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生态区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打造特色产业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育才生态区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打造特色产业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肖春雷在地里查看作物长势。记者 刘琪成 摄

位于育才生态区东部山区的那受村,是一个黎族、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庄。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有着丰富的耕地、林地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市农业农村局驻那受村第一书记肖春雷自去年6月入驻以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日前,记者走进那受村,跟随他走进田野、民居,走近村民,看到、听到了他正在书写的答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那受村有耕地面积2431亩,总人口为2463人。当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橡胶、槟榔、冬季瓜菜、水稻种植和外出务工。”在办公室里,谈起村里的实际情况,肖春雷显得异常熟稔。 

肖春雷入驻后,从调研村产业实力和活力入手,走进那受村的8个村小组深入调研,发现许多有待“激活”的资源。而这些现成的农业生产要素被激活后,不仅能增收,更能厚实整个村的产业基础。

在肖春雷的发动下,村里组织各小组的种植技术能手,把租借的大棚修补修补,改造为那受村集体产业育苗示范基地,种植青瓜、菠萝、百香果、辣椒……采用“村委会+科研单位+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发展育苗产业,打造育才南繁产业品牌,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同时,还以村委会为全资法人,牵头指导成立“三亚纳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黎家哥、苗家女”产品商标,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衔接市场化、公司化发展能力。

在那受村冬季瓜菜育苗基地大棚内,正在等待嫁接的青瓜苗绿油油的,格外“精神”。“2021年,那受村育苗基地生产优质青瓜苗120万株,提供给三亚、乐东、保亭、五指山等市县农户,给村集体经济创造90万元经济效益,纯利润30余万元。同时,带动本村农户和32户脱贫户发展青瓜种植200亩,去年产生400万元经济效益。”肖春雷如数家珍般,细数育苗产业壮大那受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那受村育苗示范基地不仅满足当地菜农产业发展需求,还能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一天工作8小时,能挣100多元,还能学门手艺,家门口就业特别便利。”村民周恩花就是育苗产业的受益者之一。

大力发展育苗产业只是那受村产业振兴的其中一步,正在逐步完善的千亩优质水稻示范基地让该村真真正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田间地头。

几场冬雨过后,翻耕后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清新味道,地块一侧,一块“育才生态区那受村委会集体产业示范基地”的公示牌格外醒目,在公示牌上,明确标注了基地概况、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等。“这是我们村的千亩优质水稻示范基地项目,前段时间喜获丰收,亩产近千斤。与传统水稻相比,亩产提高了200斤,村民都很开心。”走在田边的泥土路上,肖春雷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这个好消息。据了解,该项目选种由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优质香米品种“五香优1918”,通过采用“冬季瓜菜+水稻”的种植轮作模式,实现农民增收、耕地增效、粮食增产提质,从而实现“钱粮双丰收”,确保粮食安全。

“明年会继续扩大新品种的种植面积,让村民获得更多收益。”肖春雷介绍,同时,这一批收获的稻谷,将统一以那受村村集体打造的纳寿农家香米“黎家哥”品牌出售,做强那受村“一村一品”村集体经济,提升纳寿农家香米品牌知名度,推进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丰收不止于田间。近年来,那受村的道路翻新了,居民的房屋变美了,村里的公共设施变多了,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肖春雷的心里也慢慢踏实了。“回顾驻村的这段时光,我看到那受村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变为实景图。”肖春雷感慨道。扎根乡村一年多以来,那受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节节攀升。“2021年,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686446元,其中集体产业收入为525251元。村内集体产业收入较2020年增长了227倍。”

肖春雷告诉记者,村里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生活环境改善了,而这些还只是他工作的开始。“我将继续扎根一线,发挥自身行业和岗位优势,带领村民苦干、实干、巧干,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形成‘党委引领、产业驱动、农户参与’的生动局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肖春雷兴致勃勃邀请记者半年后再来那受村,“届时这里的田园风景将会更怡人,这里的乡村图景将更繁盛”。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林林)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育才生态区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打造特色产业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12-06 07:26:23

