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撤镇设区”十周年!发生了这些变化
三亚“撤镇设区”十周年!发生了这些变化

敢蹚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敢拓前人没垦过的荒,才能开辟新的空间。

当重要时刻的来临,时间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2015年1月2日,三亚市新设立的四个区正式挂牌成立,时间在凝神屏息间被“定格”,六个镇的记载被历史收藏,成为一段回忆,三亚吹响城市发展新纪元的号角。

站在三亚撤镇设区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来时路,三亚全市上下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成就,改革开放大潮似劲风鼓帆、巨轮破浪,一往无前。

如今的三亚,凭借“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抢抓机遇、谋定后动、蹄疾步稳,奋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书写着奋斗者的精彩答卷。

【区划调整】

基层治理更高效

“以前结婚登记都要到市区办理,撤镇设区后,在‘家门口’就能领证,太方便了。”陈先生是崖城人,2015年崖州区成立后,他从一个村民变身为城市居民,成为撤镇设区后的受益者——当时他打算和女友登记结婚,原计划要找时间和女朋友一起到市区登记,当了解到在区民政局就可以登记后,第一时间在“家门口”领了证,节省了时间。

三亚撤镇设区在群众关注瞩目中完成,在可感可知中受益。

2014年1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海南省调整三亚市部分行政区划。

此后,三亚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着手开展区级机构设置研究、新设各区区划勘界等工作。

行政区划调整后,三亚设立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四个区。

三亚按照“管理模式扁平化、部门设置综合化、资源配置合理化”的思路,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基本框架,合理划分市、区两级之间的权责关系,更多地下放管理权限,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

随着职能权限的明确和下放,各区在具体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主要作用,便民服务更加高效,城市治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经济社会的长足稳健快速发展。 

“区直管村和社区,减少了管理层级,基层需求能够更准确传上来,同时将更多资源下沉给社区,也能就近解决很多问题,群众办事更方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三亚通过撤镇设区,调整了行政管理体制,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让资源夯实发展基础。

【协调发展】

资源配置更优化

转瞬十年,行走于鹿城大地,目之所及皆是生机勃勃:国家海岸海棠湾畔高星级酒店林立,灯火通明;迎宾路上高楼如璀璨明珠,镶嵌在道路两侧,五彩灯光将夜空点缀得如梦如幻;崖州湾科技城围绕“南繁”“深海”国之大者,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撤镇设区后,各区在更大的范围内统筹安排,促进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与优化配置,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海棠区以“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为定位,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吉阳区以热带特色现代农业为王牌,使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天涯区扎实推进“精美天涯”发展战略,突出旅游龙头产业,做好临空经济大文章;崖州区则以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现代新型工业为抓手,重点发展南繁科研育种、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产业……

如今走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面貌日新月异。

各实验团队“揭榜挂帅”开展科研攻关,科企深度融合,加速种业成果转化。各个南繁科研团队在基地里赶收种子材料,准备下一步的育种工作。

“刚来到这里时还是荒地,半年时间项目主体都封顶了。亲眼看着这些大楼一天天‘长高’,科技城建设越来越好,真的很开心。”中建三局集团(海南)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大豆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中心项目工作人员岳恒说,这几年,他见证了科技城的一次次“蝶变”:一个个重点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科研人员、科研成果不断汇聚,为这座新兴之城注入了科技力量。

而在育才生态区,一个个新奇特优品种,成为了一颗颗致富果,带动乡村振兴,为育才生态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各区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既独立突破,又组团发展,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服务为民】

民生保障更有力

增进民生福祉,是一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

各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

在月川社区长者食堂里,饭菜飘香,老人们欢聚一堂,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幸福时光。“这里的饭菜种类多,营养搭配好,很适合我们的口味,现在吃饭方便多了,再也不用天天愁吃什么了!”73岁的麦向荣说。

长者食堂的设立,不仅解决了老人们吃饭难的问题,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如今,包括海棠区龙海大社区、吉阳区月川社区、天涯区朝阳社区、崖州区深海科技城社区、育才生态区马脚村在内的12家长者食堂建设完成。

各区坚持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推进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按规定参保。此外,一个个硬件设施优、服务效果好、群众满意度高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暖心驿站等陆续建成,为户外劳动者构筑温暖港湾。

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发展跨区域教育集团和三亚经济圈教育集团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均衡配置、协同发展。崖州湾科技城南开中小学校、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崖州区外国语学校、三亚学院附属小学等18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开学,西南大学三亚中学等14所中小学校挖潜扩班。

如今在三亚,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加快释放的民生红利让市民群众共享深化改革成果。日益厚植的民生福祉,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站在过去与未来接续的交汇点上回望,发展奋斗是三亚最鲜明的底色。10年里,三亚这片土地上浪奔浪流、潮起潮涌,汇聚起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站在新的起点,三亚凝心聚力,加快发展,一起向未来,去追求绚丽的蜕变,实现高质量腾飞。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蔡炳先 冯晨阳)

原标题:

十年蝶变万象新 踔厉奋发逐梦行

——三亚“撤镇设区”十周年发展综述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三亚“撤镇设区”十周年!发生了这些变化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5-01-02 07:38:27

