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这群人逆行而上,只为打赢商品街封控区“巷战”
三亚这群人逆行而上,只为打赢商品街封控区“巷战”

社区居民吴小添主动报名参与志愿服务。 记者 李少云 摄

“0331”疫情突袭三亚,往日热闹的吉阳区商品街社区,成为“最前线战场”之一。

为了打赢这场“巷战”,社区基层党员干部、包点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医护人员每天行走在各巷陌之间,用自己的“超长待机”筑起了一道道“防护墙”。

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群众纷纷加入到这场防疫阻击战,使出“十八般武艺”,形成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倾力守护着商品街社区里的“人间烟火”。

封控区里的“万金油”:基层党支部靠前保障,连续10多天驻点封控区

“最难熬的一关终于过去了,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除了社区内8个封控点90余人的生活保障,还要腾出手来为恢复社区日常生活运转做好提前准备。”4月13日,三亚调整新一轮疫情防控范围,商品街社区从封控区调整为管控区,区域内仅保留8个封控点。这一消息传来,让已经连续13天驻守在封控区的商品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陈泰璋短暂地舒了一口气。“太忙了!太困了!”回忆近段日子,48岁的陈泰璋不由地感慨道。战“疫”初期,因社区被划为封控区域,1.7万多人的入户排查、核酸检测、送菜买药、回应村民的各类需求……这些工作都要靠30多名社区工作者和20多名包点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协调推进,经常是连水都喝不上。每天凌晨5点多起来,深夜送完物资后,还在微信工作群中梳理意见建议、整理群众需求、协调安排工作,十几天来天天都忙到凌晨两三点。

“大家都拼了,只有党员靠上,群众才能跟上,为了尽快战胜疫情,我们社区工作人员都开启了‘连轴转’模式,每天都睡不到四五个小时。” 陈泰璋说,4月1日开展第一轮核酸检测,由社区党总支迅速牵头,30多名党员代表率先垂范,作为先锋力量首先投入到一线的战斗。他们不仅是负责居民衣食住的“管家”,有时还要化身心理调解员,每个人都快成为“万金油”。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商品街封控区内工作有序,物资补充及时,医护增援到位,社区居民也多了一份理解……

社区外围的“跑楼族”:下沉干部日行超2万步“跑楼”服务

步行2万步起,睡眠不到4小时,组织近8000居民核酸采样……这是吉阳区发改委主任符喆在商品街社区外围管控区里“跑楼”的一天。

4月1日,商品街社区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式打响,作为包点责任单位工作人员,符喆在结束大东海隔离区的防控工作后直奔商品街社区,并积极发动单位22名工作人员全员下沉“疫”线,与陈泰璋的封控十三巷打起“配合战”,负责社区外围居民的管控工作。人员摸底、核酸采集、跑楼送物资、协助消杀……每天早上7点不到,在商品街六巷关卡口的符喆就开始部署一天的工作,任务清单密密麻麻。“您好,我们是防疫工作人员,请您配合做核酸……”核酸检测期间,这是符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一天时间,近8000人需要检测,时间紧、任务重,符喆和社区工作人员手持扩音器、戴着口罩,走遍社区里的大街小巷,统计居民情况,告知注意事项,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在细化管控措施的同时,他们还迅速跟进各项暖心服务,撬动更多群众力量,保障重点区域群众特殊时期的生活所需。每天和志愿者将一筐一筐“爱心包”送到一户户封控区居民手中,用真诚实干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肯定。“‘楼’就是我们的阵地,‘跑’则是工作常态,一次又一次的往复中,我们也能够迅速摸清底数,为早日‘清零’提供更加精准的防控措施。”符喆说。

连轴转的“传递员”:社区群众积极加入志愿服务守护美丽家园

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看着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日夜连轴转地忙碌,不少社区居民也深受感动,挺身而出就地“变身”为志愿者,进一步充实了群防群治的基层力量。“我这些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维护核酸采集现场秩序,同时给居家隔离人员送菜、送药、送燃气等生活物资。有的老年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我也可以帮他们操作健康码等。”34岁的社区居民吴小添是主动报名参与志愿服务的一员,连日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成为社区居委会的“帮手”、连轴转的爱心“传递员”。

10多天的志愿者工作给吴小添带来许多感触,“疫情当下,我看着基层工作者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尽最大的能力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当我和他们站在一起的时候,才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现在周围越来越多的邻居、朋友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希望更多人加入到防疫工作中,大家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拧成一股合力,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陈泰璋介绍,目前该社区居民志愿者登记在册的已有50多名,有了他们的支持,社区的防疫工作开展更加顺利了。“志愿者们融入工作非常迅速,有人负责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协助居民申请二维码、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数据采集,有人为社区的独居老人送菜配药等等,他们在社区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记者 李少云)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三亚这群人逆行而上,只为打赢商品街封控区“巷战”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04-15 07:18:07