肖春雷在地里查看作物长势。记者 刘琪成 摄

位于育才生态区东部山区的那受村,是一个黎族、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庄。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有着丰富的耕地、林地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市农业农村局驻那受村第一书记肖春雷自去年6月入驻以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日前,记者走进那受村,跟随他走进田野、民居,走近村民,看到、听到了他正在书写的答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那受村有耕地面积2431亩,总人口为2463人。当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橡胶、槟榔、冬季瓜菜、水稻种植和外出务工。”在办公室里,谈起村里的实际情况,肖春雷显得异常熟稔。 

肖春雷入驻后,从调研村产业实力和活力入手,走进那受村的8个村小组深入调研,发现许多有待“激活”的资源。而这些现成的农业生产要素被激活后,不仅能增收,更能厚实整个村的产业基础。

在肖春雷的发动下,村里组织各小组的种植技术能手,把租借的大棚修补修补,改造为那受村集体产业育苗示范基地,种植青瓜、菠萝、百香果、辣椒……采用“村委会+科研单位+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发展育苗产业,打造育才南繁产业品牌,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同时,还以村委会为全资法人,牵头指导成立“三亚纳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黎家哥、苗家女”产品商标,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衔接市场化、公司化发展能力。

在那受村冬季瓜菜育苗基地大棚内,正在等待嫁接的青瓜苗绿油油的,格外“精神”。“2021年,那受村育苗基地生产优质青瓜苗120万株,提供给三亚、乐东、保亭、五指山等市县农户,给村集体经济创造90万元经济效益,纯利润30余万元。同时,带动本村农户和32户脱贫户发展青瓜种植200亩,去年产生400万元经济效益。”肖春雷如数家珍般,细数育苗产业壮大那受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那受村育苗示范基地不仅满足当地菜农产业发展需求,还能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一天工作8小时,能挣100多元,还能学门手艺,家门口就业特别便利。”村民周恩花就是育苗产业的受益者之一。

大力发展育苗产业只是那受村产业振兴的其中一步,正在逐步完善的千亩优质水稻示范基地让该村真真正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田间地头。

几场冬雨过后,翻耕后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清新味道,地块一侧,一块“育才生态区那受村委会集体产业示范基地”的公示牌格外醒目,在公示牌上,明确标注了基地概况、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等。“这是我们村的千亩优质水稻示范基地项目,前段时间喜获丰收,亩产近千斤。与传统水稻相比,亩产提高了200斤,村民都很开心。”走在田边的泥土路上,肖春雷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这个好消息。据了解,该项目选种由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优质香米品种“五香优1918”,通过采用“冬季瓜菜+水稻”的种植轮作模式,实现农民增收、耕地增效、粮食增产提质,从而实现“钱粮双丰收”,确保粮食安全。

“明年会继续扩大新品种的种植面积,让村民获得更多收益。”肖春雷介绍,同时,这一批收获的稻谷,将统一以那受村村集体打造的纳寿农家香米“黎家哥”品牌出售,做强那受村“一村一品”村集体经济,提升纳寿农家香米品牌知名度,推进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丰收不止于田间。近年来,那受村的道路翻新了,居民的房屋变美了,村里的公共设施变多了,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肖春雷的心里也慢慢踏实了。“回顾驻村的这段时光,我看到那受村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变为实景图。”肖春雷感慨道。扎根乡村一年多以来,那受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节节攀升。“2021年,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686446元,其中集体产业收入为525251元。村内集体产业收入较2020年增长了227倍。”

肖春雷告诉记者,村里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生活环境改善了,而这些还只是他工作的开始。“我将继续扎根一线,发挥自身行业和岗位优势,带领村民苦干、实干、巧干,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形成‘党委引领、产业驱动、农户参与’的生动局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肖春雷兴致勃勃邀请记者半年后再来那受村,“届时这里的田园风景将会更怡人,这里的乡村图景将更繁盛”。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林林)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