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外卖的便捷让高油高糖的美食唾手可得。人们在享受物质丰富带来的满足时,却在不经意间,将健康的防线一点点侵蚀。那些夜晚熬夜刷剧、打游戏的时光,那些清晨睡懒觉错过早餐的日子,都在为肥胖的滋生埋下了伏笔。于是,肚腩渐渐隆起,体态不再轻盈,身体的各种小毛病也接踵而至。
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提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引发社会广泛热议。
“国家喊你减肥了”这条新闻迅速登上热搜,一些网友幽默回应“家事变国事”,更多人则开始认真思考——当肥胖率持续走高、慢性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体重管理已不再只是“个人形象工程”。
“国家喊你减肥”,这个来自国家发的“KPI”,你达标了吗?
1 为什么说“减肥”是件“国家大事”?
39岁的陈先生,身高1.75米,体重240斤,BMI(肥胖指数)超38,身患糖尿病。“以前年轻不注意,总把饮料当水喝。后来越来越胖,上次单位组织体检,发现已经得了糖尿病。”看到体检报告结果,陈先生这才意识到肥胖的危害。
陈先生并不是特殊个例。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8年,中国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重率为34.3%,肥胖率16.4%,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并且这一趋势还在持续上涨。有研究预测,若该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儿童超重肥胖率将分别达到70.5%和31.8%。
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首个主要危险因素和疾病,来自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比如体重异常。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等。
肥胖问题引发的多种疾病,不仅是个人、家庭的负担,也会增加国家医疗负担。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将达到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
体重管理不仅是“私人的事”,已经变成了“国家的事”。
由此可见,不减不行。
2 全民开启“甩肉”狂欢
“每次多吃一粒米,都要说声对不起。燃烧我的卡路里……”
当国家发出“喊你减肥”号召,越来越多人脱下“躺平”的外套,穿上运动鞋,用汗水开启蜕变之旅。
纵观三亚,从健身房的动感单车到公园跑道,从小区广场的广场舞到线上的健身直播间,如今,“减肥”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全民参与的“运动狂欢”。
4月27日晚,记者走进位于吉阳区的某家健身房,这里灯火通明,跑步机上挥汗如雨的身影、力量区此起彼伏的器械碰撞声,都在诉说着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健身教练小张兴奋地说:“最近来办卡的会员比以前明显多了一些,很多人一上来就表示,要响应国家的号召,把体重降下来。”
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许多健身机构还顺势推出了“减肥打卡挑战”“减脂训练营”等特色项目,激励大家坚持运动。
如今,公园里,晨跑和夜跑的队伍日益壮大。上班族李先生加入晨跑队伍已有一个月,他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加班没时间锻炼,现在看到大家都在运动,自己也被感染了。每天早起,跑上五公里,不仅体重轻了,精神状态都好了不少。”
记者发现,除了跑步,公园内的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场地也常常“一位难求”,家长们带着孩子打球,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亲子关系。
线上健身同样热度不减,健身教练的直播间热闹非凡,帕梅拉的高强度训练视频也收获了高频点赞。更有网友自发组建线上减肥打卡群,分享运动日常、互相监督鼓励,让减肥之路不再孤单。
这场全民参与的“减肥行动”,不仅是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更是国家倡导与大众响应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当越来越多人动起来,收获的不仅是轻盈的体态,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积极向上的力量。
3 减重门诊开启科学减肥新潮流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4月21日18时30分,三亚国际友好中医疗养院7楼的中医特色减重门诊十分热闹,诊室外有十多位患者在耐心等待就诊。他们中,有从陵水、乐东等地远道而来的,也有三亚本地居民。
32岁的上班族胡女士便是其中一员,她告诉记者:“我平时工作忙,久坐不动,饮食也不规律,这几年体重直线上升,尝试过节食、运动,但总是坚持不下来。听说这里有减重门诊,就赶紧来试试,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
自今年3月,三亚市中医院推出中医特色减重门诊以来,每周一、周三18时至21时的出诊时间,吸引了众多像胡女士这样的上班族和减肥“困难户”。该门诊采用特色针灸、中医埋线等疗法调节脾胃功能、辅助燃脂,为长期节食反弹、压力型肥胖人群带来了新希望。
“目前门诊患者以年轻女性为主,青少年和老年患者也逐渐增多。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如果体重指数大于24,提示已经超重;体重指数大于28,就可以诊断为肥胖,这一类人群需要重视自己的体重管理。我们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减重方案。”三亚市中医院减重门诊主任医师刘建浩表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前来就诊的患者对科学减重的认知有了很大提升,不再盲目追求快速减重,而是更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以前总是依赖减肥药,虽然短期内体重下降了,但身体却越来越差。减肥药基本都是让你腹泻,有时候还会诱发肠胃炎,而且必定会反弹。现在明白了,减肥还是要靠科学的方法,慢慢来。”28岁的张女士感慨道。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