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三亚如何落子?
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三亚如何落子?

潮起海之南,奋楫自贸港。

2025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在这关键时期,市委八届九次全会3月10日召开,明确提出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的目标要求。

聚焦国家所需、海南所谋、三亚所能和未来所向,三亚坚持“五向图强”,聚焦种业和深海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种业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是我国首个公共科考码头,可以满足国内最大主流科考船的靠泊需求。记者 陈聪聪 摄

A

何为三亚的“国之大者”?

三亚的“国之大者”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莅临海南,其中6次深入三亚考察调研或出席重大活动,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三亚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南海是开展深海研发和试验的最佳天然场所,一定要把这个优势资源利用好,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

……

从一颗种子到无垠海洋,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关注的两件事,都是“国之大者”,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事。国家之所需、人民之所需、时代之所需,就是“国之大者”。

殷殷嘱托,重若千钧,如领航灯塔,照亮前路、指引航向。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大潮中,省委、省政府赋予三亚新使命: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立足“纬度”“温度”“深度”,加快建设“南繁硅谷”,推动深海科技创新,全力打造海南自贸港科创高地。

新蓝图,托起新高地;新产业,引领新发展。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三亚贯彻中央和省委赋予的改革开放新使命和创新驱动发展新目标,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聚力打造自贸港科创高地。

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三亚胸怀“国之大者”,挺膺实干担当,聚焦种业和深海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种业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三亚章节。

B

为何三亚的底气十足?

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旅游城市三亚行不行?有没有底气?

这个问题,在崖州湾畔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崖州湾科技城规划面积近70平方公里,目前正在推进“双城、一港、一基地、一谷”建设,即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国内首座公共科考码头——南山港、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和生物谷。

近年来,三亚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和“三度一色”(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绿色生态)等优势,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创新,聚焦南繁育种、深海科技两个关键,举全市之力建设崖州湾科技城。

俯瞰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三角梅科博园。记者 李学仕 摄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短短的6年时间,崖州湾畔崛起了一座科技新城,一次次的蜕变和跨越,奏响了三亚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强音。

——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汇聚4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0个院士工作站,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头部科研机构落地,科研力量迅速提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院校科研单位,逐步形成由国字号科研院所、双一流高校、本省科研机构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科研创新体系;

——以中国种子集团、国投种业、大北农、舜丰生物、华大基因等头部企业为牵引,加快打造种业新高地,南繁种业初具规模;

——牵手赛默飞科技、罗氏诊断、因美纳等国际头部企业,引入英特尔、科大讯飞等企业,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低空经济、生命科学、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三角梅科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落地,宜居宜业科技园区逐步成型;

……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三亚特色、高点定位”,三亚聚焦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实践地,推动崖州湾科技城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三亚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自贸港科创高地。

6年时间,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在南海之滨加速崛起。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的崖州湾科技城在向世人证明: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三亚有底气、有信心,也有能力。

C

三亚未来有何作为?

说起三亚,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一抹碧海蓝天的诗与远方,耳边响起的是《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悠悠歌声……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对于一座旅游城市而言,有何优势可言?未来又有何作为?

三亚位于北纬18度,面向南海,依海而立,因海而兴。这里不仅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资源。

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上展示的各类优质种子。记者 李学仕 摄

众所周知,三亚不仅是世界著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还是中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每年冬春季节,600多家南繁单位的6000多名育种工作者集聚三亚,紧锣密鼓开展玉米、水稻、大豆等各类作物新品种繁育工作。

2024年1月31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五部门联合编制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在三亚发布,三亚探索打造种业科技创新策源地,高水平建设南繁硅谷的发展蓝图更加清晰。

“海南自贸港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充分发挥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作用,种子进口将更加便利、安全”“三亚得天独厚的气候,是种业发展的天然优势”……在2024年亚洲种子大会上,国内外企业不断探讨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区域优势、环境优势,让更多国际企业看到了三亚育种产业未来可期。

“在我国深海科技发展版图之中,三亚具有得天独厚的临海优势,距离千米水深海域约100海里,科考船从三亚出港到抵达深海,可当天实现往返。”在去年举行的第二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上,海洋科技专家纷纷表示,三亚应发挥得天独厚的临海优势,打造我国深海科技的“桥头堡”。

如何把政策优势、区域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一项项科技成果。

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五向图强”产业能级,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全力支持、服务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一二三次产业一体化谋划推进、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种业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从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制造参与,到海试水深首次突破 4000米的深海采矿车“开拓二号”,再到“溟渊计划”(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首期四项成果的发布……

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

一项项三亚科技成果足以说明: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三亚未来可期,三亚创新发展大有可为。

(记者 王昊)

责任编辑:王雪杉、赵世曦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5-03-13 06:5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3-13 06:43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3-13 06:4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3-12 11:13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3-12 06:3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3-11 06:5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3-11 06:4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3-11 06:3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3-11 06:35
来源:三亚新闻网
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三亚如何落子?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3-14 06:49:11

潮起海之南,奋楫自贸港。

2025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在这关键时期,市委八届九次全会3月10日召开,明确提出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的目标要求。

聚焦国家所需、海南所谋、三亚所能和未来所向,三亚坚持“五向图强”,聚焦种业和深海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种业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是我国首个公共科考码头,可以满足国内最大主流科考船的靠泊需求。记者 陈聪聪 摄

A

何为三亚的“国之大者”?

