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三亚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市委党校隆重开幕,市长陈希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24年工作,并对2025年工作进行安排。
2024年,三亚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把握经济复苏向好发力期、自贸港开放优势转化期、主导产业潜能释放期、城市转型发展攻坚期“四期叠加”机遇,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争创自贸港建设标杆和转型发展示范上迈出了新步伐、交出了新答卷。 2025年三亚将谋划哪些重点工作?记者第一时间梳理政府工作报告,摘干货划重点,带大家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2024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这一年,我们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更加稳固。
这一年,我们抢抓机遇、争先进位,对外开放的步伐更加坚定。
这一年,我们科学谋划、系统推进,自贸港科创高地和国际旅游胜地的功能建设显著提升。
这一年,我们用心用情、民生为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这一年,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2024年
三亚创造多个“第一”
■开通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
■全省首单科技研发综合转化保险在三亚开出。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海南分中心首次达成国际版权实质性交易。
■三亚国际邮轮访问港旅客出入境吞吐量首次跃居全国首位。
■成功举办首届全球野生稻联盟国际研讨会。
■实现首次国内综合性体育赛事各地区代表团大团圆和首次赛事所有比赛大项参赛运动员民族成份大团圆,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三亚篇章”。
■全国首创实施“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
■首批6家日企入驻三亚市日本企业孵化中心。
■海南首个共享冷库信息平台在三亚上线运行。
2024年主要工作
1
坚持扩需求、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项目投资有力推进。优化重大项目跟踪推进机制,深入开展重大项目集中攻坚,全市50个重点推进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全力激活旅游消费需求,开展“龙腾三亚”系列主题营销活动,推出130余项旅游消费特惠产品。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2
坚持谋创新、促开放,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
全力做好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全市7个封关运作设施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8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3个海警工作站进驻运行。
积极把握自贸港政策和RCEP叠加机遇。务实推进“两个总部基地”三亚示范区建设,一批龙头链主企业以三亚为出海总部基地开展国际业务,首批6家日企入驻三亚市日本企业孵化中心。
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新上线功能,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全市货物贸易完成304.5亿元,同比增长25.7%,服务贸易完成83.4亿元,同比增长52.3%。
3
坚持抓改革、增活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提升新水平。完成三批次600余项行政审批(备案)事项集中划转工作,实现“一门受理、一套标准、一章审批”。大力推行行政审批流程再造,266个高频事项审批效率提升30%以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20天以上。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创新海域海岛开发保护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在重点园区全面推广企业筹建“无费区”服务。
4
坚持转方式、调结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旅游品质显著提升。深化“三亚放心游”“一户一码”等监管制度应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壮大。现代种业加快发展,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综合实验室等科研项目加快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总部核心科研基地等重大科研平台建成投用。深海科技产业加速集聚。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增效。
5
坚持优布局、塑形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面貌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科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详细规划向城镇、乡村、生态、海洋等全域覆盖。城市品质提质升级。聚焦规划引领,围绕公共绿地、道路管网等建设,启动三亚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
6
坚持严治理、强保护,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不折不扣抓好第二轮、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污染防治有力有效。废旧交通工具拆解与利用中心建成投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工建设,藤桥西河、亚龙溪排污整治取得明显进展。生态优势持续巩固。蜈支洲岛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获评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绿色发展加速推进。
7
坚持惠民生、暖民心,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教育供给。推进健康三亚建设。加大安居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加强养老托育服务。实现低收入人口社会救助扩围增效。
文体设施加快完善。市综合档案馆、市博物馆加快建设,南繁博物馆建设筹展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平安三亚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护苗”专项行动。积极应对台风“摩羯”“潭美”及强降雨影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8
坚持提效能、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加强审计监督和财政管理。出台土地储备、城中村改造、乡村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领域资金管理办法。
大力提升政府效能。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事创业呈现崭新气象。
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政府工作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部署要求,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确保封关运作顺利实施,构建具有三亚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增进民生福祉,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高水平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和自贸港科创高地,为将海南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和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作出三亚贡献。
2025年三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左右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左右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以内
■节能减排和碳排放强度下降完成省下达任务,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2025年重点工作
1
坚定不移扩大有效需求,在推动经济以进促稳上奋力争先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抓项目、扩投资和提信心、促消费同发力,大力推动内需潜力释放,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大力激发消费潜能。加速释放“两新”政策效能,提升汽车、家电、家居家装等大宗消费,培育发展特色餐饮、文化娱乐、体育赛事等消费新场景。
大力发展首发首秀首店经济,依托消博会、电影节等大型展会,推动国内外知名品牌在三亚发布新品、开设首店、开展首秀首展。