社区居民吴小添主动报名参与志愿服务。 记者 李少云 摄

“0331”疫情突袭三亚,往日热闹的吉阳区商品街社区,成为“最前线战场”之一。

为了打赢这场“巷战”,社区基层党员干部、包点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医护人员每天行走在各巷陌之间,用自己的“超长待机”筑起了一道道“防护墙”。

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群众纷纷加入到这场防疫阻击战,使出“十八般武艺”,形成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倾力守护着商品街社区里的“人间烟火”。

封控区里的“万金油”:基层党支部靠前保障,连续10多天驻点封控区

“最难熬的一关终于过去了,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除了社区内8个封控点90余人的生活保障,还要腾出手来为恢复社区日常生活运转做好提前准备。”4月13日,三亚调整新一轮疫情防控范围,商品街社区从封控区调整为管控区,区域内仅保留8个封控点。这一消息传来,让已经连续13天驻守在封控区的商品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陈泰璋短暂地舒了一口气。“太忙了!太困了!”回忆近段日子,48岁的陈泰璋不由地感慨道。战“疫”初期,因社区被划为封控区域,1.7万多人的入户排查、核酸检测、送菜买药、回应村民的各类需求……这些工作都要靠30多名社区工作者和20多名包点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协调推进,经常是连水都喝不上。每天凌晨5点多起来,深夜送完物资后,还在微信工作群中梳理意见建议、整理群众需求、协调安排工作,十几天来天天都忙到凌晨两三点。

“大家都拼了,只有党员靠上,群众才能跟上,为了尽快战胜疫情,我们社区工作人员都开启了‘连轴转’模式,每天都睡不到四五个小时。” 陈泰璋说,4月1日开展第一轮核酸检测,由社区党总支迅速牵头,30多名党员代表率先垂范,作为先锋力量首先投入到一线的战斗。他们不仅是负责居民衣食住的“管家”,有时还要化身心理调解员,每个人都快成为“万金油”。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商品街封控区内工作有序,物资补充及时,医护增援到位,社区居民也多了一份理解……

社区外围的“跑楼族”:下沉干部日行超2万步“跑楼”服务

步行2万步起,睡眠不到4小时,组织近8000居民核酸采样……这是吉阳区发改委主任符喆在商品街社区外围管控区里“跑楼”的一天。

4月1日,商品街社区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式打响,作为包点责任单位工作人员,符喆在结束大东海隔离区的防控工作后直奔商品街社区,并积极发动单位22名工作人员全员下沉“疫”线,与陈泰璋的封控十三巷打起“配合战”,负责社区外围居民的管控工作。人员摸底、核酸采集、跑楼送物资、协助消杀……每天早上7点不到,在商品街六巷关卡口的符喆就开始部署一天的工作,任务清单密密麻麻。“您好,我们是防疫工作人员,请您配合做核酸……”核酸检测期间,这是符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一天时间,近8000人需要检测,时间紧、任务重,符喆和社区工作人员手持扩音器、戴着口罩,走遍社区里的大街小巷,统计居民情况,告知注意事项,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在细化管控措施的同时,他们还迅速跟进各项暖心服务,撬动更多群众力量,保障重点区域群众特殊时期的生活所需。每天和志愿者将一筐一筐“爱心包”送到一户户封控区居民手中,用真诚实干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肯定。“‘楼’就是我们的阵地,‘跑’则是工作常态,一次又一次的往复中,我们也能够迅速摸清底数,为早日‘清零’提供更加精准的防控措施。”符喆说。

连轴转的“传递员”:社区群众积极加入志愿服务守护美丽家园

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看着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日夜连轴转地忙碌,不少社区居民也深受感动,挺身而出就地“变身”为志愿者,进一步充实了群防群治的基层力量。“我这些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维护核酸采集现场秩序,同时给居家隔离人员送菜、送药、送燃气等生活物资。有的老年人不会操作智能手机,我也可以帮他们操作健康码等。”34岁的社区居民吴小添是主动报名参与志愿服务的一员,连日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成为社区居委会的“帮手”、连轴转的爱心“传递员”。

10多天的志愿者工作给吴小添带来许多感触,“疫情当下,我看着基层工作者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尽最大的能力为大家做好服务工作,当我和他们站在一起的时候,才体会到他们的不容易。现在周围越来越多的邻居、朋友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希望更多人加入到防疫工作中,大家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拧成一股合力,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陈泰璋介绍,目前该社区居民志愿者登记在册的已有50多名,有了他们的支持,社区的防疫工作开展更加顺利了。“志愿者们融入工作非常迅速,有人负责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协助居民申请二维码、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数据采集,有人为社区的独居老人送菜配药等等,他们在社区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记者 李少云)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