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阳:全域旅游“遍地开花”
吉阳:全域旅游“遍地开花”

美丽的博后村哎岬湖水上步道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光漫步。

博后村道路两侧云集了数十家“网红”民宿。

中廖美景穿上“文化衫”、村民转身成为“演艺人员”、村集体经济“端上”持续发展的“金饭碗”;博后民宿的新场景、新体验再次刷爆民宿游热度;吉阳“夜经济+”促消费再升级;15分钟“文体圈”圈出高品质生活……抓住数字化转型契机,加快旅游产品升级,拓展旅游业态,推动旅游高质量转型发展,全域旅游着笔墨,山海画廊、乐享吉阳的画卷正在绘就。

“点点美”,变为“处处美”

全域旅游强发力,吉阳处处是风景。

从有情人湾美誉的小东海到声名在外的大东海、亚龙湾,从爱情圣地鹿回头到城市高点凤凰岭、临春岭、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四岭三湾,占尽了天时地利,构筑了吉阳区山海画廊的主要骨架。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出炉,吉阳区位列其中,成为三亚唯一入选的行政区。

创新,成为激活吉阳区全域旅游新密码。努力把发展全域旅游的成效体现在百姓和游客的笑脸上,体现在美丽文明生态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上,体现在人人融入和服务三亚的成效上。

注重景区、村庄、公共服务场所等点位的规划建设管理,精雕细琢、用心打造,把每一栋建筑、每一个景点、每一个乡村都建设成精品、塑造成景观,成为游客留影的背景。

吉阳区委书记顾浩说,做到点与点之间能够顺畅通达,注重交通沿线的景观建设,将连接线建设成为美丽的景观带,使人走在路上就能获得赏心悦目的体验。

从“点上发力”到“遍地开花”,全域旅游迎来华丽蝶变。

“旅游厕所革命”效果显著,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19座,遍布各景区、酒店及公共区域;

设计及完成景区、景点导览牌39套,交通指引牌7套,景点名牌、景点介绍牌43套,宣传公告牌42套,特色农产品展示牌111套;

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创建5A级景区;

推进亚龙湾一期提升改造与二期开发建设,串联亚龙湾区域重点项目设计精品游线;

围绕大东海、鹿回头近海区域,丰富沙滩特色、近海运动游娱项目,拓展帆船、潜水、拖伞等海上体验项目;

助力鹿回头游艇码头、半山半岛帆船港设施升级,探索建设水上摩天轮等地标项目与滨海游憩主题公园,打造“游玩、观光、休憩”于一体的海岸旅游路线。

吉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全域旅游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十三五”期间,吉阳区共接待游客4036.18万人次,过夜人数3793.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73.994亿元。博后村、大茅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先后被评为省五椰级乡村旅游点。中廖村被文旅部列入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做足山海文章,串点成片、连片成带,从“点点美”变为“处处美”。打造旅游品牌,创新产品供给,全域旅游为吉阳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生态美”,还要“产业美”

美丽乡村游、夜间旅游……全域旅游火了美丽乡村,带旺消费。

——新场景、新体验再次刷爆旅游热度。

支持打造鹿回头夜间消费酒吧,有效吸引了青年客群的消费力;指导凤凰岭景区打造“凤凰岭山海奇幻夜”沉浸式大型森林实景光影项目,启动试运营后就成了“爆款”,2021年国庆七天入园客流达2.4万余人次,约为2020年同期的4.5倍。

传统手工艺品化身网红“伴手礼”,文化成为博后村乡村振兴最美的注脚;首次启动与景区合作,形成营销联盟,酒店入住率不断攀升;个性化的环境、沉浸式的体验、特色鲜明的服务内容,让博后村民宿成为游客在三亚休闲度假的生活方式之一。

通过对闲置房屋、庭院进行改造整合优化,旅租业、农家乐等旅游配套服务得到蓬勃发展,特色民宿业已成为三亚美丽乡村的一张靓丽名片。推荐六盘村、安罗共享农庄作为三亚市年度椰级乡村旅游点创建计划;完成大茅远洋生态村、中廖华侨城项目、玫瑰谷景区、亚龙共享农庄、红花共享农庄“旅游+农业”示范企业评定。

——“新经济+”促消费再升级。

够活力、添动力、聚红利,海旅免税城、中免凤凰机场免税店、中服三亚国际免税购物公园与三亚国际免税城构成了“四店争鸣”的新格局,离岛免税购物跑出加速度。

“夜生活IP”赋能文化三亚。乐天城夜市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是夜间三亚新“爆款”。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混杂着食物的香气,刺激着味蕾和嗅觉,引得顾客纷纷围在摊位前,“望眼欲穿”地等待美食出锅。

