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第二场“党代表通道”答记者问摘登
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第二场“党代表通道”答记者问摘登

4月27日下午,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第二场“党代表通道” 活动在海南广场9号楼一楼中庭举行。

4月27日16时30分,省委宣传部在海南广场9号楼一楼中庭举行第二场“党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邀请省委常务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王磊;海口海关关长、党委书记施宗伟;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包洪文;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周长强;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政府副镇长,五星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丽萍;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劲松;海南省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铁军;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毛东利;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研究员初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蔡强回答记者提问。

三亚日报将10名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答记者问发言梳理摘登,敬请关注。

王磊:

“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是海南发展的“指南针”“定盘星”和“同心圆”

“‘1348’战略一经推出,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中共海南省委常务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王磊所说的“1348”战略,即“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

据王磊介绍,“一本”指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根本遵循;“三基”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制度基石;“四梁”是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为目标定位;“八柱”系以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体系、社会治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组织领导体系为稳固支撑。

“我相信‘1348’战略一定会成为海南未来发展的‘指南针’‘定盘星’和‘同心圆’,指引海南未来发展的道路。”王磊说,下一步,海南将抓好“1348”战略框架的学习培训,让“1348”战略精神指导海南自贸港的推进工作,确保如期顺利实现封关运作,助力海南尽早进入自贸港时代。

施宗伟:

下大力气推进“放开一线、管住二线”压力测试

“全岛封关运作不是指把海南围起来。”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海口海关关长、党委书记施宗伟表示,封关运作就是要真正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在全岛建设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全岛封关运作并不是一个物理或地理概念,不是把海南围起来才叫封关。”施宗伟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已经明确了封关运作所要具备的要素。首先,要初步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其次,早期政策安排要落地见效,收获早期成果。再次,海南岛内要形成一流的营商环境。最后,海南要实现各种要素聚集,形成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交汇点,当这些工作做好后,海南才算是为封关运作做好准备。

据施宗伟介绍,海口海关将下大力气推进“放开一线、管住二线”的压力测试,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推广和促进以零关税、低税率为特征的自贸港政策,进行更大范围的压力测试。

接下来,海口海关将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智慧海关监管平台,以及制度监管框架和监管办法等,确保政策可操作、可落地,构建真正安全有效、风险可控的防控体系。

包洪文:

把三亚打造成国际旅游胜地和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

打造“南繁硅谷”、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一直是三亚的重点工作。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包洪文在“党代表通道”上做出了解答。

三亚将大力建设“南繁硅谷”,全力支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举全市之力争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三亚将推动南繁与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深度融合,让老百姓打上‘南繁工’、吃上‘南繁饭’、发上‘南繁财’。”包洪文说,三亚将推动海洋产业创新发展,积极创建深海科学与智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平台,着力培育海洋生物、海洋医药、海洋能源等一批重点产业。

同时,三亚将全力支持科研主体技术攻关,并加快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充分发挥中国(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尽快形成“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提升科技创新环境。

包洪文提到,三亚将落实党代会报告中“做优做精三亚经济圈,打造国际旅游胜地、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的具体要求。“我们将聚焦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战略定位,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大型文旅消费综合体,建设国内替代出境旅游和吸引消费回流目的地城市。”包洪文介绍,三亚将加快推进海南西环铁路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G98环岛高速公路大三亚段扩容工程等项目,促进三亚经济圈交通互联互通,持续推动三亚与陵水、乐东、保亭等周边市县产业协同、设施互联、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周长强:

海南将从6大方面发力建设高水平健康岛

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岛”,未来5年海南卫生健康事业将如何发展?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周长强围绕健康岛建设的主题,提出了6大发展目标。

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是重要的民生工作,关系到自贸港封关后的公共卫生风险管控,系自贸港建设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将围绕影响人均寿命的重要因素,实施高血压、糖尿病、肝癌防治等相关健康行动。”周长强呼吁,健康海南建设是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周长强介绍,海南将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加强“1+5”区域中心的能力建设,落实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围绕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海南将构建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体系。

