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三亚
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三亚

一栋栋鳞次栉比的民宿、一艘艘造型各异的游艇、一株株迎风而立的稻穗……这是近日多位媒体记者在三亚看到的景象。6月28日至30日,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三亚。40余名中央和省级媒体记者,围绕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在三亚博后村、国际免税城、国际游艇中心、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崖州湾科技城等地相继展开调研。不少时隔多年再访三亚的记者感慨,如今的三亚发展日新月异,村落更美了,村民更富了,投资发展的机遇更多了。

◆博后村: 

打造“金牌”民宿

盐碱地里开出“致富花”

调研行的第一站,记者团来到了博后村。哎岬湖畔绿意葱葱、鸟语花香,漫步在湖边,令记者们流连忘返。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身旁碧波荡漾的哎岬湖,十年前曾是一片脏乱差的臭水塘。彼时的博后村,水、电、网均不通,道路多是崎岖的泥巴路,街头远不如现在这般热闹,村民人均年收入仅5200元,种植和养殖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而在2022年,博后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9500元,较十年前翻了两番有余,民宿成了村里炙手可热的产业。

博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村已建成61家民宿,有1863间客房,是省内最大的民宿村之一。去年,博后村民宿共接待游客29.32万人次,营业收入达5542万元。

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是博后村另一特色产业,记者团来访时,亚龙湾国际玫瑰谷购物中心人头攒动,护肤品、玫瑰饼、玫瑰茶……各类玫瑰衍生产品让游客挑花眼。千亩玫瑰园里,不少游客在拍照打卡,拥抱大自然。然而在2009年,这里仍是另一番景象。彼时,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莹在博后村租用了2755亩盐碱地,准备发展热带玫瑰产业。然而想在盐碱地里种出热带玫瑰谈何容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杨莹带领团队经历地表换土、土壤改良、玫瑰种苗培育、品种筛选等环节,最终开创海南玫瑰鲜切花的历史。“土壤改良,每亩花费了约10万元,但是单纯依赖种植业的发展仍然存在局限性。”杨莹说,当前玫瑰谷已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持续带动博后村、六盘村黎族村民增产增收。截至2022年,玫瑰谷累计接待游客约900万人次。

◆三亚国际游艇中心:

打造多功能综合体

让更多人感受“千艇之城”

“南边海国际游艇码头项目拟建设浮码头泊位区和系泊泊位区,布置浮泊位223个、系泊位62个,随着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亚到港访问游艇数量将有所增长。”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副局长汪洋说,三亚国际游艇中心将打造集游艇及相关水上装备品牌展示交易、文化创意、会议会展、轻奢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实现365天常态化游艇展。

俯瞰三亚鸿洲国际游艇码头,游艇云集,风景如画。记者 袁永东 摄

海面上,千帆驶过,尽皆归港。今年4月,2023三亚国际游艇展暨国际酒类展在三亚国际游艇中心举办,吸引了多个国际知名游艇品牌参与展出,众多新产品也在此进行全球首秀。此次记者团来访,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三亚作为“千艇之城”的魅力。

依托游艇产业,三亚中央商务区不断扩大优势,打造园区增长极。截至今年5月底,园区企业总数达6338家。当前,园区基本形成紫金海控、大唐海外、恒力集团为代表的总部经济;以红杉资本、高瓴资本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产业;以珠海免税、海旅免税、中服免税为代表的现代商贸产业;以中旅邮轮、国旅环球、亚光科技为代表的邮轮游艇产业,初步构建起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以蓬勃姿态向“千亿级园区”迈进。

◆崖州湾科技城:

种业、深海“两手抓”

“揭榜挂帅”解疑难

调研行的最后一站,记者团来到崖州湾科技城,感受园区创新探索的澎湃动能。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崖州湾科技城以南繁科技、深海科技为主导产业,坚持“产、学、研、城”深度融合,吸引超9000家企业入驻运营,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经过4年建设,一个高标准、开放共享的“种业+深海”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在崖州湾科技城逐渐成形。人才资源为园区发展赋能。自去年底,崖州湾科技城组建“引智小分队”出岛揽才,吸引一批批国内外优秀人才落户园区。“截至今年2月底,园区已认定引进人才1102名,就业人数2.43万人。”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专职副书记牛晶晶说。

为了让科研与产业走得更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推动企业与实验室联合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围绕企业需求开展种业创新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逐步形成“企业命题、院校答题、市场评估”的成果转化机制。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表示,去年该实验室累计收到40多个项目申报,经专家评审评议后选出其中27个作为第一期“揭榜挂帅”项目,向全国科研单位公开“张榜”。

调研结束后,不少记者表示,为期两天半的调研行虽然短暂,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不只是一座滨海旅游城市。当前,三亚正着力打造“六个标杆”、建设“六个三亚”,加快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和打造自贸港科创高地,努力当好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杆和转型发展的示范,为加快推动海南高质量发展扛起三亚担当。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陈超全)

责任编辑:王雪杉、苏文文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4-05-06 07:4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6 07:2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6 07:4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5 06:37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5 06:4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5 06:3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4 07:4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4 07:5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4 15:51
来源:央视网
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三亚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3-07-04 07:39:04