“夜三亚”不仅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消费体验,更融入夜间运动、学习等消费新场景,解锁夜间新玩法,全面带动夜间经济集聚区涌现。三亚夜间经济提档升级,正阔步进入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科技与时尚交互共生的全新时代。

2021年,吉阳区依托临春河沿岸自然人文景观,利用沿河夜景灯光灯雕布置,打造富有创意的“夜下三亚”主题灯光秀。推动鸿洲游艇码头、亚龙湾、大东海等区域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积极引入夜间旅游项目,打造“白加黑”全时化的旅游消费体验。

——优机制提升服务品质和治理能力。

新业态新项目的发展对服务管理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今年以来,12301旅游热线受理2170起,转办231起,为市民挽回损失金额6063519.45元;12345市民热线受理710起,转办539起,为市民挽回损失金额410187.63元;处理舆情11起;办结率100%。不断刷新的数据背后,是文旅人游客至上、快速反应、贴心服务的新理念新作为,为新模式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和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提供坚强保证。

吉阳区旅文局积极创新旅游治理模式,借助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监管,系统性优化制度体系和发展环境,精准发力,补齐新型消费短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痛点难点堵点,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旅游市场治理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助力海南向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目标不断迈进。

“外在美”,更重“内在美”

吉阳区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推进文化振兴,提升发展品位,引领全域旅游从“外在美”向“内在美”深化、从“环境美”向“价值美”延伸。

吉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蔡曜泽说,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吉阳区旅文局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学史力行,实干为民,从党史学习中坚定初心使命、鼓足干劲。

“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优化旅游消费环境,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可感可知的幸福感、多姿多彩的参与感、流连忘返的归属感,是群众对吉阳区文化惠民最好的评语。

“我是保亭人,几年前嫁到中廖村,有两个孩子,是个家庭主妇。”中廖村村民黄菊金说,丈夫出去打零工,她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中廖村打造成为美丽乡村,她的命运轨迹发生了改变。

“因为会跳竹竿舞,竟成了舞蹈演员,在家门口跳舞,每月还能领几千元工资。”穿着黎族服装、戴着黎族银饰的黄菊金笑着说,跳喜欢的舞蹈,既能赚钱,又能带孩子,一举两得。如今的她,幸福都写在脸上。

围绕旅游业做文章,促进农旅结合、农旅融合,进一步拓宽村民就业创业的空间。

“文化惠民工程”“城乡文化覆盖工程”“文化进万家”等品牌活动满足群众多层次文化消费需求;村民在家门口接受技能培训;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阅读服务……为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吉阳区通过财政“直补”不断加大文化惠民力度。

真金白银投入,真心实意惠民。一道道价低质优的“文化大餐”,为百姓“幸福指数”加码。

每月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文化传承人收集非遗资料;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39个村(社区)现已挂牌整合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达35个;开展村民素质提升和黎族文化传承培训,仅博后村参加培训的村民每人每年可以增收4.5万元;指导各黎族村庄组建文艺队伍,目前登记在册的黎族表演队伍共18支。

打造12公里“中廖-大茅骑行绿道”,使其成为“体育+旅游”的示范道;投入147万元新建鹿回头体育公园;新建、改造、修缮篮球场地16个,安装健身器材541件套。实现农民体育工程全覆盖,积极打造城乡一体的公共体育设施。

全方位多渠道,实现精准营销推广吉阳旅游资源;完成吉阳全域旅游Logo、宣传口号征集,制作一批全域旅游文创产品;协调市旅文集团、市旅游推广局积极宣传推介鹿回头、博后村、凤凰岭公园、大茅生态村等旅游资源;举办开展旅游服务专题培训,将全域旅游课程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课程……

从城市到乡村,高品质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档次管理,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幸福写在群众脸上。

这些由美丽乡村串联成的“乡村旅游带”,推进美丽乡村点线面全域建设,带动周边村民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顾浩说,全域旅游产业格局不断优化,从景区到乡村,从滨海到田园,城景相融、蓝绿互补,一幅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开。

(杨洋/文 袁永东 李学仕/图)