海南将建设国家区域中心、省级区域中心,建设50个临床医学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县级医院胸痛、卒中等五大中心建设,强化县医院的救治和转运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在健康产业发展方面,海南将充分发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作用,促进更多的医疗消费回流。”周长强说,海南还要利用独有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康养、气候医学、健康养老以及健康旅游。

黄丽萍:

乡村振兴要在产业振兴上下功夫

“乡村要振兴,产业一定要振兴。”面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政府副镇长、五星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丽萍说,她将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振兴乡村,让更多村民过上好日子。

推动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我们将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黄丽萍说,未来五星村将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乡村振兴的福利。

在农业工作中,为了解决五星村农业灌溉用水和农村污水治理问题,黄丽萍组织人员清理沟渠12.5公里,在3个行政村建立了集中污水处理站,解决了农村污水乱排乱放问题。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黄丽萍坚持对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实施动态管理,对全镇953户脱贫户槟榔种植情况进行摸底排查,为下一步脱贫户的农业转型做准备,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要靠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黄丽萍说,2021年,一批退伍军人、返乡青年加入助力五星村发展的队伍中来,使她对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多的信心。

李劲松:

全力打造“陆海空”三大科技创新高地

“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翻身仗,印发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六翻番、六突破’的目标任务。”省科学技术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劲松表示,一年多来,全省上下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实现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首战告捷。 

李劲松表示,2021年海南R&D上报数增长40%、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3%、高新技术企业营收增长28%、国家科技项目数增长26.5%、国家平台数增长28.5%、规上工业企业内设研发机构数量分别增长34.6%。海南省全国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上升2位。“圆满完成科技翻身仗‘六翻番’首年任务。” 

“聚焦国家急需、海南所长,打造‘陆海空’三大科技创新高地成效显著。”李劲松透露,种业创新方面,成立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挂牌,“南繁硅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深海科技方面,“奋斗者”号创全国载人深潜记录,万米潜次和人数跃居世界首位,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揭牌并实体化运行。航天科技方面,海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加快建设航天城科技创新公共平台。 

下一步,省科技系统将以党建引领,锚定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目标,紧盯“六翻番、六突破”的翻身仗的重点任务,加快构建“一省两市三高地”区域创新体系,让科技创新成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陈铁军:

不断丰富离岛免税商品品类 提供更加便利和快乐的购物体验

“海南独特的生态条件,可以将全省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规划和开发,形成处处有旅游的全域旅游格局。”海南省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铁军围绕海南旅游业转型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海南旅游业要突出特点和优势,紧盯国际国内的消费热点,以及未来旅游消费的变化趋势,不断创新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陈铁军说,海南要重点打造医疗旅游、康养旅游、海洋旅游、森林旅游、会议和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城市休闲和文化体验旅游等新业态。

在发展高端购物、医疗和教育方面,陈铁军建议,海南要深入做好引导消费回流的“三篇文章”,形成一批购物旅游、医疗旅游和教育旅游的集聚区。此外,对环岛旅游公路驿站的建设,陈铁军也建议,要对驿站周边的旅游资源进行联动开发,形成一批自然景观和文化形态都非常丰富、陆地和海洋相连通的环岛旅游目的地。

陈铁军还关注海南离岛免税的发展,他认为,海南要增强离岛免税经营主体的议价能力,与国外的著名品牌商进行谈判,不断丰富商品的品类、品牌,给予更好的供应保障和优惠的价格条件,还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提供更加便利和快乐的购物体验。

毛东利:

以减污降碳协同为主线 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各项工作

建设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贸港,是海南一直在努力的目标。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毛东利提出了海南未来5年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

“未来5年,海南将继续保持全国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巩固保障海南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构建起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毛东利提出了3项主要任务,并将通过“守底线、出亮点、作贡献”三方面开展工作。

“我们将开展包括‘六水共治’在内的污染防治工作,完成中央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整治,并全面开展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内的各类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毛东利介绍,下一步海南将巩固并拓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禁塑”、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六水共治”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标志性项目,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海南样板。

