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为“人工智能辅助帕金森病的管理”。三亚多家医院为普及帕金森病知识,帮助患者及家属科学认识疾病、规范诊疗流程,将开展系列科普关爱活动。
4月11日8时30分至12时,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神经内外科专家将在医院学术报告厅举办“帕友科普见面会”。专家不仅会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还将进行现场答疑,并为参与的“帕友”准备精美小礼品。15时至18时,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将携手神经外科,在神经内科示教室举办医患面对面科普交流活动。活动分设“诊断咨询”“用药指导”“手术评估”三大咨询区,专家团队将一对一解答个性化问题,并现场发放疾病防治手册,内容涵盖帕金森病日常护理常识、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等。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对帕金森病患者而言,运动更是一剂“良药”。越来越多来自专业领域的证据表明,增加体力锻炼不仅能降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程中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患者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结合自身身体机能、疾病控制情况与个人喜好,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运动计划。
1 三种运动方式可选择
适合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主要包含增强心肺耐力的有氧运动、增加肌肉力量的抗阻运动(力量训练),以及提高关节活动能力的拉伸运动三大类。
有氧运动。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能有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心肺耐力,改善身体状况。有氧运动涵盖3类:与娱乐、体育和休闲相关的有氧运动;与工作、家庭相关的日常生活有氧活动;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健身术。
抗阻运动。抗阻运动指在不过度疲劳的前提下,主动或被动运动身体主要肌肉群,以增加肌肉力量和灵活性。这类运动既包括借助杠铃、哑铃、壶铃、拉力器、阻力带等器械进行的锻炼,也包括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无器械运动。
拉伸运动。拉伸运动能拉伸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和韧带,提升身体平衡性和协调性,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拉伸时,患者可采用压肩、双臂外展拉伸(锻炼肩部肌肉)、坐位体前屈(锻炼腰部肌肉)、坐压腿、直膝分腿(锻炼腿部肌肉)等动作。动态拉伸时,患者可选择合适动作,主动重复拉伸特定肌肉。
2 四个原则应记牢
一是监测心率和血压,避免强度过高。运动前后,帕金森病患者要做好热身和整理运动。健康人有氧运动最大心率=220-年龄。以60岁健康人为例,其有氧运动时每分钟心率不宜超过160次。而帕金森病患者有氧运动最大心率,需在此基础上乘以0.4~0.8。也就是说,60岁帕金森病患者运动时,理想心率为每分钟64~128次。此外,患者还要留意血压变化,运动强度以收缩压不超过180毫米汞柱为宜。若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胸口压迫感、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情况严重者需尽快就医。
二是把握好频率,控制好时长。建议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开始体育锻炼。不同分期的患者,运动频率和时长有不同推荐。帕金森病通常按Hoehn-Yah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0级无症状;1级单侧身体受影响;2级双侧身体受影响;3级双侧身体受影响且出现平衡障碍;4级严重残疾,但仍可独自行走或站立;5级无帮助时只能坐轮椅或卧床。病程早期(0~2级)的患者,每周运动时间至少150分钟,每次练习半小时左右,不宜超过1小时,每周锻炼3~5次。病程中期(3~4级)的患者,运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每周锻炼2~3次,尤其要避免跌倒和外伤。年轻、体质好的患者可适当延长运动时间,年迈、体弱者则酌情减少。
三是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锻炼时要循序渐进,开始时运动强度不宜过高,此时心率不超过有氧运动最大心率的40%,运动持续5~10分钟。若自我感觉良好,可逐渐进入中等强度运动,此时心率为有氧运动最大心率的40%~60%。每次锻炼建议不少于30分钟,若难以坚持,也可分3次,每次10分钟。无论选择哪种运动方式,都要长期坚持,避免运动过量。
四是“开期”为主,兼顾“关期”。随着病情进展,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运动波动,表现为从运动功能良好的“开期”,转换到运动症状严重的“关期”,如活动受限、迈步困难、肌肉僵硬等。一般建议患者在“开期”进行运动锻炼,此时反应力最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应“开期”运动后,患者可逐渐尝试在“关期”合理活动,以提升疗效。此外,患者可通过调整药物,尽量减少“关期”。
3 运动计划要做好
帕金森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依据上述运动方法和原则制定运动计划。制定计划后,关键在于坚持执行。患者可从简单的伸展运动和姿势开始,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步尝试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运动强度以自身感觉有点困难为宜。
患者可采用多种类、分段式的综合运动方案,如以3天为一个循环,第1天进行增强肌肉力量的运动,第2天进行提高心肺耐力的运动,第3天进行增加关节柔韧性的运动。
若帕金森病患者缺乏独自锻炼的动力,可考虑参加健身课程或运动小组,如打太极拳、练习瑜伽。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尝试居家锻炼,如居家行走训练、做上肢徒手操,甚至在床上进行肢体伸展运动、肌肉收缩与放松、呼吸吐纳等。
(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卢智子)