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琼央企、省企在三亚有何发展机遇?
驻琼央企、省企在三亚有何发展机遇?

浪起奋楫时,风正好扬帆。

会场外风雨交加,会场内激情澎湃。9月28日下午,三亚市与驻琼央企、省企招商座谈会热烈进行。

这场座谈会,政企“以心交心”,谈成绩、聊挑战、提需求、献建议。

这不仅是场座谈会,更是一场政企之间的“双向奔赴”。

现场作推介、晒机遇,一批含金量十足的项目集中签约,这场“双向奔赴”硕果累累。

俯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记者 陈聪聪 摄

发展优势

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场座谈会?

此次会议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攻坚之年、“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央地合作、政企协同、共谋发展的重要举措。

宏观来看,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由“打基础、搭框架”迈向“成体系、强质效”的新阶段。

三亚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正全力打造“一标杆、五个区”,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宜居宜游宜业现代化美丽滨海城市,努力在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挑大梁、当先锋。驻琼央企、省属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经济大盘的“稳定器”“压舱石”,是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三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关键支撑。

迈向新征程,三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驻琼央企、省属企业的深度参与和鼎力支持,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为驻琼央企、省属企业提供广阔舞台和发展前景。

近年来,三亚经济发展持续向“新”发力,结构更优,活力迸发。

依托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政策红利,推动旅游消费升级,离岛免税销售额占全省比重超60%,带动旅游消费从“观光型”向“度假购物型”转变;

积极推动境外航线网络不断完善,累计开通32条境外航线,通航24个境外城市;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三亚加快建设“南繁硅谷”,目前已落地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集聚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南繁产业及其关联企业2800余家,涉南繁种业经营主体收入总额突破100亿元;

推动深海科技创新,以高水平建设三亚深海科技城和南山港“科考母港”为工作抓手,系统谋划深海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海南自贸港科创高地。

深化央地、省地合作,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投资热土

现场推介环节,真诚满满,晒出机遇。

古语有云:以士待之,必以士报之,以众待之,则以众报之。以礼待士诚为贵,周公吐哺士归心。

三亚深知,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跑。

近年来,三亚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可谓下足了功夫——

颁布全省首个营商领域地方政府规章《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迭代出台《三亚市2025年冲刺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动297项涉及社会高频事项办结时限整体缩减31.47%,完成600项事项划转承接工作;

出台《深入推进三亚市跨部门综合监管行动方案(2024-2025年)》,依托省“互联网+监管”系统,推进审批、监管、执法工作衔接和数据共享;

首创“政企约见平台”“政务服务京东网店”、营商环境大众评审机制,推行“涉企活动统筹监测系统”,进一步规范涉企活动;

打造“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一户一码”市场云监管等三亚特色信用应用场景集群,在全省及全国性信用应用场景赛事中获奖数量居全省首位。

三亚优化营商环境的这一路,每一步,掷地有声;每一程,道路以诚。

如今,让企业敢干、敢闯、敢投的土壤日益肥沃。

筑好巢引凤来。目前,三亚引进“三类500强”企业41家、央企8家、总部企业3家;举办各类专题招商推介活动67场,实现招商项目签约金额180.18亿元。

这是一个奋进的新时代,一个离梦想最接近的新时代。

眼下,驻琼央企、省属企业在三亚机遇几何?

机遇一:产业升级“赛道宽”,驻琼央企、省属企业可当“领航者”。

三亚的产业蓝图,早已勾勒出清晰的发力方向。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的巩固壮大,到南繁种业、深海科技“两个未来产业”的培育突破,再到黄金珠宝加工、深海装备制造“千亿级产业园”的谋篇布局,三亚正从“传统旅游城市”向“现代化产业新城”加速转型。这其中,每一条赛道都为驻琼央企、省属企业预留了“施展空间”。

机遇二:绿色发展“底色亮”,驻琼央企、省属企业能做“先行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三亚而言,良好生态环境既是“最强优势”,也是“最大本钱”。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定位,让三亚在发展中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而这恰恰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驻琼央企、省属企业提供了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机遇。

机遇三:制度创新“空间广”,驻琼央企、省属企业可成“探路者”。

海南自贸港的核心优势,在于制度集成创新,三亚的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作用日益凸显。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已构建起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为核心,以“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主要特征的政策制度体系,为驻琼央企、省属企业提供了制度创新的“试验场”。 

机遇多、赛道广,投资三亚就是投资了最好的未来。

未来之路

真金白银的投资,足以证明企业对三亚发展潜力的看好。

现场签约的一批项目,涵盖低空经济、城市更新、国际教育、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这批项目签约落地,无疑将为三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全新动能。

为什么这么肯定?