三亚的“国之大者”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莅临海南,其中6次深入三亚考察调研或出席重大活动,作出系列重要指示,为三亚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南海是开展深海研发和试验的最佳天然场所,一定要把这个优势资源利用好,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

……

从一颗种子到无垠海洋,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关注的两件事,都是“国之大者”,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事。国家之所需、人民之所需、时代之所需,就是“国之大者”。

殷殷嘱托,重若千钧,如领航灯塔,照亮前路、指引航向。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大潮中,省委、省政府赋予三亚新使命: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立足“纬度”“温度”“深度”,加快建设“南繁硅谷”,推动深海科技创新,全力打造海南自贸港科创高地。

新蓝图,托起新高地;新产业,引领新发展。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三亚贯彻中央和省委赋予的改革开放新使命和创新驱动发展新目标,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聚力打造自贸港科创高地。

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三亚胸怀“国之大者”,挺膺实干担当,聚焦种业和深海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种业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三亚章节。

B

为何三亚的底气十足?

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旅游城市三亚行不行?有没有底气?

这个问题,在崖州湾畔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崖州湾科技城规划面积近70平方公里,目前正在推进“双城、一港、一基地、一谷”建设,即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国内首座公共科考码头——南山港、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和生物谷。

近年来,三亚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和“三度一色”(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绿色生态)等优势,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创新,聚焦南繁育种、深海科技两个关键,举全市之力建设崖州湾科技城。

俯瞰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三角梅科博园。记者 李学仕 摄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短短的6年时间,崖州湾畔崛起了一座科技新城,一次次的蜕变和跨越,奏响了三亚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强音。

——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汇聚4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0个院士工作站,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头部科研机构落地,科研力量迅速提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院校科研单位,逐步形成由国字号科研院所、双一流高校、本省科研机构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科研创新体系;

——以中国种子集团、国投种业、大北农、舜丰生物、华大基因等头部企业为牵引,加快打造种业新高地,南繁种业初具规模;

——牵手赛默飞科技、罗氏诊断、因美纳等国际头部企业,引入英特尔、科大讯飞等企业,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低空经济、生命科学、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三角梅科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落地,宜居宜业科技园区逐步成型;

……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三亚特色、高点定位”,三亚聚焦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实践地,推动崖州湾科技城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三亚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自贸港科创高地。

6年时间,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在南海之滨加速崛起。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的崖州湾科技城在向世人证明: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三亚有底气、有信心,也有能力。

C

三亚未来有何作为?

说起三亚,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一抹碧海蓝天的诗与远方,耳边响起的是《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悠悠歌声……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对于一座旅游城市而言,有何优势可言?未来又有何作为?

三亚位于北纬18度,面向南海,依海而立,因海而兴。这里不仅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资源。

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上展示的各类优质种子。记者 李学仕 摄

众所周知,三亚不仅是世界著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还是中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每年冬春季节,600多家南繁单位的6000多名育种工作者集聚三亚,紧锣密鼓开展玉米、水稻、大豆等各类作物新品种繁育工作。

2024年1月31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五部门联合编制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在三亚发布,三亚探索打造种业科技创新策源地,高水平建设南繁硅谷的发展蓝图更加清晰。

“海南自贸港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充分发挥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作用,种子进口将更加便利、安全”“三亚得天独厚的气候,是种业发展的天然优势”……在2024年亚洲种子大会上,国内外企业不断探讨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区域优势、环境优势,让更多国际企业看到了三亚育种产业未来可期。

“在我国深海科技发展版图之中,三亚具有得天独厚的临海优势,距离千米水深海域约100海里,科考船从三亚出港到抵达深海,可当天实现往返。”在去年举行的第二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上,海洋科技专家纷纷表示,三亚应发挥得天独厚的临海优势,打造我国深海科技的“桥头堡”。

如何把政策优势、区域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一项项科技成果。

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五向图强”产业能级,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全力支持、服务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一二三次产业一体化谋划推进、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种业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从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制造参与,到海试水深首次突破 4000米的深海采矿车“开拓二号”,再到“溟渊计划”(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首期四项成果的发布……

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

一项项三亚科技成果足以说明:打造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三亚未来可期,三亚创新发展大有可为。

(记者 王昊)

责任编辑:王雪杉、赵世曦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