责任编辑:姜晓莹 林祺

三 亚 传 媒 影 视

集 团 媒 体 矩 阵

客户端
三亚日报微信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信
三亚日报微博
三亚广播电视台微博
新闻推荐
2024-05-06 07:44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6 07:26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6 07:41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5 06:37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5 06:4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5 06:35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4 07:49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4 07:50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4-05-04 15:51
来源:央视网
吉阳:全域旅游“遍地开花”
来源:三亚新闻网
2022-01-04 07:29:45

美丽的博后村哎岬湖水上步道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光漫步。

博后村道路两侧云集了数十家“网红”民宿。

中廖美景穿上“文化衫”、村民转身成为“演艺人员”、村集体经济“端上”持续发展的“金饭碗”;博后民宿的新场景、新体验再次刷爆民宿游热度;吉阳“夜经济+”促消费再升级;15分钟“文体圈”圈出高品质生活……抓住数字化转型契机,加快旅游产品升级,拓展旅游业态,推动旅游高质量转型发展,全域旅游着笔墨,山海画廊、乐享吉阳的画卷正在绘就。

“点点美”,变为“处处美”

全域旅游强发力,吉阳处处是风景。

从有情人湾美誉的小东海到声名在外的大东海、亚龙湾,从爱情圣地鹿回头到城市高点凤凰岭、临春岭、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四岭三湾,占尽了天时地利,构筑了吉阳区山海画廊的主要骨架。

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出炉,吉阳区位列其中,成为三亚唯一入选的行政区。

创新,成为激活吉阳区全域旅游新密码。努力把发展全域旅游的成效体现在百姓和游客的笑脸上,体现在美丽文明生态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上,体现在人人融入和服务三亚的成效上。

注重景区、村庄、公共服务场所等点位的规划建设管理,精雕细琢、用心打造,把每一栋建筑、每一个景点、每一个乡村都建设成精品、塑造成景观,成为游客留影的背景。

吉阳区委书记顾浩说,做到点与点之间能够顺畅通达,注重交通沿线的景观建设,将连接线建设成为美丽的景观带,使人走在路上就能获得赏心悦目的体验。

从“点上发力”到“遍地开花”,全域旅游迎来华丽蝶变。

“旅游厕所革命”效果显著,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19座,遍布各景区、酒店及公共区域;

设计及完成景区、景点导览牌39套,交通指引牌7套,景点名牌、景点介绍牌43套,宣传公告牌42套,特色农产品展示牌111套;

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创建5A级景区;

推进亚龙湾一期提升改造与二期开发建设,串联亚龙湾区域重点项目设计精品游线;

围绕大东海、鹿回头近海区域,丰富沙滩特色、近海运动游娱项目,拓展帆船、潜水、拖伞等海上体验项目;

助力鹿回头游艇码头、半山半岛帆船港设施升级,探索建设水上摩天轮等地标项目与滨海游憩主题公园,打造“游玩、观光、休憩”于一体的海岸旅游路线。

吉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全域旅游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十三五”期间,吉阳区共接待游客4036.18万人次,过夜人数3793.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73.994亿元。博后村、大茅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先后被评为省五椰级乡村旅游点。中廖村被文旅部列入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做足山海文章,串点成片、连片成带,从“点点美”变为“处处美”。打造旅游品牌,创新产品供给,全域旅游为吉阳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生态美”,还要“产业美”

美丽乡村游、夜间旅游……全域旅游火了美丽乡村,带旺消费。

——新场景、新体验再次刷爆旅游热度。

支持打造鹿回头夜间消费酒吧,有效吸引了青年客群的消费力;指导凤凰岭景区打造“凤凰岭山海奇幻夜”沉浸式大型森林实景光影项目,启动试运营后就成了“爆款”,2021年国庆七天入园客流达2.4万余人次,约为2020年同期的4.5倍。

传统手工艺品化身网红“伴手礼”,文化成为博后村乡村振兴最美的注脚;首次启动与景区合作,形成营销联盟,酒店入住率不断攀升;个性化的环境、沉浸式的体验、特色鲜明的服务内容,让博后村民宿成为游客在三亚休闲度假的生活方式之一。

通过对闲置房屋、庭院进行改造整合优化,旅租业、农家乐等旅游配套服务得到蓬勃发展,特色民宿业已成为三亚美丽乡村的一张靓丽名片。推荐六盘村、安罗共享农庄作为三亚市年度椰级乡村旅游点创建计划;完成大茅远洋生态村、中廖华侨城项目、玫瑰谷景区、亚龙共享农庄、红花共享农庄“旅游+农业”示范企业评定。