敢蹚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敢拓前人没垦过的荒,才能开辟新的空间。

当重要时刻的来临,时间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2015年1月2日,三亚市新设立的四个区正式挂牌成立,时间在凝神屏息间被“定格”,六个镇的记载被历史收藏,成为一段回忆,三亚吹响城市发展新纪元的号角。

站在三亚撤镇设区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来时路,三亚全市上下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成就,改革开放大潮似劲风鼓帆、巨轮破浪,一往无前。

如今的三亚,凭借“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抢抓机遇、谋定后动、蹄疾步稳,奋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书写着奋斗者的精彩答卷。

【区划调整】

基层治理更高效

“以前结婚登记都要到市区办理,撤镇设区后,在‘家门口’就能领证,太方便了。”陈先生是崖城人,2015年崖州区成立后,他从一个村民变身为城市居民,成为撤镇设区后的受益者——当时他打算和女友登记结婚,原计划要找时间和女朋友一起到市区登记,当了解到在区民政局就可以登记后,第一时间在“家门口”领了证,节省了时间。

三亚撤镇设区在群众关注瞩目中完成,在可感可知中受益。

2014年1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海南省调整三亚市部分行政区划。

此后,三亚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着手开展区级机构设置研究、新设各区区划勘界等工作。

行政区划调整后,三亚设立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四个区。

三亚按照“管理模式扁平化、部门设置综合化、资源配置合理化”的思路,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基本框架,合理划分市、区两级之间的权责关系,更多地下放管理权限,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

随着职能权限的明确和下放,各区在具体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主要作用,便民服务更加高效,城市治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经济社会的长足稳健快速发展。 

“区直管村和社区,减少了管理层级,基层需求能够更准确传上来,同时将更多资源下沉给社区,也能就近解决很多问题,群众办事更方便了。”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三亚通过撤镇设区,调整了行政管理体制,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让资源夯实发展基础。

【协调发展】

资源配置更优化

转瞬十年,行走于鹿城大地,目之所及皆是生机勃勃:国家海岸海棠湾畔高星级酒店林立,灯火通明;迎宾路上高楼如璀璨明珠,镶嵌在道路两侧,五彩灯光将夜空点缀得如梦如幻;崖州湾科技城围绕“南繁”“深海”国之大者,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撤镇设区后,各区在更大的范围内统筹安排,促进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与优化配置,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海棠区以“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为定位,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吉阳区以热带特色现代农业为王牌,使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天涯区扎实推进“精美天涯”发展战略,突出旅游龙头产业,做好临空经济大文章;崖州区则以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现代新型工业为抓手,重点发展南繁科研育种、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产业……

如今走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面貌日新月异。

各实验团队“揭榜挂帅”开展科研攻关,科企深度融合,加速种业成果转化。各个南繁科研团队在基地里赶收种子材料,准备下一步的育种工作。

“刚来到这里时还是荒地,半年时间项目主体都封顶了。亲眼看着这些大楼一天天‘长高’,科技城建设越来越好,真的很开心。”中建三局集团(海南)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大豆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中心项目工作人员岳恒说,这几年,他见证了科技城的一次次“蝶变”:一个个重点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科研人员、科研成果不断汇聚,为这座新兴之城注入了科技力量。

而在育才生态区,一个个新奇特优品种,成为了一颗颗致富果,带动乡村振兴,为育才生态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各区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既独立突破,又组团发展,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服务为民】

民生保障更有力

增进民生福祉,是一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

各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

在月川社区长者食堂里,饭菜飘香,老人们欢聚一堂,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幸福时光。“这里的饭菜种类多,营养搭配好,很适合我们的口味,现在吃饭方便多了,再也不用天天愁吃什么了!”73岁的麦向荣说。

长者食堂的设立,不仅解决了老人们吃饭难的问题,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如今,包括海棠区龙海大社区、吉阳区月川社区、天涯区朝阳社区、崖州区深海科技城社区、育才生态区马脚村在内的12家长者食堂建设完成。

各区坚持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推进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按规定参保。此外,一个个硬件设施优、服务效果好、群众满意度高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暖心驿站等陆续建成,为户外劳动者构筑温暖港湾。

通过推进集团化办学,发展跨区域教育集团和三亚经济圈教育集团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均衡配置、协同发展。崖州湾科技城南开中小学校、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崖州区外国语学校、三亚学院附属小学等18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开学,西南大学三亚中学等14所中小学校挖潜扩班。

如今在三亚,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加快释放的民生红利让市民群众共享深化改革成果。日益厚植的民生福祉,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

站在过去与未来接续的交汇点上回望,发展奋斗是三亚最鲜明的底色。10年里,三亚这片土地上浪奔浪流、潮起潮涌,汇聚起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站在新的起点,三亚凝心聚力,加快发展,一起向未来,去追求绚丽的蜕变,实现高质量腾飞。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蔡炳先 冯晨阳)

原标题:

十年蝶变万象新 踔厉奋发逐梦行

——三亚“撤镇设区”十周年发展综述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