一栋栋鳞次栉比的民宿、一艘艘造型各异的游艇、一株株迎风而立的稻穗……这是近日多位媒体记者在三亚看到的景象。6月28日至30日,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三亚。40余名中央和省级媒体记者,围绕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在三亚博后村、国际免税城、国际游艇中心、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崖州湾科技城等地相继展开调研。不少时隔多年再访三亚的记者感慨,如今的三亚发展日新月异,村落更美了,村民更富了,投资发展的机遇更多了。

◆博后村: 

打造“金牌”民宿

盐碱地里开出“致富花”

调研行的第一站,记者团来到了博后村。哎岬湖畔绿意葱葱、鸟语花香,漫步在湖边,令记者们流连忘返。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身旁碧波荡漾的哎岬湖,十年前曾是一片脏乱差的臭水塘。彼时的博后村,水、电、网均不通,道路多是崎岖的泥巴路,街头远不如现在这般热闹,村民人均年收入仅5200元,种植和养殖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而在2022年,博后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9500元,较十年前翻了两番有余,民宿成了村里炙手可热的产业。

博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村已建成61家民宿,有1863间客房,是省内最大的民宿村之一。去年,博后村民宿共接待游客29.32万人次,营业收入达5542万元。

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是博后村另一特色产业,记者团来访时,亚龙湾国际玫瑰谷购物中心人头攒动,护肤品、玫瑰饼、玫瑰茶……各类玫瑰衍生产品让游客挑花眼。千亩玫瑰园里,不少游客在拍照打卡,拥抱大自然。然而在2009年,这里仍是另一番景象。彼时,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莹在博后村租用了2755亩盐碱地,准备发展热带玫瑰产业。然而想在盐碱地里种出热带玫瑰谈何容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杨莹带领团队经历地表换土、土壤改良、玫瑰种苗培育、品种筛选等环节,最终开创海南玫瑰鲜切花的历史。“土壤改良,每亩花费了约10万元,但是单纯依赖种植业的发展仍然存在局限性。”杨莹说,当前玫瑰谷已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持续带动博后村、六盘村黎族村民增产增收。截至2022年,玫瑰谷累计接待游客约900万人次。

◆三亚国际游艇中心:

打造多功能综合体

让更多人感受“千艇之城”

“南边海国际游艇码头项目拟建设浮码头泊位区和系泊泊位区,布置浮泊位223个、系泊位62个,随着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三亚到港访问游艇数量将有所增长。”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副局长汪洋说,三亚国际游艇中心将打造集游艇及相关水上装备品牌展示交易、文化创意、会议会展、轻奢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实现365天常态化游艇展。

俯瞰三亚鸿洲国际游艇码头,游艇云集,风景如画。记者 袁永东 摄

海面上,千帆驶过,尽皆归港。今年4月,2023三亚国际游艇展暨国际酒类展在三亚国际游艇中心举办,吸引了多个国际知名游艇品牌参与展出,众多新产品也在此进行全球首秀。此次记者团来访,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三亚作为“千艇之城”的魅力。

依托游艇产业,三亚中央商务区不断扩大优势,打造园区增长极。截至今年5月底,园区企业总数达6338家。当前,园区基本形成紫金海控、大唐海外、恒力集团为代表的总部经济;以红杉资本、高瓴资本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产业;以珠海免税、海旅免税、中服免税为代表的现代商贸产业;以中旅邮轮、国旅环球、亚光科技为代表的邮轮游艇产业,初步构建起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以蓬勃姿态向“千亿级园区”迈进。

◆崖州湾科技城:

种业、深海“两手抓”

“揭榜挂帅”解疑难

调研行的最后一站,记者团来到崖州湾科技城,感受园区创新探索的澎湃动能。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崖州湾科技城以南繁科技、深海科技为主导产业,坚持“产、学、研、城”深度融合,吸引超9000家企业入驻运营,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经过4年建设,一个高标准、开放共享的“种业+深海”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在崖州湾科技城逐渐成形。人才资源为园区发展赋能。自去年底,崖州湾科技城组建“引智小分队”出岛揽才,吸引一批批国内外优秀人才落户园区。“截至今年2月底,园区已认定引进人才1102名,就业人数2.43万人。”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专职副书记牛晶晶说。

为了让科研与产业走得更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推动企业与实验室联合实施“揭榜挂帅”项目,围绕企业需求开展种业创新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逐步形成“企业命题、院校答题、市场评估”的成果转化机制。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表示,去年该实验室累计收到40多个项目申报,经专家评审评议后选出其中27个作为第一期“揭榜挂帅”项目,向全国科研单位公开“张榜”。

调研结束后,不少记者表示,为期两天半的调研行虽然短暂,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不只是一座滨海旅游城市。当前,三亚正着力打造“六个标杆”、建设“六个三亚”,加快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和打造自贸港科创高地,努力当好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杆和转型发展的示范,为加快推动海南高质量发展扛起三亚担当。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陈超全)

责任编辑:王雪杉、苏文文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