毛东利说,海南还要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巩固绿碳基础,加强蓝碳研究,进一步探索、挖掘、发挥好海南“碳库”潜力,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作出海南贡献。

初众: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真正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真正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研究员初众围绕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针对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初众认为,海南可加快推进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打造世界热带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进国际重要人才中心建设,打造国际热带农业科技人才智库;发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的重要作用。

海南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优势是区域气候条件。“海南可采用多学科交叉,开展科技协同创新,全产业链条闭环式发展,促进加快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初众看到,万宁市正在打造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围绕咖啡、斑兰、诺丽等多种本土资源,发展三产融合的特色产业。

此外,初众还建议海南持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强实力、扩影响”,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体系的建立,结合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出“中国声音”。

蔡强:

“三步走”实现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

自由贸易港往往都有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税制特点,海南自贸港也不例外。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海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蔡强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财税政策和制度安排将“三步走”,未来自贸港企业的税收负担、财务成本将大大减轻。

蔡强表示,2025年封关以前,海南以财税优惠政策为主要抓手,为自贸港建设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经济流量,让此前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海南“强筋壮骨”,为建设国际化的自由贸易港打下基础。

据他透露,在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海南已经实施包括离岛免税新政、“两个15%”所得税优惠、三张“零关税”清单等11项财税优惠政策,这些自贸港早期收获的成效不断扩大。

“海南早期收获的优惠政策不断迭代更新,比如原辅料零关税清单已从最初的169项扩容至357项。”蔡强说,省财政厅将继续推动自贸港早期政策不断更新,按照“小步快跑”要求不断丰富政策内容,在2025年之前打牢海南自贸港的经济基础。

蔡强表示,2025年封关之时,海南会将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税费进行简并,启动在货物和服务零售环节征收销售税相关工作。

蔡强透露,2025年封关后,海南将进一步推动简税制。届时部分税可能会减低或调整,有些可能要提升,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自贸港行稳致远提供扎实的税收制度政策环境。(记者 王昊/整理 袁永东/图)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第二场“党代表通道”答记者问摘登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04-28 07:55:05

4月27日下午,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第二场“党代表通道” 活动在海南广场9号楼一楼中庭举行。

4月27日16时30分,省委宣传部在海南广场9号楼一楼中庭举行第二场“党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邀请省委常务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王磊;海口海关关长、党委书记施宗伟;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包洪文;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周长强;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政府副镇长,五星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丽萍;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劲松;海南省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铁军;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毛东利;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研究员初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蔡强回答记者提问。

三亚日报将10名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答记者问发言梳理摘登,敬请关注。

王磊:

“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是海南发展的“指南针”“定盘星”和“同心圆”

“‘1348’战略一经推出,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中共海南省委常务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王磊所说的“1348”战略,即“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

据王磊介绍,“一本”指的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根本遵循;“三基”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制度基石;“四梁”是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为目标定位;“八柱”系以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体系、社会治理体系、风险防控体系、组织领导体系为稳固支撑。

“我相信‘1348’战略一定会成为海南未来发展的‘指南针’‘定盘星’和‘同心圆’,指引海南未来发展的道路。”王磊说,下一步,海南将抓好“1348”战略框架的学习培训,让“1348”战略精神指导海南自贸港的推进工作,确保如期顺利实现封关运作,助力海南尽早进入自贸港时代。

施宗伟:

下大力气推进“放开一线、管住二线”压力测试

“全岛封关运作不是指把海南围起来。”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海口海关关长、党委书记施宗伟表示,封关运作就是要真正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在全岛建设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全岛封关运作并不是一个物理或地理概念,不是把海南围起来才叫封关。”施宗伟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已经明确了封关运作所要具备的要素。首先,要初步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其次,早期政策安排要落地见效,收获早期成果。再次,海南岛内要形成一流的营商环境。最后,海南要实现各种要素聚集,形成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交汇点,当这些工作做好后,海南才算是为封关运作做好准备。

据施宗伟介绍,海口海关将下大力气推进“放开一线、管住二线”的压力测试,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推广和促进以零关税、低税率为特征的自贸港政策,进行更大范围的压力测试。

