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圆袁隆平院士生前梦想! 三亚双季稻亩产达1581.6公斤
再圆袁隆平院士生前梦想! 三亚双季稻亩产达1581.6公斤

10月13日,测产验收现场,收割机在作业。 记者 李学仕 摄

三亚新闻网10月14日消息(记者 张慧膑)“671.6公斤!超过预期目标。” 10月13日,经过约一小时的紧张测产,从崖州区(城西村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传来捷报:杂交水稻双季晚造亩产超过600公斤的预期目标。经测产,2022年该试验田双季亩产达1581.6公斤。

测产专家、科研人员、农户……当天10时30分许,坝头基地里热闹非凡。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组织专家,对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同在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基地实施的2021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海南双季稻亩产3000斤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微风吹动了金灿灿的稻浪,稻穗压弯了稻秆。很难想象,受疫情影响,这片近2个月得不到精细管理的水稻,还能结出如此硕果。

“有病虫害和鸟害,没有及时施肥……”还没开割前,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技术员冀占东担心的语气中多了一些自责。这片试验田,由他负责管理,但受疫情影响,没法做到精细化管理。

“开割!”随着测产专家组的一声令下,收割机在稻田间运转起来。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收割、脱穗、上秤测产后,稻田间传来喜讯:专家组从示范片选取3丘代表性强的田块进行实割测产,试验示范片平均干谷产量为671.6公斤/亩(按标准含水量14%计)。加上早稻测产结果亩产910公斤,两季合计亩产1581.6公斤,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成功突破周年亩产1500公斤目标。

今年5月,在同样的地块,早造测产取得了亩产910公斤的佳绩。而经历“一波三折”后,晚造亩产成绩能破600公斤目标,实属难得——受疫情影响,科研人员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水肥供应、防鸟、防鼠及病虫害的防治也不及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的产量。

“平均亩产671.6公斤。”当验收专家组宣布2022年晚稻测产数据时,冀占东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晚造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太不容易了。”冀占东连叹难得,这次测产充分展示了杂交水稻更加契合实际生产的特点。他介绍,试验示范片应用集成的培育壮秧、幼苗移栽、宽窄行种植、控氮抗倒栽培、防衰壮籽栽培等调控技术,以良法育良种,保障了粮食高产优产。

专家在现场也认为:试验示范片田间长势均衡,茎秆粗壮,抗倒性强,株叶形态好,结实率高,穗大粒多,综合性状良好,较好地展示了品种的丰产和抗病特性。

2021年10月26日,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测产,晚造平均亩产660.36公斤。加上早造平均亩产926.5公斤,双季稻亩产1586.86公斤,创海南水稻双季历史最高纪录;2022年5月21日,早造平均亩产910公斤;10月13日,晚造平均亩产为671.6公斤。在同一地块,连续两年达到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意味着由袁隆平院士生前发起的高产攻关项目又迎丰收。

“这是袁老生前安排的最后一个实验,其实这个实验在全国有好多个点,但是我们这个点表现是比较好的。”海南大学副校长、海南省南繁协会会长曹兵说,测产结果给大家提振信心,有科技的支撑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单产是可以实现的。有了这个基础,明年将扩大15到20个实验点,安排更多的试验田,引进筛选更优质、更高产、抗性更好的品种。

据了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海南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2020年12月20日,在三亚召开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启动会,并成立袁隆平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项目攻关领导小组。经检测土壤肥力、多方比较、反复论证,最终,海口、三亚等地设置了示范试验点。其中,今年崖州区(城西村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试种品种为杂交稻组合吉丰优1002、爽两优138,面积30亩。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4-05-06 07:4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6 07:2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6 07:4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5 06:37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5 06:4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5 06:3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4 07:4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4 07:5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4 15:51
来源:央视网
再圆袁隆平院士生前梦想! 三亚双季稻亩产达1581.6公斤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10-14 07:24:05

10月13日,测产验收现场,收割机在作业。 记者 李学仕 摄

三亚新闻网10月14日消息(记者 张慧膑)“671.6公斤!超过预期目标。” 10月13日,经过约一小时的紧张测产,从崖州区(城西村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传来捷报:杂交水稻双季晚造亩产超过600公斤的预期目标。经测产,2022年该试验田双季亩产达1581.6公斤。

测产专家、科研人员、农户……当天10时30分许,坝头基地里热闹非凡。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组织专家,对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同在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基地实施的2021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海南双季稻亩产3000斤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现场测产验收。

微风吹动了金灿灿的稻浪,稻穗压弯了稻秆。很难想象,受疫情影响,这片近2个月得不到精细管理的水稻,还能结出如此硕果。

“有病虫害和鸟害,没有及时施肥……”还没开割前,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技术员冀占东担心的语气中多了一些自责。这片试验田,由他负责管理,但受疫情影响,没法做到精细化管理。

“开割!”随着测产专家组的一声令下,收割机在稻田间运转起来。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收割、脱穗、上秤测产后,稻田间传来喜讯:专家组从示范片选取3丘代表性强的田块进行实割测产,试验示范片平均干谷产量为671.6公斤/亩(按标准含水量14%计)。加上早稻测产结果亩产910公斤,两季合计亩产1581.6公斤,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成功突破周年亩产1500公斤目标。

今年5月,在同样的地块,早造测产取得了亩产910公斤的佳绩。而经历“一波三折”后,晚造亩产成绩能破600公斤目标,实属难得——受疫情影响,科研人员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水肥供应、防鸟、防鼠及病虫害的防治也不及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的产量。

“平均亩产671.6公斤。”当验收专家组宣布2022年晚稻测产数据时,冀占东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晚造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太不容易了。”冀占东连叹难得,这次测产充分展示了杂交水稻更加契合实际生产的特点。他介绍,试验示范片应用集成的培育壮秧、幼苗移栽、宽窄行种植、控氮抗倒栽培、防衰壮籽栽培等调控技术,以良法育良种,保障了粮食高产优产。

专家在现场也认为:试验示范片田间长势均衡,茎秆粗壮,抗倒性强,株叶形态好,结实率高,穗大粒多,综合性状良好,较好地展示了品种的丰产和抗病特性。

2021年10月26日,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测产,晚造平均亩产660.36公斤。加上早造平均亩产926.5公斤,双季稻亩产1586.86公斤,创海南水稻双季历史最高纪录;2022年5月21日,早造平均亩产910公斤;10月13日,晚造平均亩产为671.6公斤。在同一地块,连续两年达到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预期目标,意味着由袁隆平院士生前发起的高产攻关项目又迎丰收。

“这是袁老生前安排的最后一个实验,其实这个实验在全国有好多个点,但是我们这个点表现是比较好的。”海南大学副校长、海南省南繁协会会长曹兵说,测产结果给大家提振信心,有科技的支撑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单产是可以实现的。有了这个基础,明年将扩大15到20个实验点,安排更多的试验田,引进筛选更优质、更高产、抗性更好的品种。

据了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海南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2020年12月20日,在三亚召开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启动会,并成立袁隆平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项目攻关领导小组。经检测土壤肥力、多方比较、反复论证,最终,海口、三亚等地设置了示范试验点。其中,今年崖州区(城西村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试种品种为杂交稻组合吉丰优1002、爽两优138,面积30亩。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