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博后村,与群众聊家常、话收成,留下这温暖亿万农民心窝的深情嘱托,也为博后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强大动力。
近年来,杨莹(中)积极参与国际玫瑰文化交流,推动三亚热带玫瑰产业实现国际化发展。记者 王昊 摄
“10年,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无论时间怎么变迁,深藏人们血脉之中的乡土、乡情和乡愁情怀亘古不变。这是感恩的日子:2013年4月9日至2023年4月9日。”十年来,每逢4月9日这一天,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莹都会在微信朋友圈里回忆这段难忘时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时,与群众聊家常、话收成。这句暖心的嘱托,一直鼓舞和激励着博后村干部群众。如今,这句话被博后村的老乡们刻在村中心哎岬湖畔的石碑上,也深深地印在杨莹的心里。
牢记殷殷嘱托,践行初心使命。借助海南自贸港建设东风,在三亚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亚龙湾区域旅游产业全面升级的背景下,杨莹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玫瑰产业融合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助力老乡们致富奔小康。
盐碱地绽放玫瑰花
“我陪同总书记坐电瓶车穿过玫瑰花田,他看着路边的花田说,‘小杨,这都是碱性土地,你怎么种出来的玫瑰?’我当时非常惊讶,他对土壤属性非常了解!”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博后村考察的场景,杨莹依然记忆犹新。
紧邻亚龙湾的博后村,三面环山,常年高温加上台风时海水倒灌,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种植受到很大影响。2009年,玫瑰谷租用博后村2700多亩撂荒多年的盐碱地发展玫瑰产业。
“我们通过多方渠道从省外采购泥炭土,结合自制的生物菌肥对土壤进行改良优化。经过更换地表30到50厘米的土壤后,田间肥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才最终有了现在的景色。”站在一片盛开的玫瑰花田间,看着熙攘的游人,杨莹回忆着在三亚种植玫瑰的往事。
2006年,杨莹将玫瑰种植产业引进三亚。最初引种的玫瑰品种不适合三亚热带气候,苗木定植后出现黄叶、烂根、萌芽能力弱、花朵小、大量死苗等情况。一次次的困难曾让杨莹有了放弃的念头,但凭着对玫瑰事业的那份执着,她继续带领技术部门在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品种筛选等环节加大投入和试验、研究。通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杨莹和技术团队成功种植出海南第一批玫瑰鲜切花,结束了海南没有玫瑰鲜切花的历史!
如今,来自温带地区的玫瑰不仅可以在热带地区的三亚种植,还实现了一年四季有花可赏。“花期间隔一般在30至45天,经过科学的修剪、施肥,我们实现了玫瑰定期开花。”看着一片片盛开的玫瑰花海,杨莹的笑容如玫瑰花一样灿烂。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总书记问了很多问题,最关心的还是村民的收益,对‘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对土地的租金、村民的后续受益情况问得十分仔细。”杨莹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过程中叮嘱她,土地要开发,要增值,才能带动老乡致富,要让玫瑰产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
十年来,这份沉甸甸的嘱托,杨莹一直牢记在心。她始终践行“发展玫瑰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初心,推进玫瑰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带领老乡们致富奔小康。
“目前,我们引进国内外玫瑰品种1500余种,主要包括切花月季、大花月季、丰花月季、藤本月季、食用玫瑰等,现保存种质资源400余个,示范栽培玫瑰品种40多个。”杨莹说,玫瑰花除了有观赏价值,还有食用价值。目前,玫瑰谷已经形成玫瑰种植、玫瑰文化旅游、玫瑰食品加工、玫瑰香化生产等多种产业,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老乡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在玫瑰谷工作的博后村老乡们,从最初的平均每月工资收入不到1000元,到如今平均每月工资收入超过6000元,不仅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每年还可以获得地租租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越过越红火。
“热带玫瑰产业在扎根海南16年的发展历程中,带领6000多名黎族老乡奔小康。”杨莹表示,将借助产业全面升级,把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关联产业植入博后村发展,让更多老乡吃上“玫瑰饭”。
抢抓机遇扬帆起航
“实践证明,只有产业赋能才能助力乡村振兴。”在履职第七届市人大代表、第六届省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杨莹在履职调研、学习中切身感受到农业产业的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使命激励新作为。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亚篇章进程中,三亚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未来,立足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全面提质升级,丰富旅游业态,做大产业“蛋糕”,带动周边村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近年来,三亚市委、市政府以“5A级美丽乡村”为目标,大力推进博后村美丽乡村建设,治理村道和臭水塘,持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曾经“脏乱差”的村庄蝶变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再次提质升级,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推动产业再次升级,做大做强乡村产业,杨莹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再次扬帆起航。“我们规划将玫瑰产业国际贸易中心落户博后村,打造世界精油中心、香精香料集散中心。”杨莹表示,将充分发挥热带玫瑰种植基地的优势,建设玫瑰精油萃取流水线,让玫瑰花原料“零距离”进入精油萃取加工流水线,不仅加工和销售自产的精油产品,还代理加工和销售国内外高端植物香精产品,实现植物香精产品的大宗交易和国际贸易。
“只有玫瑰产业更加‘娇艳’,才会有老乡们的‘富裕花开’。”杨莹表示,将借助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东风,做大做强玫瑰产业,助力更多老乡实现共同富裕。
(记者 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