近年来,驻琼央企、省属企业积极融入三亚发展大局,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三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主力军”。

企业是三亚发展的“顶梁柱”,也是幸福的“筑梦人”。

在省属企业方面,自“十四五”实施以来,由省国资委审核批准在三亚设立有4家公司(省属企业下属注册地在三亚的约30余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5个,目前累计完成投资近300亿元。

驻琼央企方面,截至今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央企在三亚设立区域总部10家、各级子企业100家,占全省驻琼央企总数的11.9%。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投资68.5亿元。

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就业的岗位,是发展的动能,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有句话说得好,“城市和企业家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中旅集团、中粮集团、华润集团等央企打造了三亚国际免税城、太古里、大悦城等标杆项目,省属企业也投资建设了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项目等,共同助力三亚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

在热带农业和种业领域,中国中化、国投、中信等央企推动南繁硅谷建设,海垦集团重点推进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建设项目、海垦果业国家芒果示范区项目等,积极聚焦“向种图强”。

高新技术和深海科技领域,中国海油、中船集团、招商局等央企布局“深海一号”、深海科技城等项目,填补国内深海科研空白,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驻琼央企和省属企业在三亚实施的重大项目,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更提升了城市功能水平和民生福祉。2021年至2025年8月,省属企业对三亚的综合财力贡献已超90亿元。

再看未来,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正式启动。届时,海南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约6600个税目商品实现零关税,覆盖范围高达74%。

开放的舞台,亦是合作的平台。

三亚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发展潜力巨大。政企共同拥抱发展新的春天,势如破竹,正当其时。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责任编辑:刘维策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09-28 09:0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8 06:3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7 06:38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7 06:3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7 06:3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7 06:32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7 09:4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6 10:2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6 10:21
来源:三亚新闻网
驻琼央企、省企在三亚有何发展机遇?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9-29 10:10:07

浪起奋楫时,风正好扬帆。

会场外风雨交加,会场内激情澎湃。9月28日下午,三亚市与驻琼央企、省企招商座谈会热烈进行。

这场座谈会,政企“以心交心”,谈成绩、聊挑战、提需求、献建议。

这不仅是场座谈会,更是一场政企之间的“双向奔赴”。

现场作推介、晒机遇,一批含金量十足的项目集中签约,这场“双向奔赴”硕果累累。

俯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记者 陈聪聪 摄

发展优势

为什么要举办这样一场座谈会?

此次会议是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攻坚之年、“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央地合作、政企协同、共谋发展的重要举措。

宏观来看,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进入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由“打基础、搭框架”迈向“成体系、强质效”的新阶段。

三亚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正全力打造“一标杆、五个区”,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宜居宜游宜业现代化美丽滨海城市,努力在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挑大梁、当先锋。驻琼央企、省属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经济大盘的“稳定器”“压舱石”,是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三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关键支撑。

迈向新征程,三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驻琼央企、省属企业的深度参与和鼎力支持,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为驻琼央企、省属企业提供广阔舞台和发展前景。

近年来,三亚经济发展持续向“新”发力,结构更优,活力迸发。

依托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政策红利,推动旅游消费升级,离岛免税销售额占全省比重超60%,带动旅游消费从“观光型”向“度假购物型”转变;

积极推动境外航线网络不断完善,累计开通32条境外航线,通航24个境外城市;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三亚加快建设“南繁硅谷”,目前已落地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集聚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的南繁产业及其关联企业2800余家,涉南繁种业经营主体收入总额突破100亿元;

推动深海科技创新,以高水平建设三亚深海科技城和南山港“科考母港”为工作抓手,系统谋划深海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海南自贸港科创高地。