接下来,海口海关将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智慧海关监管平台,以及制度监管框架和监管办法等,确保政策可操作、可落地,构建真正安全有效、风险可控的防控体系。

包洪文:

把三亚打造成国际旅游胜地和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

打造“南繁硅谷”、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一直是三亚的重点工作。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包洪文在“党代表通道”上做出了解答。

三亚将大力建设“南繁硅谷”,全力支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举全市之力争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三亚将推动南繁与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深度融合,让老百姓打上‘南繁工’、吃上‘南繁饭’、发上‘南繁财’。”包洪文说,三亚将推动海洋产业创新发展,积极创建深海科学与智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平台,着力培育海洋生物、海洋医药、海洋能源等一批重点产业。

同时,三亚将全力支持科研主体技术攻关,并加快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充分发挥中国(三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尽快形成“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提升科技创新环境。

包洪文提到,三亚将落实党代会报告中“做优做精三亚经济圈,打造国际旅游胜地、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的具体要求。“我们将聚焦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战略定位,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大型文旅消费综合体,建设国内替代出境旅游和吸引消费回流目的地城市。”包洪文介绍,三亚将加快推进海南西环铁路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G98环岛高速公路大三亚段扩容工程等项目,促进三亚经济圈交通互联互通,持续推动三亚与陵水、乐东、保亭等周边市县产业协同、设施互联、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周长强:

海南将从6大方面发力建设高水平健康岛

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岛”,未来5年海南卫生健康事业将如何发展?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周长强围绕健康岛建设的主题,提出了6大发展目标。

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是重要的民生工作,关系到自贸港封关后的公共卫生风险管控,系自贸港建设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将围绕影响人均寿命的重要因素,实施高血压、糖尿病、肝癌防治等相关健康行动。”周长强呼吁,健康海南建设是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周长强介绍,海南将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加强“1+5”区域中心的能力建设,落实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围绕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海南将构建优质高效的卫生服务体系。

海南将建设国家区域中心、省级区域中心,建设50个临床医学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县级医院胸痛、卒中等五大中心建设,强化县医院的救治和转运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大基层医疗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在健康产业发展方面,海南将充分发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作用,促进更多的医疗消费回流。”周长强说,海南还要利用独有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康养、气候医学、健康养老以及健康旅游。

黄丽萍:

乡村振兴要在产业振兴上下功夫

“乡村要振兴,产业一定要振兴。”面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政府副镇长、五星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丽萍说,她将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振兴乡村,让更多村民过上好日子。

推动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我们将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黄丽萍说,未来五星村将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乡村振兴的福利。

在农业工作中,为了解决五星村农业灌溉用水和农村污水治理问题,黄丽萍组织人员清理沟渠12.5公里,在3个行政村建立了集中污水处理站,解决了农村污水乱排乱放问题。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黄丽萍坚持对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实施动态管理,对全镇953户脱贫户槟榔种植情况进行摸底排查,为下一步脱贫户的农业转型做准备,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要靠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黄丽萍说,2021年,一批退伍军人、返乡青年加入助力五星村发展的队伍中来,使她对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多的信心。

李劲松:

全力打造“陆海空”三大科技创新高地

“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翻身仗,印发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六翻番、六突破’的目标任务。”省科学技术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劲松表示,一年多来,全省上下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实现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首战告捷。 

李劲松表示,2021年海南R&D上报数增长40%、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3%、高新技术企业营收增长28%、国家科技项目数增长26.5%、国家平台数增长28.5%、规上工业企业内设研发机构数量分别增长34.6%。海南省全国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上升2位。“圆满完成科技翻身仗‘六翻番’首年任务。” 

“聚焦国家急需、海南所长,打造‘陆海空’三大科技创新高地成效显著。”李劲松透露,种业创新方面,成立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挂牌,“南繁硅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深海科技方面,“奋斗者”号创全国载人深潜记录,万米潜次和人数跃居世界首位,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揭牌并实体化运行。航天科技方面,海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加快建设航天城科技创新公共平台。 

