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引进优质资源 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三亚引进优质资源 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开栏的话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为指引,聚焦打造“改革开放发展标杆、国际旅游消费标杆、南繁深海科创标杆、生态文明标杆、社会治理标杆、民生幸福标杆”,全力抓好各项工作高质高效落实,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即日起,本报推出“聚焦三亚 打造‘六个标杆’系列报道”。本报记者深入一线基层,采取“蹲点采访”形式,聚焦百姓就医、“菜篮子”工程、安居房建设等方面,以鲜活的新闻报道,多维度、全方面展现三亚在奋力打造“六个标杆”进程中取得的成就,总结推广基层干部的好经验好做法,为三亚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标杆凝聚蓬勃力量。

五月百花开,花香伴夏来。5月14日晚,坐落在天涯区凤翔路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校园里,学生们正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晚自习。作为天涯区第一所基础教育优质学校,这所学校解决了周边居民孩子的就近入学。

“学校开设英语、德语等六门外语特色课程,外语课实行小班化,学生主修英语、辅修第二外语、可选修第三外语。”孩子不仅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还接受优质教育,这让三亚市民郭女士倍感惊喜。“名校不是梦,就在家门口,孩子在这里学习每天都快快乐乐的。入校以来,他变得更有礼貌、更懂事,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很乐意与我们分享。”

给学生带来丰富新奇体验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创设的多样化办学方式。学校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外语见长、文理并举、五育兼备、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国际型预备英才为目标。

“我们小班有20个学生,大家互帮互助,老师也对我们很好。”郭女士的孩子掰着手指头,对一个学期以来自己在该校学到的知识和参加的活动娓娓道来。“我们采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该校校长朱玮雪表示,学校利用在上海的大学资源,大力引入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力争形成多样化的生态教育圈。

得益于不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亚不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的同时,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也在不断丰富,让学生们收获更多自信,快乐成长。

5月15日16时许,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天涯区槟榔小学学生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跑向操场,伴随着节奏欢快的黎族歌曲,孩子们在操场上跳起竹竿舞。他们手拉手围成圈,用欢快的舞姿演绎黎族传统文化,跳出“最炫民族风”。

学生们踊跃参加学校各种课后服务活动。

“我们都很喜欢跳竹竿舞这项课后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增进友谊,还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槟榔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浦说。

“槟榔小学98%的学生是黎族学生。学校设置了课后服务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除了提供作业辅导外,还开设了竹竿舞、黎陶、黎族乐器灼吧、朗诵等十余门特色课程,不断提升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黎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槟榔小学副校长邢琼芳介绍,这一举措实施以来,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

“课后特色课程更丰富,孩子的兴趣爱好也多了。”提到这一年多来孩子在教育方面的变化,吉阳区丹州小学学生家长罗雅月嘴角微微上扬,“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是每一位家长的期盼。如今,这一愿望得以实现。”

“去年,三亚投资4.87亿元建设公办学校,东岸幼儿园、南岛幼儿园等6个公办幼儿园建成开园,提供学前教育公办学位1560个;市第九小学三亚湾校区、上海世外崖州外国语学校建成招生,增加中小学公办学位3300个。投入2亿元对学校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多来,三亚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在全市范围内组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名校+弱校”教育联合体,发挥“名校”办学品牌优势,“以优帮弱”“促优补短”,提升办学效益,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公办学校。

责任编辑:姜晓莹 赖丹丹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三亚引进优质资源 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3-05-16 08:49:12

■开栏的话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为指引,聚焦打造“改革开放发展标杆、国际旅游消费标杆、南繁深海科创标杆、生态文明标杆、社会治理标杆、民生幸福标杆”,全力抓好各项工作高质高效落实,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即日起,本报推出“聚焦三亚 打造‘六个标杆’系列报道”。本报记者深入一线基层,采取“蹲点采访”形式,聚焦百姓就医、“菜篮子”工程、安居房建设等方面,以鲜活的新闻报道,多维度、全方面展现三亚在奋力打造“六个标杆”进程中取得的成就,总结推广基层干部的好经验好做法,为三亚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标杆凝聚蓬勃力量。

五月百花开,花香伴夏来。5月14日晚,坐落在天涯区凤翔路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校园里,学生们正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晚自习。作为天涯区第一所基础教育优质学校,这所学校解决了周边居民孩子的就近入学。

“学校开设英语、德语等六门外语特色课程,外语课实行小班化,学生主修英语、辅修第二外语、可选修第三外语。”孩子不仅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还接受优质教育,这让三亚市民郭女士倍感惊喜。“名校不是梦,就在家门口,孩子在这里学习每天都快快乐乐的。入校以来,他变得更有礼貌、更懂事,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很乐意与我们分享。”

给学生带来丰富新奇体验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创设的多样化办学方式。学校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外语见长、文理并举、五育兼备、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国际型预备英才为目标。

“我们小班有20个学生,大家互帮互助,老师也对我们很好。”郭女士的孩子掰着手指头,对一个学期以来自己在该校学到的知识和参加的活动娓娓道来。“我们采用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该校校长朱玮雪表示,学校利用在上海的大学资源,大力引入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力争形成多样化的生态教育圈。

得益于不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亚不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的同时,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也在不断丰富,让学生们收获更多自信,快乐成长。

5月15日16时许,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天涯区槟榔小学学生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跑向操场,伴随着节奏欢快的黎族歌曲,孩子们在操场上跳起竹竿舞。他们手拉手围成圈,用欢快的舞姿演绎黎族传统文化,跳出“最炫民族风”。

学生们踊跃参加学校各种课后服务活动。

“我们都很喜欢跳竹竿舞这项课后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增进友谊,还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槟榔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浦说。

“槟榔小学98%的学生是黎族学生。学校设置了课后服务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除了提供作业辅导外,还开设了竹竿舞、黎陶、黎族乐器灼吧、朗诵等十余门特色课程,不断提升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黎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槟榔小学副校长邢琼芳介绍,这一举措实施以来,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

“课后特色课程更丰富,孩子的兴趣爱好也多了。”提到这一年多来孩子在教育方面的变化,吉阳区丹州小学学生家长罗雅月嘴角微微上扬,“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是每一位家长的期盼。如今,这一愿望得以实现。”

“去年,三亚投资4.87亿元建设公办学校,东岸幼儿园、南岛幼儿园等6个公办幼儿园建成开园,提供学前教育公办学位1560个;市第九小学三亚湾校区、上海世外崖州外国语学校建成招生,增加中小学公办学位3300个。投入2亿元对学校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多来,三亚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在全市范围内组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名校+弱校”教育联合体,发挥“名校”办学品牌优势,“以优帮弱”“促优补短”,提升办学效益,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公办学校。

责任编辑:姜晓莹 赖丹丹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