壮大消费市场经营主体,增强政策发力,积极引导优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进一步扩大经营,支持消费领域市场主体分支机构转设独立法人,不断做大消费增量。
持续激活免税市场,大力开展主题促销和岛外推介,坚持机票、酒店、景点、免税一体发力,深化线上平台和线下酒店联合营销,推动设立离岛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推动离岛免税购物和旅游消费新场景深度衔接,提升离岛免税购物吸引力。
全力推动投资增效。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成效。
2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发展,在开创自贸港建设新局面上奋力争先
聚焦自贸港封关运作“一号工程”,持续加大压力测试力度,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确保如期实现封关运作目标,做到平稳有序、万无一失、首战必胜。
全面做好封关运作工作。用足用好自贸港开放政策。继续推动自贸港核心政策加快落地,享惠面扩容增量。加快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政策落地,促进游戏出海、跨境电商、数字直播、来数加工等新兴业态集聚。
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持续提升国际化水平,做好引进“外资、外贸、外国人”三篇文章。积极推动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高端消费、金融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吸引跨国公司在三亚设立区域总部、结算中心、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
实现更高水平开放。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建立健全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构筑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
3
坚定不移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奋力争先
坚持将发展主导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前瞻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三亚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旅游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大力推进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提质升级,高标准谋划具有引爆效应的旗舰型旅游项目,加快建设中免太古里、超级万象城、宽窄巷子海棠故事、超级地中海等一批文旅综合体,继续引进一批大型游乐园、商业综合体项目,发展国际高端健康服务产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引领区。
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推动现代服务业再上新台阶。
提升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水平。
4
坚定不移提升城市品质,在打造热带滨海城市上奋力争先
坚决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完善设施配套,大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品质城市。
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交通体系。推进三亚新机场选址、规划等前期工作,加快建设G98大三亚段扩容工程、凤凰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大茅隧道改造等重大交通项目。
推动三亚经济圈协同发展。促进文旅“共兴”,持续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推出一系列三亚经济圈配套旅游产品及精品旅游线路。
5
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在建设和美乡村促进共同富裕上奋力争先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提升农村发展、建设、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升农村建设水平。筑牢农村经济基础。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原则,升级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农文旅品牌,加快发展特色民宿、农业体验、休闲观光等农旅融合新业态。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设施管护,健全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防控机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
6
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上奋力争先
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办好民生实事,让民生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出台《三亚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实施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11所,新增学位1万个。
大力建设健康三亚。推动三亚经济圈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北大口腔医院三亚分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等项目建成投用。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安居房建设,努力满足本地居民、常住居民、引进人才的住房需求。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全面展示崖州文化,挖掘开发黄道婆、鉴真等历史名人资源,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
7
坚定不移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在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三亚上奋力争先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环境治理水平。以美丽三亚建设规划纲要为统领,大力实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工程,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完善循环经济产业园设施配套,推动布草洗涤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与集散中心、垃圾焚烧发电厂(五期)项目,加快推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厂扩建。
8
坚定不移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奋力争先
大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严格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推动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零跑动”政务服务改革,出台《三亚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法》,推进“海易办”平台与三亚市一体化政务平台融合。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自贸港风险防控体系,推行“首席风险官”制度,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实战化水平,建设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资金、人员、货物、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监管。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健全现代预算管理制度,优化园区开发财政投入模式,完善区级财政体制,持续推进强区扩权。
2025年三亚努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大力建设法治政府。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各方面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水平。
大力建设效能政府。持续优化“办成事”的机制、打造“好办事”的环境、形成“办好事”的生态。建立项目化、制度化、岗位化、责任化的工作推进机制,促进政府工作减负、提质、增效。
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一线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为基层减负担。
大力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刘盈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