深化央地、省地合作,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投资热土

现场推介环节,真诚满满,晒出机遇。

古语有云:以士待之,必以士报之,以众待之,则以众报之。以礼待士诚为贵,周公吐哺士归心。

三亚深知,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跑。

近年来,三亚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可谓下足了功夫——

颁布全省首个营商领域地方政府规章《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迭代出台《三亚市2025年冲刺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动297项涉及社会高频事项办结时限整体缩减31.47%,完成600项事项划转承接工作;

出台《深入推进三亚市跨部门综合监管行动方案(2024-2025年)》,依托省“互联网+监管”系统,推进审批、监管、执法工作衔接和数据共享;

首创“政企约见平台”“政务服务京东网店”、营商环境大众评审机制,推行“涉企活动统筹监测系统”,进一步规范涉企活动;

打造“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一户一码”市场云监管等三亚特色信用应用场景集群,在全省及全国性信用应用场景赛事中获奖数量居全省首位。

三亚优化营商环境的这一路,每一步,掷地有声;每一程,道路以诚。

如今,让企业敢干、敢闯、敢投的土壤日益肥沃。

筑好巢引凤来。目前,三亚引进“三类500强”企业41家、央企8家、总部企业3家;举办各类专题招商推介活动67场,实现招商项目签约金额180.18亿元。

这是一个奋进的新时代,一个离梦想最接近的新时代。

眼下,驻琼央企、省属企业在三亚机遇几何?

机遇一:产业升级“赛道宽”,驻琼央企、省属企业可当“领航者”。

三亚的产业蓝图,早已勾勒出清晰的发力方向。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的巩固壮大,到南繁种业、深海科技“两个未来产业”的培育突破,再到黄金珠宝加工、深海装备制造“千亿级产业园”的谋篇布局,三亚正从“传统旅游城市”向“现代化产业新城”加速转型。这其中,每一条赛道都为驻琼央企、省属企业预留了“施展空间”。

机遇二:绿色发展“底色亮”,驻琼央企、省属企业能做“先行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三亚而言,良好生态环境既是“最强优势”,也是“最大本钱”。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定位,让三亚在发展中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而这恰恰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驻琼央企、省属企业提供了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机遇。

机遇三:制度创新“空间广”,驻琼央企、省属企业可成“探路者”。

海南自贸港的核心优势,在于制度集成创新,三亚的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作用日益凸显。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已构建起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为核心,以“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主要特征的政策制度体系,为驻琼央企、省属企业提供了制度创新的“试验场”。 

机遇多、赛道广,投资三亚就是投资了最好的未来。

未来之路

真金白银的投资,足以证明企业对三亚发展潜力的看好。

现场签约的一批项目,涵盖低空经济、城市更新、国际教育、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这批项目签约落地,无疑将为三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全新动能。

为什么这么肯定?

近年来,驻琼央企、省属企业积极融入三亚发展大局,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三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主力军”。

企业是三亚发展的“顶梁柱”,也是幸福的“筑梦人”。

在省属企业方面,自“十四五”实施以来,由省国资委审核批准在三亚设立有4家公司(省属企业下属注册地在三亚的约30余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5个,目前累计完成投资近300亿元。

驻琼央企方面,截至今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央企在三亚设立区域总部10家、各级子企业100家,占全省驻琼央企总数的11.9%。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投资68.5亿元。

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就业的岗位,是发展的动能,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有句话说得好,“城市和企业家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中旅集团、中粮集团、华润集团等央企打造了三亚国际免税城、太古里、大悦城等标杆项目,省属企业也投资建设了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项目等,共同助力三亚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

在热带农业和种业领域,中国中化、国投、中信等央企推动南繁硅谷建设,海垦集团重点推进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建设项目、海垦果业国家芒果示范区项目等,积极聚焦“向种图强”。

高新技术和深海科技领域,中国海油、中船集团、招商局等央企布局“深海一号”、深海科技城等项目,填补国内深海科研空白,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驻琼央企和省属企业在三亚实施的重大项目,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更提升了城市功能水平和民生福祉。2021年至2025年8月,省属企业对三亚的综合财力贡献已超90亿元。

再看未来,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正式启动。届时,海南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约6600个税目商品实现零关税,覆盖范围高达74%。

开放的舞台,亦是合作的平台。

三亚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发展潜力巨大。政企共同拥抱发展新的春天,势如破竹,正当其时。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责任编辑:刘维策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