下一步,省科技系统将以党建引领,锚定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目标,紧盯“六翻番、六突破”的翻身仗的重点任务,加快构建“一省两市三高地”区域创新体系,让科技创新成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陈铁军:

不断丰富离岛免税商品品类 提供更加便利和快乐的购物体验

“海南独特的生态条件,可以将全省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规划和开发,形成处处有旅游的全域旅游格局。”海南省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铁军围绕海南旅游业转型提质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海南旅游业要突出特点和优势,紧盯国际国内的消费热点,以及未来旅游消费的变化趋势,不断创新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陈铁军说,海南要重点打造医疗旅游、康养旅游、海洋旅游、森林旅游、会议和会展旅游、体育旅游、城市休闲和文化体验旅游等新业态。

在发展高端购物、医疗和教育方面,陈铁军建议,海南要深入做好引导消费回流的“三篇文章”,形成一批购物旅游、医疗旅游和教育旅游的集聚区。此外,对环岛旅游公路驿站的建设,陈铁军也建议,要对驿站周边的旅游资源进行联动开发,形成一批自然景观和文化形态都非常丰富、陆地和海洋相连通的环岛旅游目的地。

陈铁军还关注海南离岛免税的发展,他认为,海南要增强离岛免税经营主体的议价能力,与国外的著名品牌商进行谈判,不断丰富商品的品类、品牌,给予更好的供应保障和优惠的价格条件,还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提供更加便利和快乐的购物体验。

毛东利:

以减污降碳协同为主线 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各项工作

建设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贸港,是海南一直在努力的目标。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毛东利提出了海南未来5年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

“未来5年,海南将继续保持全国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巩固保障海南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构建起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毛东利提出了3项主要任务,并将通过“守底线、出亮点、作贡献”三方面开展工作。

“我们将开展包括‘六水共治’在内的污染防治工作,完成中央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整治,并全面开展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内的各类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毛东利介绍,下一步海南将巩固并拓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禁塑”、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六水共治”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标志性项目,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海南样板。

毛东利说,海南还要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巩固绿碳基础,加强蓝碳研究,进一步探索、挖掘、发挥好海南“碳库”潜力,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作出海南贡献。

初众: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真正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真正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研究员初众围绕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针对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初众认为,海南可加快推进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打造世界热带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进国际重要人才中心建设,打造国际热带农业科技人才智库;发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的重要作用。

海南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优势是区域气候条件。“海南可采用多学科交叉,开展科技协同创新,全产业链条闭环式发展,促进加快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初众看到,万宁市正在打造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围绕咖啡、斑兰、诺丽等多种本土资源,发展三产融合的特色产业。

此外,初众还建议海南持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强实力、扩影响”,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体系的建立,结合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出“中国声音”。

蔡强:

“三步走”实现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

自由贸易港往往都有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税制特点,海南自贸港也不例外。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海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蔡强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财税政策和制度安排将“三步走”,未来自贸港企业的税收负担、财务成本将大大减轻。

蔡强表示,2025年封关以前,海南以财税优惠政策为主要抓手,为自贸港建设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经济流量,让此前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海南“强筋壮骨”,为建设国际化的自由贸易港打下基础。

据他透露,在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海南已经实施包括离岛免税新政、“两个15%”所得税优惠、三张“零关税”清单等11项财税优惠政策,这些自贸港早期收获的成效不断扩大。

“海南早期收获的优惠政策不断迭代更新,比如原辅料零关税清单已从最初的169项扩容至357项。”蔡强说,省财政厅将继续推动自贸港早期政策不断更新,按照“小步快跑”要求不断丰富政策内容,在2025年之前打牢海南自贸港的经济基础。

蔡强表示,2025年封关之时,海南会将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等税费进行简并,启动在货物和服务零售环节征收销售税相关工作。

蔡强透露,2025年封关后,海南将进一步推动简税制。届时部分税可能会减低或调整,有些可能要提升,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自贸港行稳致远提供扎实的税收制度政策环境。(记者 王昊/整理 袁永东/图)


责任编辑:王雪杉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