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三亚,发展日新月异,每个人都有机会一展所长,与改革同脉络,与时代共呼吸,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高”“海南自贸港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又一发展良机”……9月29日,在三亚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三亚社会各界人士代表踊跃发言,讲述自身参与三亚发展建设历程的所见所闻,立足当下谋未来,感慨自己生活在了一个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新时代。
1987年,三亚升格为地级市以来,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全市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团结奋斗,三亚经济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从祖国南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渔村到国内外知名的现代化热带滨海城市的华丽“蜕变”。
经济社会各领域百花齐放,昂首阔步向前进
75年来,三亚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建档立卡2251户10053人脱贫退出,1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摘帽出列。
以博后村为代表的美丽乡村,把握时代之机,乘风而上。原来的博后村发展落后、环境恶劣,村民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就业;如今的博后村鸟语花香、风景秀丽,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打造美丽乡村以来,我们立足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度假产业,民宿增至64家,社会投资达17亿元,形成以‘滨海度假、乡村旅游、森林康养’为核心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格局,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博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说,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博后村会成为全省乡村振兴“五朵金花”中亮眼的“金花”。
75年来,三亚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三亚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用“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城市“颜值”。2023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0.08%。
“扎根三亚14年,看着三亚成为一座现代化、干净美丽的城市,高楼林立、绿树成荫,道路状况很好,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三亚马雷维京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法国人高德华说。
守正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锚定改革再出发
75年来,三亚改革开放取得全面突破。2020-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25.8%,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5.6%;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001家,年均增长45.6%。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士扎根三亚,将这里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如今,三亚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
“近年来,我看见越来越多外籍教师来到三亚,为当地学生带来不同文化视角和教育方法,提升三亚教育水平的同时,为培养国际视野的人才奠定基础。”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国际学院外籍教师周纳丹认为,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蓬勃兴起,三亚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75年来,三亚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跨越。1987年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35亿元增长为2023年的971.34亿元。近些年,三亚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发展,30余家省部级及以上科创平台、19所高等院校和1.1万余家企业落户崖州湾科技城,三亚由国际旅游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变。
“近年来,我们坚持‘地方出题、我院攻关’的总体思路,构建院地协同攻关机制,先后构建海南豇豆全生育期重大病虫害防控集成技术体系,搭建南繁基地智慧管理平台,建立‘博士村长服务团’等工作机制,对口帮扶乡村,以技术支撑和成果赋能,助力帮扶对象打造海南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中国农科院南繁研究院院长彭军表示,该院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锚定国家粮食安全总目标,持续“向种图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好“五位一体”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为三亚国际种业科创高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历史赋予新使命,时代呼唤新担当。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三亚奋进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和自贸港科创高地,当好自贸港建设标杆和转型发展示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三亚新篇章。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陈超全)
原标题:
三亚社会各界人士代表论发展、谈履职、述心声
昂首阔步向前进 锚定改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