——“新经济+”促消费再升级。

够活力、添动力、聚红利,海旅免税城、中免凤凰机场免税店、中服三亚国际免税购物公园与三亚国际免税城构成了“四店争鸣”的新格局,离岛免税购物跑出加速度。

“夜生活IP”赋能文化三亚。乐天城夜市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是夜间三亚新“爆款”。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混杂着食物的香气,刺激着味蕾和嗅觉,引得顾客纷纷围在摊位前,“望眼欲穿”地等待美食出锅。

“夜三亚”不仅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消费体验,更融入夜间运动、学习等消费新场景,解锁夜间新玩法,全面带动夜间经济集聚区涌现。三亚夜间经济提档升级,正阔步进入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科技与时尚交互共生的全新时代。

2021年,吉阳区依托临春河沿岸自然人文景观,利用沿河夜景灯光灯雕布置,打造富有创意的“夜下三亚”主题灯光秀。推动鸿洲游艇码头、亚龙湾、大东海等区域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积极引入夜间旅游项目,打造“白加黑”全时化的旅游消费体验。

——优机制提升服务品质和治理能力。

新业态新项目的发展对服务管理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今年以来,12301旅游热线受理2170起,转办231起,为市民挽回损失金额6063519.45元;12345市民热线受理710起,转办539起,为市民挽回损失金额410187.63元;处理舆情11起;办结率100%。不断刷新的数据背后,是文旅人游客至上、快速反应、贴心服务的新理念新作为,为新模式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和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提供坚强保证。

吉阳区旅文局积极创新旅游治理模式,借助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监管,系统性优化制度体系和发展环境,精准发力,补齐新型消费短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痛点难点堵点,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旅游市场治理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助力海南向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目标不断迈进。

“外在美”,更重“内在美”

吉阳区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推进文化振兴,提升发展品位,引领全域旅游从“外在美”向“内在美”深化、从“环境美”向“价值美”延伸。

吉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蔡曜泽说,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吉阳区旅文局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学史力行,实干为民,从党史学习中坚定初心使命、鼓足干劲。

“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优化旅游消费环境,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可感可知的幸福感、多姿多彩的参与感、流连忘返的归属感,是群众对吉阳区文化惠民最好的评语。

“我是保亭人,几年前嫁到中廖村,有两个孩子,是个家庭主妇。”中廖村村民黄菊金说,丈夫出去打零工,她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中廖村打造成为美丽乡村,她的命运轨迹发生了改变。

“因为会跳竹竿舞,竟成了舞蹈演员,在家门口跳舞,每月还能领几千元工资。”穿着黎族服装、戴着黎族银饰的黄菊金笑着说,跳喜欢的舞蹈,既能赚钱,又能带孩子,一举两得。如今的她,幸福都写在脸上。

围绕旅游业做文章,促进农旅结合、农旅融合,进一步拓宽村民就业创业的空间。

“文化惠民工程”“城乡文化覆盖工程”“文化进万家”等品牌活动满足群众多层次文化消费需求;村民在家门口接受技能培训;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阅读服务……为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吉阳区通过财政“直补”不断加大文化惠民力度。

真金白银投入,真心实意惠民。一道道价低质优的“文化大餐”,为百姓“幸福指数”加码。

每月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文化传承人收集非遗资料;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39个村(社区)现已挂牌整合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达35个;开展村民素质提升和黎族文化传承培训,仅博后村参加培训的村民每人每年可以增收4.5万元;指导各黎族村庄组建文艺队伍,目前登记在册的黎族表演队伍共18支。

打造12公里“中廖-大茅骑行绿道”,使其成为“体育+旅游”的示范道;投入147万元新建鹿回头体育公园;新建、改造、修缮篮球场地16个,安装健身器材541件套。实现农民体育工程全覆盖,积极打造城乡一体的公共体育设施。

全方位多渠道,实现精准营销推广吉阳旅游资源;完成吉阳全域旅游Logo、宣传口号征集,制作一批全域旅游文创产品;协调市旅文集团、市旅游推广局积极宣传推介鹿回头、博后村、凤凰岭公园、大茅生态村等旅游资源;举办开展旅游服务专题培训,将全域旅游课程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课程……

从城市到乡村,高品质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档次管理,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幸福写在群众脸上。

这些由美丽乡村串联成的“乡村旅游带”,推进美丽乡村点线面全域建设,带动周边村民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顾浩说,全域旅游产业格局不断优化,从景区到乡村,从滨海到田园,城景相融、蓝绿互补,一幅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开。

(杨洋/文 袁永东 李学仕/图)


责任编辑:姜晓莹 林祺
下载大三亚APP
了解更多三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