作“神龙田”,也有一说法是“神农田”。过去村民的文化不高,不知“神农”在史书上的记载,而常听到乾隆下江南的故事,又因为“神农”和“乾隆”在当地方言读音中相近,故而将“神农”误叫为“乾隆”,将“神农田”叫为“乾隆田”。

及至整个三亚,“龙文化”也无处不在。

在天涯区马岭社区,有红龙街、白龙街、青龙街、黑龙街和黄龙街。相传以前有5条龙镇守大海,守护着这个小村庄。“五龙街”取名,是对“龙”的敬畏和信仰。

“五龙”传说在中华大地基本相同——“五龙”是五行的象征,由五帝五老衍化而来。传说五老体恤民情,常下到民间赐福人民、行善济贫。

青龙,又称苍龙,忠厚仁慈,性情温和,济利物人,节俭守制;赤龙,又称匡王爷、火龙爷,热情有礼,直来直去,逢恶不怕、见善不欺;白龙,主管布雨;黑龙,聪明善良,柔中有刚,所布之雨,时令得当;黄龙,忠厚诚信,宽宏大量,布的雨为和风惠雨,有求必应。

港门龙王庙并不孤单,三亚南边海路有龙王神州庙,南山寺有五爷庙(也称五龙王殿,据说供奉的是东海龙王他们家的老五)。而像每年“二月二”的时节,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会举办“龙抬头节”。

龙王庙,是崖州和三亚古老的容颜。从古至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勇敢地跟大自然搏斗,冒着惊涛骇浪开辟生活通途。

大水冲不走龙王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王鑫)

责任编辑:王雪杉 见习编辑:刘维策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